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校物流学科教学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赵琳 王一丁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邮政管理局
一、前言
自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以来,物流行业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流热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在高速度的背后,物流市场的不规范、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物流人才的紧缺和低质量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1]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适应新的形势,纷纷开设了物流专业,可以说物流专业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日渐兴盛,并且随着物流业的高度发展,这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截止2003年底,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其方向的高等院校已达171所,其中,专科层次的院校为124所,占全国81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5.271%。[2]至2008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增加到1087所,从现有数据看,已有220所高职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占全国872所高职学院的25.229%,有的还专门成立了物流系。时至今日,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物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力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多下工夫,在结合行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拥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物流行业输送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物流人才。
二、高职物流专业设置分析
从设置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来看,总体分为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含物流经济)两大类,一般情况下,物流学科是在每个高职院校自己的相关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培养形式也借鉴了这些相关学科。拿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来说,为了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该院于2002在经济管理系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物流专业的师资大多来自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也借鉴了这两个专业。还有一些学校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程、物资管理、工业工程、交通工程为相关专业,设立了物流专业。因此,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置应该以相关专业为依托、突出院校的专业特色、培养具备现代物流基本原理与方法、知识结构合理完善的物流人才。
三、高职物流专业培养方向分析
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和物流学科的特点,有必要对物流专业的培养方向做一个划分。根据目前我国高职物流教育的现状,现阶段可以大概把物流学科的研究、培养方向划分为以下4个方面。
1.物流管理工程方向
物流教学的重点是对物流整个系统的管理与运作。涉及的面比较广,是物流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交通运输、物资管理、工业工程、企业管理等学科为背景的专业都可以归为这个培养方向。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属于这个培养方向。
2.物流信息技术方向
物流教学的侧重点在与物流管理中信息系统的设计,运用及管理。注重信息流在物流系统中的通畅流动。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上海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就属于这个培养方向。
3.物流设备方向
物流教学的侧重点是物流设备与设施的设计、使用与保养、维护等。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代港口物流设备及自动控制方向)、北海职业学院的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就属于这个培养方向。
4.国际物流方向
物流教学的侧重点是培养懂得国际物流法律与政策,国际物流事实务。能进行国际物流活动的人才。主要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开设物流相关课程。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专业就属于这个培养方向。随着物流学科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有必要建立物流一级学科并可考虑设立物流工程与管理系,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中高级物流人才,并在专业培养方向上有所侧重,为不同的物流领域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物流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四、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均应具备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大块,即支撑知识、核心知识和外延知识。
1.支撑知识
由于物流学科是交叉学科,具有经济学属性、管理学属性、工学和理学属性。因此物流运作离不开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支撑。对于支撑知识的课程的设置与不同的院校的学科背景有关。如果物流学科设置在有经济管理背景的学院,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经济管理的知识会丰富一些;设置在有交通运输管理背景的学院,运输系统的知识会丰富一些;设立在有海事背景的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知识会丰富一些。但是不管设立在哪个学院,物流专业人才的支撑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物流专业培养体系中应该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物流环境与地理、物流基础设备管理与养护、环境工程、运筹学等课程。
2.核心知识
是指物流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物流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解物流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会用物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解决物流领域的一般问题,能够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工具支持。从目前来看,在高职课堂上主要开设: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商品养护与运输、物流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物流案例教学、国际物流学、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等核心课程。
3.外延知识
一个物流人才出去以后,只有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个人素养,才能够很快的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外延知识主要包括个人品质、法律基础、英语、计算机、语言能力、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在大学课程中主要开设:思想道德、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法律基础、体育、大学生心理学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外延知识。
五、高职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上,各高职院校不仅要突出特色,还要加强基础课程的配置,必须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上下功夫,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因此,课程体系也要向综合化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根据物流学科的特点与性质,结合对各大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了解,对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建立了以下的模式。#p#分页标题#e#
1.课堂教学环节
该环节以理论讲解为主,可开设的课程有(表略)。
2.实践环节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用人单位对我们高职学生的要求也是毕业后能立即上岗。因此,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物流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其实践技能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后,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一整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为了培养物流管理一线、实践型、岗位操作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强化实际操作与技能。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该选出针对培养目标的实用性理论知识,增加实际岗位训练和实务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实践教学模式。
(1)建立校内物流专业技能训练中心 校内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室,包括物流功能实训、供应链一体化实训、物流装备与技术实训。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保证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模拟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例如,我们可以建立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室,利用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操流程,让学生进行定岗训练;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配备有“自动分拣机”、“条形码识别机”、“标准化集配车”等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配送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此外,应配置合适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人员,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和应对未来的专业发展。
(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实习基地是我们加强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由于理论教学对有些专业知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可组织学生去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把相关课程安排在企业中,并邀请有经验的物流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指导和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在经过专业知识和模拟实训后,一般能满足企业相应岗位的任职要求。不过,学校的模拟训练环境与企业实际运营环境毕竟有一定差距,为了真正能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实践型的实用人才,保证达到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的消化,将课堂知识实践化,最大可能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就必须经过企业实地演练这一环节。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与运输企业、仓储配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相关物流企业或物流岗位进行顶岗实践。同时,还应安排相关老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跟踪与指导,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结。在此特别提出的是,对于毕业班学生的顶岗实习,我们除了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外,还应尽量争取使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可以留在该单位,以部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3)招企业进驻学校 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学校与企业可采取新的合作方式,由学校提供场地、管理,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师资等,即学校留有一些实训空间,招企业进驻学校,而企业的运营可由物流专业的学生参与。如“华润万家校园超市”进驻于各大高职院校,首先选派华润万家的管理人员组织学生培训,然后提供商品给校园超市,由在校学生全权负责校园超市实体店的运营,包括超市中商品的定价、进货、理货、销售、货款结算、退货、运输等。这样不仅打破了部门、行业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而且也为物流专业甚或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平台。
(4)积极开展各类物流竞赛活动 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全国性物流知识、技能竞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进取精神。
(5)举办各类专题讲座 聘请高等院校和著名企业的物流专家和代表定期地为学生开展专业知识和行业动态方面的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物流行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3.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环节
目前,我国的很多行业都设置了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和行业准入制度。为此,国家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实行“双证书”制,也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取得高校毕业证的同时,还拥有“职业资格(技能)证书”。但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做不到学校教学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的同步完成,经常是学生在校学完专业课程,通过校内考试即可。学生如要考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则要另外参加考前培训,重新组织考试。结果是费时、费力、通过率不高。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施好“双证书”制,必须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将“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直接引入到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3]同时,有条件的学院还应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近早在学院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方便学生的培训和考证。目前,物流专业可以考的资格证书很多,如报关员、外销员、外贸单证员、助理物流师、进销存管理师等。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指导学生考证时,应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及物流行业岗位要求,有所侧重和选择,但要注意尽可能多的提供可考取的证书类别,使学生在考证上能有更多的选择。此外,还可以考虑在相关专业之间进行证书替换,如,学生可以用助理电子商务师证替换助理物流师证,或用高级营销员证替换物流师证。这样即能保证学生的“双证书”要求,又可以满足个别学生的不同需求,以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六、高职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教师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拔尖教师数量少,社会经验少,且大多数教师原先所从事的并不是本专业,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经验不足。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在开办物流专业上整体起步较晚,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专业建设上尚处于摸索阶段,物流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物流师资队伍,已成为高职物流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最为迫切的任务。我们认为各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打造一支优良的物流师资队伍。第一,引进高学历人才,派遣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物流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和硕士学位。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派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物流专业师资培训班和物流方面的学术会议和论坛。第四,从企业、社会和有关学校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中选聘兼职教师。#p#分页标题#e#
七、结论
高职院校是培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物流业能否很好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问题。我国高职物流教育任重而道远,最近国家也在落实物流紧缺人才培养工作,高职教育必须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机制,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的与行业联系紧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物流高职教育体系,为物流产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