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学科教育革新整合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龙月娥 单位:汕头大学商学院
国外“整合思维(IntegrativeThinking)”一词最早源自GrahamDouglas(1986),他将整合思维描述为人的头脑整合直觉、理性和想象的一个过程,整合思维可以用于任何一个领域来解决问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整合思维理论”,罗杰•马丁通过对50多位杰出领导者的访谈,发现这些领导者均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倾向于而且善于同时衡量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在从容淡定中不左不右,最终的抉择通过综合二者优势而达成”,他将这一“权衡和综合”的思考过程称为“整合思维”。马丁认为整合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和思辨的方式,所有人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自己探索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7]近年来有较多的学者将整合思维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进行研究,王林燕(2007)以赫尔曼大脑优势量表(HBDI)为参照,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擅长于以感官运作为准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进行脑力激荡的设想能力,而理清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力量分配的组织计划能力相对较弱。她认为这反映出学校在各专业的课程设计上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觉创意”和“确定创意”的本我的强化,忽略了学生“找出问题”的本我和“实际执行”的本我培养,对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处事的科学程序及务实的作业能力训练不足,从而提出应该以全脑“对称—整合”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高永惠等(2006)认为整合思维是一种在对各要素解构基础上将其内在关系进行有机地、动态地包容,是一种柔性思维的运演方式,他们认为当今教育的核心不是分科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教学生想问题、增加学生的创造力潜量。[5]覃忠等(2010)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提出的“整合思维”理论,并与传统思维进行比较,探讨了整合思维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并对整合思维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MBA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6]此外,罗杰•马丁将其构建的整合思维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商学专业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并引起广泛关注,对其他大学商学院学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会计学科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会计学科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跨国投资、跨国经营和跨国贸易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其高质量和全球可比已是历史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要求。一套根据公认的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实施效力的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将有利于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可比信息,这是全球化的国际资本市场顺利运作的现实需要,也是跨国投资者和筹(融)资者的共同需求。[8]不仅是会计准则需要国际趋同,与会计准则紧密相连的审计准则也同样要求在全球可比,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更为了经济更好的国际化发展,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与国际趋同的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并于次年实施,在2009年,又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启动了对38项审计准则的修订,并于2012年1月1日实施。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给我国的会计学科教育环境带来挑战。趋同后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与我国原有准则相比,在内容和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并且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仍然处于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之中,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也将处于不断的更新当中。因此,我国当前会计学科知识是开放性的和动态的,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除了自己要关注会计国际动态外,还要及时的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处于常新状态。
我国当前的会计教育目标宽泛,教育理念滞后
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已实现了国际趋同,然而会计教育改革却没有同步跟上。1.美、澳、韩的会计教育目标与教育理念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第一号公报中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9]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包括文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等。[10]在韩国的大部分大学非常注重培养理论和实务兼备的会计专门人才,把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教育专门的会计人才;(2)培养教育能够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管理人才;(3)培养教育具备人格、道德、责任感的会计人才。[11]2.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与教育理念我国1978年高等学校恢复会计专业以后,在1979年修订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案中将会计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财务会计及教学科研专门人才”[12]。20世纪80年代初,财政部推行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时,作为试点的中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原为上海财经学院)等对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虽然更加具体,但都未能摆脱1979年所定的会计教育目标的框架,在教育理念上未能有突破。到了1998年,财政部会同原国家教委确定了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学的实际工作和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13]从我国与国外的比较来看,国外都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强调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以及针对变化了的环境灵活应对的能力。而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宽泛,立意较低,教育理念未能在培养目标中得到有效体现,仅将培养学生能够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教学工作作为终极培养目标,未能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灵活应对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培养目标中。总而言之,与教育事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过于宽泛,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而宽泛的教育目标定位对于确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均有直接的影响。[14]
挑战的应对:改革现有会计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整合思维”能力#p#分页标题#e#
我国当前会计教育模式的固化和教育理念的落后使得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国有必要借鉴会计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将其落到实处,具体化为可实施的理念。会计教育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明确“我们要怎样培养学生,以及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从对国外会计教育的先进理念[15]中不难得出:我们应该跳出原有的框架,以一种创新的思路,着力于培养学生思辨的头脑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面对问题理性思考的态度,以及面对经济环境、会计审计环境等的变化灵活应对的能力等。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是最低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专业人士所应具有的素质,这正好与“整合思维”的内涵不谋而合。“整合思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内含了理性的思考态度,逻辑思辨的思维方式和面对变化了的情境灵活应对的创新能力等。根据罗杰.马丁的观点,“整合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在学习经验的累积中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获得的。对学生“整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和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践。
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和素质的提升“整合思维”能力可以培养,然而要使学生成为整合思维者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大学的整个课程教学中持续的和有意识的去培养,在这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合思维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穿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资料选取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各个方面。首先,教学理念的转变。会计学科通常被认为是很枯燥的一门学科,外界普遍误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记账就行了,教师也总是把教会学生按部就班,根据既定规章制度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作为终极目标,很少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结果是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对会计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对学生起了负面的作用,事实上会计是具有很强逻辑性的严密的学科,数学家凯利曾盛赞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象欧几里德的比率理论一样,是绝对完善的”。如果能在会计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念对学生讲授清楚,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续的会计课程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无论多难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最终都需要用到这些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会计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这一点需要深入教师心中。其次,教学资料的选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指定一本教材,然后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很少会去思考教材中的知识是否是最新的,以及教材中的内容是否合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会计环境也在日新月异,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然而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实上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一直处于不断的修订当中,教师的教学资料应该多元化,要根据变化的环境选取最新的资料,并且要对各种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甄别,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关注学术界关于会计、审计相关问题的看法和争论,与学生共同探讨。最后,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惰性,并且会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整合思维的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法,转向“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提炼,列出具有逻辑性的提纲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对学生理性思考态度的培养和逻辑思辨精神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使用。此外,对学生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课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为学生互助式学习及加强师生互动搭建平台。
学生“整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面将整合思维运用于会计学科教育,事实上可以概括为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秉承理性的态度,充分运用自己对学科知识的掌控能力和思辨的头脑,创新性的解决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辨头脑的培养与简单的线性思维不同,思辨头脑的思维过程是复杂的,头脑被同时产生的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占据,表现为同步分析、综合权衡各种现象的能力。我国现有的会计教育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唯一性,认为任何问题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当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的观点时,就会试图去证明哪一种是对的,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境地。培养学生思辨的头脑就是要让学生跳出这种思维定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质疑的精神,不断思考为什么,现有的知识是否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那又应该是怎样的,当对同一问题,如对相同或类似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存在争议时,该如何进行综合分析权衡,融合各种观点中的合理部分,最终整合出一个最佳的处理方案,而不是进行非此即彼的痛苦抉择。掌控知识能力的培养掌控知识能力的培养需要经验的积累,美国的会计教育就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而非仅是被动的接受教授们的知识,教师应限于介绍主题与启发学习,教学应注重问题的发现,鼓励学生寻找有关的资料。在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在这个“授人以渔”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反思和总结,因为在反思中,学生可以从每一段经验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更获得了掌控知识的能力,从而加速成为一名整合思维者。
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或者对同一问题有两种以上的观点时,能够运用自己既有的知识和逻辑思辨的头脑对纷繁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最后创新性的得到最佳答案的能力。创新能力建立在良好的知识掌控能力之上,在会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美国,教初级会计的老师必须是教学效果最佳的老师,因为第一门会计课不仅对未来从事会计专业的人员很重要,对于以后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而言,这门课可以让其了解会计在整个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对于以后从事会计专业的人,这门课若没学好,日后学习会有很大的阻碍。在初级会计中,会计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都将在该门课程中获得,这些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将贯穿后续会计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如果会计的基本理念都未能深植于心,那么在碰到更加复杂的经济业务或会计准则规定的空白及逻辑不一致时,就无法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处理。理性态度的培养理性态度是面对复杂问题时不会惧怕,保持从容淡定,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并有足够的耐心。理性态度的培养需要时间慢慢积累,事实上,经验是理性态度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积累经验,才会获得信心;也只有通过经验,才能获取技能以找到更好的模式来处理复杂问题,并培养自我足够的耐心。[7]在会计学科教育中,理性态度的培养需要在会计教学的初始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牢固掌握该门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原则,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持续地使用这些基本思想和核心原则来解构知识。会计学科教育的高级阶段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是《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新鲜事物,如衍生金融工具,这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纷繁复杂,有些未有定论,甚至有些根本就无规可循,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保持淡定,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构复杂经济业务,将复杂问题通过逻辑思辨的方式解构为简单问题的组合,从而创新性的解决问题。#p#分页标题#e#
结束语
本文对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学科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揭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面对挑战的当务之急是重新确立会计学科教育目标和改变教学理念,要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把“培养他们具备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士所应具有的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整合思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由于其蕴含了理性思考的态度、思辨的头脑、对知识的掌控能力,以及在掌控能力和思辨基础上的创新能力,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会计本科教育改革应注重对学生整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的会计学科教育改革起到建设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