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幼儿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王廷琼 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我院学前专业幼儿文学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精心准备,将其所学艺术技能悉数应用到幼儿文学课程中来。如在儿歌这一文学样式中,让学生结合音乐的节奏节拍,为儿歌划分节奏;在童话教学中,鼓励学生将纯文本的故事,通过图画、戏剧等方式来表现;在图画书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制图画书。职业口语技能训练。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是实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科学实验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习得言语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教师的语言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模板,幼儿教师的职业口语水平直接影响幼儿言语发展水平。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培养与训练尤为重要。
通过幼儿文学课程培养学生职业口语技能,主要是由文学样式的表达这一单元来完成。如幼儿诗歌、儿歌诵读,童话、儿童故事的讲述、赏析,首先通过网络媒介,让学生搜集、模仿诵读与讲述技巧,其次录制音频资料,让其他同学、老师听并提出建议,最后通过一次集体的“儿歌与故事诵读会”将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教学实践模拟。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本是为学前语言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儿歌、故事,还是图画书,都需要学生在学会讲读诵之后,将其通过教学完整地展现出来。为此,笔者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特别增设了教学实践模拟这一单元。通过理论讲述、实践探索、实际操作等环节,力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理论讲述主要从文学样式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传递、教学评价指导等方面入手,详细具体地讲述某一文学样式的教学要求。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在小组内的试讲,一是通过网络、光盘等媒介,学习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实际操作时,每一文学样式完成之后,给学生两次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2]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五种,分别为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有结构的探究(Struc-turedInquiry)、指导型探究(GuidedInquiry)、自由探究(FreeInquiry)和学习环(TheLearningCycle),有结构的探究是指,研究时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供预期结果。指导型探究是指,探究活动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问题。自由探究是指,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3]大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明显的独立意识,能进行独立或协作的探究活动。为此笔者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有结构的探究、指导型探究、自由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在幼儿文学样式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列出研究问题或小组、个人提出研究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同时与幼儿园开展合作,将大学教学与幼儿园实际教学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将研究问题与幼儿园实际教学紧紧相连,使得学生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如在儿歌教学中,笔者首先列举了几方面问题供学生探究:(1)儿歌节拍;(2)教材中的儿歌;(3)儿歌搜集整理;(4)名家作品赏析;(5)幼儿园儿歌教学;(6)儿歌出版。其次,让每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以上几方面进行研究或自拟研究问题,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资料,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再次,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写成研究报告,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19世纪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是能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4]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单纯的情节,新奇的想象,风趣幽默的语言,纯真的童趣,皆能唤起学生的快乐因子,为此笔者尝试发掘这些快乐因子,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快乐文学的魅力。“回到童年的快乐”。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它意味着我们已逝的童心、童真、童趣依然在记忆中令人怦然心动。幼儿文学承载了儿童的天真与快乐,与我们的童年紧紧相连,或许刹那间的一首童谣或故事,能让我们回到往昔。因此,在幼儿文学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做幼儿,“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5]。尤其表现在幼儿文学作品“讲演诵”中。
讲,是讲述,包括童话、寓言、图画书、幼儿故事等文学样式讲述,要求学生站在幼儿的视角,讲得熟练,有吸引力,跌宕传神,富有童趣,面部表情端庄大方,手势和姿态自然;演,是角色扮演与表演,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戏剧等文学样式的表演,要求学生融入角色,演得逼真,在细细品味作品的过程中,演出儿童童心、童真;诵,是朗诵,在幼儿文学中主要是儿歌与幼儿诗歌的朗诵,要求学生发音准确,掌握朗诵技巧,注意言语的节奏、语调、语速等,力求符合幼儿的欣赏能力。“创作的快乐”。“学龄前儿童的文学创作,是文学创作领域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要求创作者以一颗饱满的“童心”,书写儿童的生活,表达儿童般的“童趣”。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进行文学创作,其文学功底和生活积累无法和大师相提并论,但同样可以创造有个性的文学。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创作分为两类,分别为文字图画创作和舞台创作。
文字图画的创作主要有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创作与改编,图画书的制作,纯文字与图画故事的相互转化,名家作品的赏析等;舞台创作主要是学生将文字性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戏剧、故事进行表演,如为儿歌设计教学动作,寓言、童话、幼儿故事、图画故事表演等。在创作方式上,文字图画创作要求学生以小文章、图书等形式呈现,舞台创作通常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自行划分角色,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10分钟左右)进行课堂表演。“团队协作”的快乐。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智力、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实施全面、自主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间关系融洽,发挥“团队”的魅力。#p#分页标题#e#
为此,笔者在幼儿文学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如开展了图画故事表演、文学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部各成员共同选择课题,出谋划策,先在小组内部进行演示,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个小组民主推选出小组长,要求组长将合作的细节进行详细记录,并在每一次活动完成之后,上缴书面材料;合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成员要将自己的感受以书面材料或口头材料的形式汇报;学生平时成绩记录中,小组合作的成绩占有一定份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掌握文学理论的过程中,学会了互帮互助,学会了如何与小组成员融洽相处,小组内部成员间各种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从而形成了生生间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