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远程培训互动关联性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远程培训互动关联性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师远程培训互动关联性探究

本文作者:张梅琳 谢立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互动的理论基础

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个体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获得的知识技能,教师个体知识往往是通过经验探索、训练、自我反思、并组织提炼起来的,对自己有用的方法和策略。随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发现:蕴含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或支配教师行为的是教师的个体知识,它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和特点[2]。吴卫东在其著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中提到:教师个体知识的生成方式有二:一方面是教师对理论建构的实践解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自身点滴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借鉴其他同行的经验,与自身经验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实践、感悟和反思,也是教师个体知识形成的途径之一。教师个体知识最独特的特征是其个体性和实践性。个体性是指教师个体知识带有个体性特点,表达了个体思维方式,体现一定的个性创造力;实践性是指教师的个体知识通常是一种实践智慧。由此可知,教师个体知识要得到发展,需要教师与相关学习资料进行互动、深入反思、知识内化、指导实践;教师个体知识也只有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实现知识增值。教师的学习在符合一般学习者学习特点的同时,也包含着自身职业的显著特征。迈克尔富兰(FallanMichael)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提到:当教师从同时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获取,甚至创新的过程中[3]。布莱克曼(Blackman)也曾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同事间不断经过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来完成的。”所以说,教师的学习通常是在共同体的背景中进行的,教师共同体对于教师学习、教师知识形成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虽存在时空分离的特点,但仍需遵循教师学习的特点,基于培训平台和各种通讯交流工具,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营造“分享、交流、提升”的文化,将实践中的教师共同体(面对面交流的群体,尤指同学校的教师群体、教研组等)和网络虚拟的教师共同体(利用网络互动交流的群体)有效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学者对成人远程学习者遇到的学习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最大的学习障碍是缺乏互动交流,学习时感到孤独和无所适从;其次是教学与资源对成人远程学习的针对性不够强;再次是远程网上学习技能不足等[4]。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参训教师或多或少存在如上所述的学习障碍,所以,必须设计充分的互动交流活动,这些互动交流的内容不仅应指向培训相关资源,还应该包括情感上的激励和支持,帮助参训教师克服学习孤独感;教学资源必须符合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贴近教学实际,促进教师与资源的深度互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必要时进行个别化学习技能辅导,注重个别化互动活动。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的特点和存在形式

与面对面集中培训中的互动相比,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的互动有其显著特点。灵活性。远程培训中的互动是跨越时空距离的,互动双方主要通过文本(或者视频语音的方式)开展活动。课程资料开放在平台上,参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登陆进行学习;授课专家、管理人员和参训教师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同步或者异步互动。参训教师自己灵活掌握时间和地点开展学习,进行互动交流。开放性。教师远程培训中的互动除了支持一对一的个别化交流模式,还支持有大规模教师参与的交流模式。传统面对面集中培训中,参与互动的规模是有限的,往往集中在几个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或者最多在一个培训班中互动);但远程培训中的互动研讨允许更多教师参与,任何对研讨话题感兴趣的教师都可以参加,甚至可以跨班、跨区、跨省。技术性。远程培训的互动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一般来说,远程培训平台具备互动交流的功能,比如站内短信、BBS论坛、视频会议、班级沙龙、留言等,这些功能正在不断完善。除了远程平台提供的这些互动工具,教师远程培训通常还会用到QQ(群)、飞信、邮箱等通讯工具来开展互动。持续性。教师学习不应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良性的远程互动模式会给参训者带来长远效益。参训教师在习惯远程互动模式之后,可以继续利用平台(有些培训平台虽会关闭,但还会提供给参训教师类似于博客的个人工作室)、QQ群、BBS论坛等开展持续性的互动交流活动。当然,教师远程培训并不排斥穿插进行一些面对面的集中交流活动,一方面增加感情,另一方面也可集中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使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有机结合,远程互动和集中交流优势互补。

按互动功能划分。按照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功能的不同,可将互动活动分为三大类(如图1所示):第一,为克服学习孤独和无助情绪、提供情感支持、进行激励而开展的互动活动。它处于功能圈的最外层,与培训内容无直接联系,却是有效培训的基础;第二,为提供技术支撑而开展的互动活动。参训教师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或年龄较大的教师)不适应网络学习模式,他们对平台操作不熟悉。辅导教师、平台技术人员以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员就需要多与这些教师互动交流,个别化地给予他们技术支撑;第三,为支持学习活动,促进深度学习而开展的互动活动。它处于功能圈的核心层,其互动内容直接指向课程学习。这种学习交流活动主要以在学科专家指导下开展的多人参与的主题沙龙研讨活动为主体,以专家集中答疑、个别化的交流活动为辅。按互动主体划分。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指的是参训教师与班级辅导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学科专家、特聘教师、学伴以及课程资源之间的相互活动。参训教师-班级辅导教师:班级辅导教师是教师远程培训中的重要角色。远程培训规模大,为保证培训效果,通常会将一定数量的学员组成虚拟班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级辅导教师,类似于实体班级中的班主任。班级辅导教师的职责包括:活跃班级氛围,鼓励学员学习;班级动态,进一步明确培训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指导学员学习;发起/组织班级沙龙研讨,引导学员参与交流;编写班级简报,与学员文本互动;评阅作业,查看学情,及时反馈;作为参训教师与技术/管理人员、学科专家、特聘导师沟通的桥梁。参训教师-学科专家/特聘导师:在学科教师培训过程中,通常会配备少量学科专家或特聘导师,他们有丰富的学科教学实践经验,有深厚的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论功底,有较强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学科专家/特聘导师会定期组织学科研讨会,进行教学辅导答疑,参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研讨会或者在线留言等方式直接与专家互动。因专家面对的不只是一个虚拟培训班的教师,而是规模较大的参训教师,所以,在培训实践中,需要依托班级辅导教师的桥梁作用。班级辅导教师定期收集整理学员的学科教学问题,将其分类报送给学科专家,再组织开展集中答疑活动等。#p#分页标题#e#

参训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培训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提供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撑,需要管理人员提供区域性学情分析,进行学习督导等。参训教师在遇到技术问题时可以直接咨询技术/管理人员,而技术/管理人员也会通过在项目主页的醒目位置“温馨提示”、“常见问题解答”、“管理团队简报”等栏目去解答参训教师的困惑。与学科专家类似,技术/管理人员面对的也是规模较大的参训教师,并且很多参训教师咨询的技术性问题是雷同的。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将相关问题反映给班级辅导教师,班级辅导教师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再汇总给技术/管理人员。参训教师-课程资源:如果参训教师只是单纯地收看课程资源,还不能称之为互动。其互动关系指的是参训教师带着个体经验深入思考课程资源的合理性,认真感悟课程资源带来的启示,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的系列活动。互动是双向动态的过程,这里的课程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参训教师及时写得感悟体会,在理论学习背景下,书写自己实践应用的案例,反过来不断充实教师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学科专家/特聘导师根据学员参训情况,及时增加或更新课程资源等。参训教师-参训教师:参训教师与学伴的互动交流是远程培训的重要内容。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背景各异,思维不同,针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或教学问题的处理办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这些都是远程培训中的宝贵资源。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多在班级培训页面设置了“讨论区”,并建立了班级QQ群,参训教师可针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讨。但是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班级辅导教师的组织规划和协调鼓励。可在培训过程中选择一些表现积极、有影响力、有思想、愿分享的学员牵头,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培育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文化观。

保证互动有效性的措施

教师远程培训中互动主体多,影响因素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互动交流的无效、低效。目前的教师远程培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行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各级项目执行机构及班级辅导教师)”两条路线协同运作的模式。本文就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保证互动交流有效性的措施。从教育行政部门的层面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远程培训工作,并做好项目的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为参训教师的互动提供条件,并督导学员积极互动。从项目执行机构的层面看,首先,应充分重视互动交流在培训中的作用,在实施方案中对培训的组织安排进行解释说明,让互动交流在考核中占一定比重,且考核互动交流的关注点应该由“量”转向“质”,不仅要关注班级发帖量,更要关注精华帖是多少,研讨是否深入等;其次,应形成课程资源灵活生成制度。鼓励参训学员与课程资源深入互动、反思,实践应用,撰写研修案例,遴选优秀案例补充完善课程资源;再次,提供人性化互动交流工具,因参与研讨的人数多,回帖多,易造成研讨页面内容杂乱的现象,所以希望平台研讨工具能够增加查询、排重等功能,并能够按照互动功能设置不同的互动版块;最后,应选择优秀的学科专家/特聘导师,让他们明确职责,组织并引领参训教师参与互动交流,选择富有耐心和责任心的技术人员,及时有效地为学员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此外,在国家级远程培训中,参训学员众多,特别容易产生沟通不及时,反馈不顺畅的情况,此时需要设立省级管理团队,做为项目执行机构与本省参与培训的各类人员沟通的桥梁。从班级辅导教师的层面看,首先,应该树立互动意识,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积极与学员沟通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其次,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及时为参训学员提供项目执行机构的最新公告;协助学科专家/特聘导师开展主题研讨和集中答疑活动;协助技术人员解答学员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再次,带领骨干学员,策划并组织班级研讨活动,创新研讨模式,并及时总结、提炼、展示研讨成果。从参训教师的层面看,首先,参训教师应关注项目页面上的“通知”、“温馨提示”等栏目,熟知操作手册和实施方案;其次,树立互动意识,好的资源愿意与同行共享;好的想法乐意与学伴交流。总之,参训教师应逐步适应网络学习模式,养成网络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结束语

远程培训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扩大培训受益面、节约培训成本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良性互动,认为维持良性互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项目执行机构、参训教师等培训相关方的协同努力。而在确保远程培训的有效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教师培训的研究者和工作人员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