哲学思维社会解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哲学思维社会解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哲学思维社会解读研究

本文作者:汪伦友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3116部队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是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是与时俱进的,是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断检验其正确性的,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1937年7月,在《实践论》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所以说,我们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不是象少数人所说的“守旧论”、“过时论”,思想的正确性正是因为它们中国革命的实践与马列主义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正是因为坚持了邓小平理论,才使我们明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明白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在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反思自身的建设,应该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党”。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中国日益强大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明白了发展是硬道理之后,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经过这十年中国经济就像中国铁路进入动车和高铁时代一样实现的高效快速发展,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金融危机,而中国经济仍然高速发展的现实面前,实践再一次检验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符合实际的科学理论。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用实践的思维来看待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这一理论的开发性还体现在它是不断随着新的时代和社会的实践发展而发展,我们不是要死守教条,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勇于摒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上、体制上的障碍,用实践来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科学性。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强调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我们必须要坚持辩证思维,从把握“三个关系”入手,科学地看待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正确把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特殊与一般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对矛盾概念。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通的阶段,可以作为一般。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人口的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时代的原因,我们只能选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然它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个案。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也要摸索中国特色的模式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的规律。我们要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按照邓小平理论认为,我们当前建设的社会主义又是社会主义里的初级阶段。我们走的不是苏联的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不排斥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水岭,邓小平说“资本主义国家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国家也要有市场经济”。同时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民主社会主义等其他的流派,我们要坚持的就是要符合中国国情和现时代的国际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要正确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1997年7月1日后,我们国家有了两种社会制度。在香港、澳门先后恢复行使主权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00年不变,这是局部,而大陆继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国家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这一全局不会改变。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全方位的全格局的建设。我们在处理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学会运用和把握哲学上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局,在坚持这个制度的总体方向,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全方位的建设是全局,国防建设是局部,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大局;同时,我们要明确整体来源于部分,局部组成了全局,我们只有重视每个局部建设,才能使全局全面发展,我们要重视国家全面建设更要重视国防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建军治军之路,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唯其如此,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驾护航。

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昝而就的,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既要重视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要重视未来长远建设。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我们为了“赶英超美”,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我们在顾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盲目追求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导致“”;在改革开放之初,在有不少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犯了急性病,在强调发展工业时,大力开采资源,没有完善的处理工业污染系统,导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没有考虑长远,不顾未来子孙的发展利益,一味追求眼前的高速度,追求“GDP”总量的提升,没有形成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态文明等长远的全面协调、全面发展,这样最终会导致发展不平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子孙万代的事业,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决不能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我们当前要抓紧新世纪发展战略机遇期,勇于迎接挑战,也要善于抓住机遇,科学看待和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胡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的“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p#分页标题#e#

过程思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具有规律可循的过程,不能随意脱离现有发展阶段,犯落后和超越历史的错误。我们要科学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可寻,甚至于在苏联和东欧解体后,不少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他们不知道,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之初,就有预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中,有时可能还会出现倒退,甚至倒退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的可能。我们学会用过程思维来看待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亘古未有的事业,也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所以在道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障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教育、医疗、养老等很多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的指路明灯。用过程思维引导建立和谐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看病、上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包括军队和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和谐,是包括军地关系、军民关系和军队内部关系统一的和谐。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用过程思维营造的和平发展环境。当前,国际上对中国的发展强大非常关注,许多心怀叵测的国家屡屡制造事端,如菲利宾制造黄岩岛事件,日本围绕钓鱼岛作文章等一些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为了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希望国际反华势力也要学会用过程思维,中国的发展强大是势不可挡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相信,只要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走向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