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远程学习师生关系研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远程学习师生关系研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师远程学习师生关系研讨

本文作者:郭红霞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问题的提出

纵观教育史上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单主体论、复合主体论和主体间性论。单主体论又分为“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1]很明显,两者都是以主客二分主体性哲学认识论的产物,共同点是强调教学中的单方主体性,抓住一个“中心”而无视其他“中心”的存在,割裂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本体价值。由此单主体中心模式而构成的师生关系很明显是非人本的主客关系,其彰显的是教师或学生的个人主体性。个人主体性突出强调对客体的塑造、征服和占有,忽视了一方的主动性,因而单主体论教学实践中都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失败,无法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远程培训产生于二十世纪后期,是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它以建构主义理论、教育传播论等为理论基础,自诞生之日起,其师生关系就定位于复合主体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认识者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中。[2]复合主体论是对单主体极端论的扬弃和平衡,但这一理论从一开始就受到主客体二元论的影响,理想的把教学过程视为“教”和“学”的先后更替和机械叠加,使师生关系无法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其直接的结果必将是双主体性的沦落和丧失。随着教育观念和时展,当传统关系理论因主客二分性无法克服自身矛盾走入困境时,“主体间性”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研讨。主体间性最早是由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晚年为突破唯我论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消解主客体间的二元对立,尔后逐步在其他领域得以广泛阐释和发展。胡塞尔认为主体间性是自我主体对他人主体的构造以及交互主体对共同世界的构造,是各主体间存在的“共同性”和“共通性”[3]。

在后现代社会范式下,海德格尔从本体论的角度将其看成是个体的“此在”与他人和世界的“共在”,伽达默尔的“视域交融”、马丁•布伯的“对话”、列维纳斯的“面对面”、阿贝尔的“交往共同体”等,来自不同背景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主体间性进行意义阐释。[4]尽管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他们的研究却凸显了“主—主”观。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认为: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内在属性,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化的活动中与他者的相关性和关联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统一性、和谐性。[5]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与“你”主体间的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关系。这种消解一元中心式主体,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交互性理论进入教育领域,形成了主体间对话交往的教育观,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依据。由此可见,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理解现代远程培训,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远程培训活动中,培训者与学员之间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二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同等重要,培训者主体与学员主体是共生共存共创的,培训者在认识和指导学员时是导学、助学和督学的主体,在被学员认识和影响时也是发展主体,同样学员在认识培训者及学习课程教学内容时是学习和实践者的主体,在被培训者认识和教育时也是教育对象主体。基于主体间性的现代远程培训过程就是培训者与学员之间全方位的交往与互动过程,培训师生关系是师生间知识交流、观点争鸣、思想碰撞、智慧体悟、心灵沟通、情感呼应、能力相长和相互理解的过程。

内涵特征

基于主体间性的现代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教师主体与学员主体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和相互作用,实现主体间的融合、共识和共享。这种远程培训师生关系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学互动关系外,还在教育、心理等层面被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在主体间性哲学视界中,人确证了自我的存在,同时也确证了他人的自我存在。所以,主体间性的远程培训中培训者和学员在任何时候都是主体,师生之间是主体与主体平等的理性民主关系,培训者与学员双方交往过程中相互承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对话、交流和发展,处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思想上人格上内在平等和民主友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交往的前提在主体间性的远程培训师生关系中,培训者和学员都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个体,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平等交往的主体,他们各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特质,交往双方谁都不能成为话语的霸权和奴婢,倘若没有基于主体双方的互认互信和尊重,没有主体间的民主与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交互和合作。受训对象的特殊性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远程培训培训对象都是成年教师,他们具有社会阅历、技能、教学和生活经验等,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平等参与、真诚合作、自我发展追求等学习特征鲜明,这是培训的重要资源。作为培训者要关注学员的需要,尊重学员的经验和素养差异,允许和鼓励学员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让学员们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教与学的设计和实践。同时,成人学习观念中并不存在教师权威意识,成人学员在某方面的知识、经验常常超越教师,文化反哺现象很普遍,学员要向培训者学习,培训者也要向学员学习。[6]网络培训技术优势有利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网络是现代远程培训的主要载体,网络借助于技术力量、海量的媒体资源和丰富及时的交流反馈,学员学习的平等性得以保障,更利于学员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培训者以导学者、助学者、督学者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学员开放注册、在线学习、远程教研,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以全面解放并强化,对远程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因此,培训者和学员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人类本真状态发展的必然,符合人类交往发展的自然规律。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地使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向学习者的现实发展转化,使学生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向现实发展转化。”[7]学习培训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师生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是以对话为基础师生共同建构的交往过程。远程培训是师生共建的交往过程有效的学习培训是学习者在与教师、学习资源的交互中通过反馈、交流、沟通、反思,重构原有的知识结构而最终达成理解的。现代远程培训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教师与学员从各自的理解出发,利用先进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以培训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域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这种对话与交往是在主体之间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和密切协作的基础上,致力于互相理解反思、互相合作探究、互相激发共创的精神或意识,师生之间关系通过学习培训实践不断改善。网络远程培训师生交互范围扩大基于网络的培训环境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贯穿培训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全过程的一个核心任务,师生之间持续的交流将落实到课程(课件)内容设计、交互教学活动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开发以及教学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教学交互也不仅仅是助学导师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有学员与平台、导师与平台、学员与学员之间多方面的互动,在主体间交织的沟通网络中形成师生交互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网络远程培训师生沟通平台多样在网络环境下,师生通过网络相互结识,主动交流教学经验,协作讨论课程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畅谈个性策略建议。师生交互手段主要通过电子邮件、QQ群、博客、视频会议、论坛等技术载体,展开更为便捷的沟通、交流、反馈。学科领域专家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根据学员的特点、需求、知识特性等,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认真研发推荐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指导辅导教师参加问题研讨和答疑。在网上学习中心,全体学员都按照预定的学习方式参加学习,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作业,并参与论坛评论。基于以上培训者和学员之间的动态交融,使得他们在远程教学环境下共同完成预设的培训任务,从而在对话交往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的师生关系。#p#分页标题#e#

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互惠的。现代远程培训过程以对话与交往为基本途径,通过师生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实现师生间的理解、沟通与共同发展。师生在合作中体现和发展主体间性教师远程培训打破时空隔阂搭建了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平台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培训者从师父变成向导和伙伴,学员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并且与专家、学习同伴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团队间的互助合作更加集中和有效,师生在合作学习中体现和发展主体间性。师生在互惠中发挥主体性教师远程培训的网络支持平台不仅仅是提高信息资源交流,更是营造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氛围,能够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化需求,给予学员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学员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这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开放性环境中,学员的主体意识、个性、创造力很好地被激发和助燃,学员不用担心其他人暴怒,也不用担心没有建设性的批评,学员们可以进行更多的深度交流和追思,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反过来也会深深地感染各级教师,他们通过相互的倾诉和倾听的对话,相互分享各自的见解,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通过协商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在教学活动中摄取双方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智慧。正如许茨的“生动的同时性理论”里所指“我超越了另一个人的世界,同时,另一个人也超越了我的世界,我们彼此进入到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从而互易视角,实现共同和理解形成共同的经验。”[8]正是在这一互易视角过程中,师生获得灵魂深处的相遇,充分地理解对方,培训者在与学员交流中更加了解现代教师的需求,学员带着问题通过与培训者交流争辩也更了解前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从而达到相互提高、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

实践策略

主体间性远程培训是“主体—主体”间双向建构过程,是动态性、生成性的发展以实现主体间的共识共享。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民主交互、和谐共生和互惠发展,提高远程培训的质量,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网络学习共同体是虚拟学习环境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有助于优化实践性知识传播。[9]远程培训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科(专业)教师和相关助学人员自愿组合、自发组建为基础,学习者借助远程教育技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以提高教学专业素质为共同愿景,围绕共同的知识创构目标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协作式学习交互,以实现彼此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暂时性学习团体。每一个成员从多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经验加入到围绕共同关注课程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理性自由地进行对话和协商,并且从中获得他人的启发和帮助支持,交往主体通过多向交流,形成一个友好的、关联的、开放的、动态跟进式的探索循环过程。注重发挥共同体成员的知识优势建构时要考虑成员之间的知识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使远程授课教师、学科(课程)专家和编辑、辅导老师、学员等成员在与其他学员的交往互动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知识优势,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学员们通过与各学习伙伴的研讨交流和彼此分享能学人之长,学会多角度分析理解问题并丰富扩充自己,学会利用相互间的碰撞实现知识创新。促成共同体成员共同研究问题共同体学习应围绕研究性学习来开展,同类共同体学员要有共同的学习主题和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遵守相同的学习规则,必要时可以在共同体框架内建立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小环境,这是网络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共同体成员进行共同学习的前提条件。同时,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变革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主动参与讨论分享,从而促进彼此更好地学习。增进共同体成员的协作与交流远程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教学,并站在学员的角度全面理解学员,创造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和真实情景。

远程教师要与学员相互协作,对不同学员的不同思路、观点和推论,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研讨等形式产生互动效应。所谓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习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员和教师以及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员和各种物化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10]。主体间性教师远程培训注重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积极谋求各方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实现观点、思想和精神上的包容、相遇与相通。落实和发挥辅导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支持作用目前单班制辅导老师尤其是大班级学员作业评阅指导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加之受自身培训经验和综合素质制约,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培训组织管理作用在整体教学模式中发挥有限,致使学员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很难得到充分的师生交互。因此,培训实施可采取双师异质搭配的方式,视情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教育技术教师和功底深厚的学科教师两个异质搭配的辅导老师,以增加与学员交互的频度和深度。加强学员间的交互和研讨学员间的交互和研讨,是提升远程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学员之间的交互缺乏,学员的论坛回帖大多是“支持”、“同意”、“赞成”等简单重复或附和,同时还有部分的观望者。为此,加强学员之间的深层次交互,如分类汇总学习主题并聚焦一些有价值的现实话题吸引学员;赋予功底深厚和表现优秀的学员高一级的助学权限;必要时准许学员之间互相浏览和评论作业,实现培训信息、教学信息的有效沟通和探讨,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培训热潮。[11]延伸学员与媒体间的交互效果优化在线媒体学习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延伸学员与媒体的交互效果。如课程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摈弃一些过时和凭空而生的假案例,增加一些与一线学科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当前新课程教学实施并对广大教师具有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网络课程、素材库、原始数据库等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建设,要区分主要课程和辅助课程,突出一体化整合,避免信息堆砌和简单传递;对于技术性和操作性强的学习资源,不能仅限于文本学习和套用模板,要丰富媒体运用,以问题为单元配套针对性的视频演示、图解教学和实录片段。

教师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最终的目标是让学员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及时和适当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学校的卓越绩效。[12]在开放远程教育培训环境下,需要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网络技术条件和学习者的不同情况,不断探索培训教学模式改革,优化培训组织管理流程,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结合实际分析学习需求和重点深入了解培训需求,把培训重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一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上,使培训课程内容的规划设计、教学案例的选编、课程资源的编制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引导和培养教师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推进学习过程和管理创新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认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和提高教师组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关注和持续优化自身教学行为,真正提高教学绩效。为此,将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将“集中培训”和“日常帮辅”结合起来,将网络虚拟班级与现实交流结合起来。整个远程学习过程可以按照学员观看课程、参加讨论、提交作业、形成成果、实践论证、总结反思等步骤进行,这样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以往中小学教师培训理论脱离实际和流于形式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培训项目管理流程,发挥“三网合一”的远程培训体系的强大教学支持服务优势。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强项目领导团队、课程专家团队、编辑录制团队、培训联络团队、网络技术保障团队以及培训学员间的协作沟通,最终保证教学过程的整体协调畅通。完善培训效果评价方式考核评价的目的在于督促教师学习,以评促学,激励实践。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既要以结果性的作业、测验为评价手段,又要关注学员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可以要求学员将其学习表现、体会、思考、感悟、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等结合起来形成专项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其学习过程和结果,尔后以此为依据,注重对学员开展专业教学实践的跟踪问效,形成培训效果转化的回路,为学员创新实践和持续学习提供切实的帮助指导。#p#分页标题#e#

总之,主体间性视角下的现代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师生关系,不是先天给定的自然存在,而是培训者和参训教师不同主体在共存、共融的前提下,通过彼此间不断交往、对话和真诚有效地沟通理解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打破了传统师生人际的迷失和封闭,使师生关系走向开放、民主,揭示了现代师生关系交往关系的本质,是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尊重、和谐友爱、理解共享、创新合作和共同发展。远程培训实践中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各主体都应转变观念,确立交互主体意识,在全方位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中达成相通相融。培训者团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纠偏功利主义和绝对主体性的影响,真正关注一线教师需求和发展,通过精心计划、主动支持、沟通交流、勃发激励等促进措施,切实发挥好培训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参训教师自身应积极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树立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珍惜和利用好远程培训优势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重视和建构师生主体间性,是提高远程培训质效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职能作用的应然之义,是现代远程培训的重要目标和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