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阅读思辨现象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非英语阅读思辨现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非英语阅读思辨现象研究

本文作者:王丽 邵胤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思辨缺席的原因分析

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不仅对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缺乏思辨能力,甚至在其它课程的学习中也很少有机会使之得以提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与在就业市场上占有重要席位的英语等级考试制度有关。长期以来各种英语等级考试,比如四、六级,学生要想成功地通过这一考试,必须要记住大量的词汇,因为阅读部分的考试是决定学生能否通过的一大障碍。而这些考试都是集中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很少渗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顶多也只是对文章主旨之类的理解。所以许多大学生为了在职场中获得相应的优势,对英语的学习比较急功近利。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高职专科层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笔者曾对所上的2011级高职专科新生班级做过初步调查,班级学生高考英语基础在40分以上的只占到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这些学生的汉语基础也是较为薄弱。通常体现在由于阅读课上,只能孤立地理解少数的单词、短语、对于整篇文章的主旨、内涵的理解无从下手。有时即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不能把材料本身与所学的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用中文辅助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见,缺乏思辨能力和在语言基础上的差距是制约学生分析、推理、评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非英语专业每个班级人数偏多。笔者所在学校平均每班学生都在60人左右,所以阅读课上,想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训练其思辨能力,在目前这样的大课堂上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另外,课堂上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难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还与学生长久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惰性思维密不可分。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讲什么就只会记什么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很少会对某一问题提出质疑,而对于有些可以训练思辨能力的诸如分析、评价的问题,不爱开动脑筋,习惯于听取和接受教师提供的答案。正如刘冬虹(2005)指出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记忆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考少、提出问题少的状况,容易形成固守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她认为其根源在于“中国国内过于严谨的文化氛围,盲目的从众心理和崇尚权威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内容理解和问题回答上往往注重规范统一,而排斥多元化”。

研究综述

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外语专业学习者思辨能力缺乏的弊端以及对这一能力的重视程度。何其莘(1999)等学者指出:“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者们也意识到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陆谷孙(1999)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直接把思维列入培养目标。研究讨论思辨缺席的原因,对于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措施提得较少。胡证辉(2011)在思辨缺席症———我们该开什么“处方”一文中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修改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及师资培训三方面着手,尤其要重视从英语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基本功及教师的思辨能力。2010年黄源深教授又从教学转型、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测试改革以及师资、教材和参考书等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但是对于英语课堂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阅读课上如何提高学习者的思辨能力的研究较少。

研究针对思辨缺席现象,结合外语专业特点,纷纷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如黄源深(1998)从调整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教学方法和改进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给出了独立的见解。思辨缺席这一现象虽然在国内外语界引起了共识,而且学者们也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以上研究多数只停留在对思辨能力的重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外语专业课程如口语、写作、翻译课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其思辨的研究很少,只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且目前在培养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思辨缺席的对策加以探讨。

对策分析

改革现存的教学评价体制。目前各高校包括职业院校,都把学生参加诸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A、B级通过率作为衡量学生外语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些考试中,基本上都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基本功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对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题型几乎很少涉及到,而这一能力却正是学生步入职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必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功利性很强,很多时候在占有重要席位的阅读课上,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互动。笔者通过对所教授班级学生调查发现其余一部分同学是由于上大学以前的知识面太过狭窄,所以在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中,学生感觉无话可说;而另外一部分同学由于本身非常薄弱的英语基础,对英语和其他学科已完全散失了兴趣。所以课堂上想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是举步维艰。针对这一严峻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重新衡量学生的外语能力,诸如口语表达、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学可以通过把学生认为枯燥的语言知识有效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各项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改变现有的作业评价方式。很多时候,英语阅读课后的作业都是在教师一一的提示和帮助下学生完成。而在给学生课外留的作业中没能体现出他们的思维活动,很多学生答案都是一个套路,甚至会有完全抄袭的现象。为了能让学生通过作业有所收获,提高其思维能力,笔者曾结合课文相关知识,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搜索或向他人求助等方式完成,但要求每个同学的答案都是不同的。(1)让学生对以下词汇进行归类,(2)让学生联想各自列举出的单词可以与什么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红色red一词可以联想到革命、人心、红旗、血液等。(3)引导学生讨论所归纳的这些词汇的象征意义及在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4)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正反例子加以论证说明。通过这样让学生积极动脑,由简到难的课堂活动,不仅对课文所学的语言知识,诸如单词、文化有所巩固,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作业的评价中来,通过发现问题,进一步的展开讨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p#分页标题#e#

以问题为导向、和相关知识为背景的小组讨论教学。通过以学生较感兴趣的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选自高职综合英语教程中一篇名为HowYouAreLuredtoBuy的文章,提到Haveyoueverwon-deredwhyallthethingsyouandeveryoneelsereallyneedsareindifferentpartsofthestore?Orelsewhytheykeepmovingaroundthethingsyouregularlybuy?对于这一有趣的问题,传统的教法是教师做文字上的简单梳理,让学生认识到这是超市使用的一种心理战术。然而,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商家这样做的目的,并能结合所去过的各大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进行分析比较。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后,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论题分小组进行辩论Isitnecessaryforthesupermarkettochangethedisplays?Whyorwhynot?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课后,以课文中的中心词lure(诱惑)为导向,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圣经》中蛇引诱亚当偷吃禁果的经典故事,接着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很多诱惑,该如何做出最佳的选择。最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就一些社会问题的诱因、动机、本质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评论等思辨能力。

结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有了更新的标准,要使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领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思辨能力是一个必备的素质。本文首先指出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思辨缺席现象,其次对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践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思辨缺席现象虽然现在已备受广泛的关注,但要真正使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得以提高和发展,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都能都到共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