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学科教学依赖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院学科教学依赖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院学科教学依赖途径

本文作者:张育频 陆志强 单位:河北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一、路径依赖原理简述

“路径依赖”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他曾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就可能对该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即:好的路径会对我们起到正向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因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对我们起到负向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我们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路径依赖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路径依赖是一个事件的顺序,在其中,特定的经济过程不能从它的过去状态或行动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其二,路径依赖的过程结合了系统性的以及独特的、不可预测的过程,将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到同一个事件顺序中。路径依赖的两个重要特点,决定了其作用的两种机制:一是正反馈机制,即自我强化效应或自我增强效应;二是负反馈机制,即一直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个成分的发展趋势,其作用是使系统达到平衡或保持稳定。

二、高职学科教育教学的路径依赖特性

(一)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现行的高职学科教育,沿袭陈旧的教育思想,难脱本科教育的窠臼,穿着“高职”的新鞋,走着本科教育“学术型、三段式”、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学生走向社会,空有满腹专业理论,难以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就业困难、从业艰难。

(二)培养目标:现行的高职学科教育,其培养目标定位名实相异,沿袭着学术教育的路径。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不少高职院将学科教育定位于“技能和应用型人才”,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依旧走着学术教育的老路,学生普遍缺乏实习、实训的机会,实践操作技能难以提高。

(三)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不少高职院校依旧沿袭“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路径。具体表现为:未按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规格进行分析;对学生未来从业的岗位群所需技术能力结构缺乏必要分析;未结合与学生系列能力相对应的、必须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构建模块课程的新型教材体系,等等。

(四)教师自身的问题:不少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存在观念陈旧、知识落伍、技术落后等问题,习惯了多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既不愿去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也不愿去搞课程与教材开发,甚至对教学改革持抵触态度;加之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高职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五)教育教学成本:高职教育是“昂贵的教育”,实践教学成本高、经费短缺,是产生教育教学体制路径依赖的重要原因。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合并、转化而来,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上,进而使高职学生突出表现为实践能力差,其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体制转换成本太高。长此以往,就与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为实现现代化培养大规模的技术应用、技能操作的高级人才队伍的宗旨相悖。上述路径依赖的种种表现,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退维谷,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

三、破解教育教学路径依赖的策略

根据前述路径依赖的两种作用机制,我们提出破解教育教学路径依赖的基本原则:一是利用正向反馈机制,实施路径遵循(或锁定)策略,即利用其自我增强(强化)效应,对于高职教育教学中经实践检验的那些好的方法、模式等,予以保留或锁定,使之继续发挥其效用。路径遵循(或锁定)策略———正向反馈机制。二是借鉴负向反馈机制,实施路径改变(或突破)策略,对于前述制约或阻碍高职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依赖的现状和各种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变和突破———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基于以上原则,为改变高职学科教育教学中路径依赖的现状,笔者试运用路径依赖原理,提出如下破解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坚持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元化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开展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双需、互动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

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曾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毕业生要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为此,高职院校要密切结合学生未来的从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优化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模式

从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紧密联系和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构建“以实践为基础,校企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运行机制。采取“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院校联合方式,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中得到锻炼,巩固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尽早了解专业发展态势,完善理论知识向生产实践的转变,从而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掌握生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改革,改进教学法是方法,其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p#分页标题#e#

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和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针对产业、行业结构调整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置、改造和调整专业,专业培养目标要定位准确。根据社会需求的反馈,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丰富专业内涵,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特色。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从适应社会发展之需出发,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一要突出教师工作目标的准确定位,明确教师教学工作的程序、方法、手段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加大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力度,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要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出发,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真正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多给教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广拓市场,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结合,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最终达到“双赢”。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三要在教师学历、职称评定、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将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和服务社会技能的提高上,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学校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六)创新办学机制,突破资金瓶颈

高职院校要树立实践育人意识,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含量,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办学经费不足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突破这一瓶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是狠抓内涵建设,建设一流地方高职院校,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积极寻求中央、省、市财政的强有力支持;二是创新与企业、行业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密切与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深度合作,解决实践实训条件的不足问题;三是通过机制创新,吸引社会、民间资金参与办学,弥补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