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子音乐学科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李慕言 单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1.电子音乐在教育领域的价值
电子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与传统音乐不完全相同的音乐形式,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改变了整个音乐的传统运作方式,也在现代教育领域深入人心,教育领域正在为建立系统和全面的电子音乐教育框架而不懈努力。它在中国教育领域的日渐强大和具备特色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国际电子音乐学界极为关注的新动态。教育界电子音乐专业的建设过程可对每个学者提供专业上的借鉴和营养,对音乐艺术院校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指导作用,甚至对整个中国电子音乐自身的整体发展和电子音乐学派在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无论是学科的基础研究,还是综合应用都走在了中国前面。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它们的差距并不仅仅局限于本领域。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学科建设弊端的延伸甚至加速了我国这一专业的落后程度。我国没有历史性的深厚知识积累,研究和创新机制的完善程度不如发达国家。电子音乐在中国教育界的发展可积极吸取国外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扬长避短,对于建设有我国教育特色的新专业具有积极意义。
2.音乐教育领域中电子音乐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电子音乐传入我国,1984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电子音乐实验室,198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音乐声学与电子音乐研究室,但是这些先驱尝试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终止。武汉音乐学院刘健、吴粤北两位教授秉承“传统与当代结合,理论与创作并重,音乐与科技联姻”的建学思想,于1987年首先开设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标志着中国电子音乐进入了专业教育阶段。其后1993-1994年,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教授创建“中国电子音乐中心”,先后开设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录音等专业;上海音乐学院吴粤北教授创建了音响工程系。2002年全国12所音乐学院及师大艺术学院共同发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它标志着中国电子音乐教育步入正轨。与此同时,普通高校、高等师范、职业学院、民办高校纷纷增设电子音乐专业。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相继发展。电子音乐也带动了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从2004年起,十二个以上省和直辖市已将中小学音乐教师电子音乐培训纳入教育改革内容规划,开始有计划地分批进行电子音乐技术培训,并列入教师业务考核。20年来中国电子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电子音乐的大环境更宽容、宽泛,与各领域的交流进一步加强。
3.中国电子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
当今,美国和发达国家在电子音乐教育领域,其基础研究和应用上都远远领先于中国。我国至今尚无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硬件设施不完善且教学导向带有盲目性;课程知识深度、教学范围及知识联系程度处于初级阶段。立足我国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发展和壮大我国电子音乐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不足
当前,我国只有少数音乐学院真正有能力培养电子音乐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等音乐和科技两方面的复合人才,专业的全面性、多样性及教师队伍结构也欠合理。中国电子音乐教师队伍中97%属于音乐专业背景,3%属于非音乐专业,几乎无双重专业背景的教师,电子音乐背景的教师则更少。美国教师除数量多之外,其队伍结构是多元化的,65%为音乐类专业背景,27%属于计算机、物理、数学等专业,且有近8%的教师有电子音乐的专业学历。教师复合型结构对电子音乐学科水平的提高有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体系的合理化已成为我国最迫切的任务。师资问题是限制中国电子音乐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它直接牵制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不仅核心音乐设备价格昂贵,一系列的辅助器材的配备也难上加难,一般音乐院校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配备多套系统。客观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成果。
(2)课程结构与研究能力的缺陷
我国的电子音乐类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水平较发达国家低很多,主要是介绍性和应用性课程两大方面。无论是音乐系科还是非音乐系科都没有研究类的课程,这一缺失决定了我国电子音乐专业无法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和深入的有价值的应用研究,难以将电子音乐的各个专业总和为一个体系,来进行交流和补充,这对于本学科的长远纵深发展弊大于利。国内电子音乐的重点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力度不足,而这些专业化和以创新研究为宗旨的研究所和实验机构不仅是进行电子音乐日常基础教学的必要环节,而且是学术和科研升华档次与水平的关键一环。今后,我国当大力建设研究中心以及专业实验室,为加快电子音乐的科研力度指明前进的方向。
(3)教育观念和体制僵化
电子音乐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壮大的关键是音乐教育观念的革新,这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经验之谈。近年来随着电子音乐课程的普遍建设和硬件投资的加快,国内对电子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加强。但是据调查,目前国内许多学校的问题主要在于对电子音乐专业的发展缺乏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说,观念和认识的不足直接阻碍了这些学校学科和专业的实际发展。体制问题一直是音乐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就整个音乐领域而言,学科间缺乏必要联系与合作渠道,严重影响了学科建设。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单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失衡,学生难以接触到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且实践能力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体制对电子音乐这类具有学科交叉和融合特质的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4)交流和沟通的不足
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音乐领域跨学科的学术组织和机构,为电子音乐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长久以来,我国音乐学科甚至艺术领域之间缺乏联系与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信息不畅,交流不便的的局面,形成国内音乐学科力量分散的不良局面,同时严重阻碍了电子音乐专业的迅速发展。今后当通过创办学术期刊、杂志、网站,以及每年举行定期的学术会议,为电子音乐人才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机会,同时应加强电子音乐和其他音乐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4.中国电子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1)践行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p#分页标题#e#
在电子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要注重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要以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摒弃局限于形式上的现代化发展。立足于我国电子音乐教育落后的现状,将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大力引进,并结合中国的教育现实,从而进行融合式的变革。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也要求电子音乐教育进行大的改革,以培养全面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电子音乐教育,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发展的模式,在长期可持续的过程中积累符合中国音乐事业现实的经验。
(2)采取“系统性”的课程设置思想
一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应具备系统性、原理性和普适性,应该形成一套由专业理论课到专业实践课、由理论的一般性到实验特殊性的教学规划思想。只有从“经验性”的传授到“理论性”的系统指导,学生才会从单纯和被动的使用工具转变为工具的“主人”。电子音乐设备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当抛弃追求设备的领先,而紧随音乐的“本体”并去掌握教育理念的真谛。重视本学科课程建设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系统性范畴的课程,在决定学科和本专业基本结构的关键课程上下功夫。加强课程内容的知识面、内在逻辑性和相互联系性,使课程设置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电子音乐教育课程的结构体系设计应遵循内容的科学性,协调基础原理类课程和开发研究类课程的比例,综合型、应用型和普及型并重,创造合理的学科课程内部机制,使电子音乐专业具备自我改良的内部“微循环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加强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师资建设
高素质的电子音乐教师队伍和充足的资金、设备投入是促进电子音乐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首先,开展电子音乐教学技能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成熟的教学操作技巧与技能。在此,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再一次成为重中之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与国外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派遣学者进修学习,引进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教师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按照先进的课程结构要求,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师资源,施行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的培养策略。世界各国的电子音乐教育事业都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支持。电子音乐是中国新兴的学科和专业,相对来说人们比较陌生,要想普及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其实用性强,其电子器材昂贵,教学环境依赖性强。要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就要有意识地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正确的进行教学导向,实现其真正的教学价值。
(4)“因地制宜”,发挥特长
因地制宜就是在不同类型的大学中按照各自学科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所开设的课程。美国电子音乐教育的布局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综合类大学利用自身雄厚的基础学科优势,大力开展基础理论、开发研究性质的课程。而我国,教育水平排名前40的综合型院校,除了部分师范院校外,课程比例的不合理大大浪费了其学科优势。今后应发挥综合类院校之长,立足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基础理论、开发研究性课程。对于文学艺术类的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应用性课程开设。若电子音乐的课程建设不问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类大学非音乐专业和艺术音乐专业一刀切,这不仅是削足适履、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带来教学管理上的弊端甚至失败。
(5)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力度,扩展信息传播途径
中国电子音乐教育发展,借鉴外来优秀思想,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力度、扩展信息传播途径是必由之路。与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进行研究创作,增加我国经验,在合作中融会贯通国外模式。鼓励留学和出国进修,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引进国外优秀专家和人才,对我国的专业发展和改革提出建设性建议。在国内,扩大受教育者范围,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综合现代媒体和因特网等有效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加大我国优秀音乐院校的宣传力度。电子音乐专业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容易引进国外前沿的教育模式、授课方式和课程配置,并付诸实施和快出成果,这是其优势所在。当然国内整个音乐界的体系也会较大的影响其发展,并与国外模式产生碰撞,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立足自身、寻找一条适应自己实际的道路。
5.结论
电子音乐在上世纪兴起,随着本世纪我国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和教育经费投入加强,电子音乐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历史赋予了中国音乐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其在教育界的发展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势在必行。同时,我们要正视诸如建立起点低、理论基础和师资薄弱等先天性问题,还有课程配置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环节。面对不足,首先,我们要端正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其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然后,立足本国教育现状,因地制宜,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做到实事求是、稳步前进。还有,就是抓住机遇,在教育环节中加强师资力量、国际交流和信息传播等具体措施和手段。祝愿我国电子音乐教育得到更大的普及和发展,在未来朝着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