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应激预警机制或模型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应激预警机制或模型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应激预警机制或模型探析

过去,临床心理学只能做事后的治疗,进行一种亡羊补牢的工作。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恶性社会应激的复发率,但是对于从本质上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为事情的发生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因此临床心理学要想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就应该从预防的角度对这类的事件进行早期的预防工作,从根源上减少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概率。所以,建立合适的社会应激的预警机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确定潜在对象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在恶性事件来临之时会有不同的反应。要建立预警措施,首先应该确定预警方案所面对的对象。对最有可能在灾难等重大事件来临之时发生应激性障碍的人,需给予力度更大的预防措施。而对于其他发病概率相对较小的人群,则给与适当的保健措施即可。确定哪一种人的发病概率较高则成为了本预警模型的第一个难点。

现今的确定个人心理坚强程度多是采用 SCL-90、生活满意度等量表,对于现在的心理状态进行测量,但是这样的测量方式一方面都是在灾难没有发生的时候测量的,并不能对重大灾难过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的测量;另一方面,这些量表都是更关注主观感受的量表,人的主观感受的测量会因为当时的心情、环境等因素出现“假阳性”。个人的主观感受并不具备统一的参照标准,因此对于特定事件的测量,必须关注其引起的外显行为。建立预警模型的第一步首先应该是建立恰当行之有效的评判机制。下面给出一种可能的建立评判机制的方式:

寻找尽可能多的以前发生过的应激失败的人的案例,归纳分析其中能够影响应激情况的因素,以及会潜在的引发应激失衡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确定决定性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制作一系列标准化量表,对各种群体的人们进行测量后确定对象,对有心理危机的群体进行心理干预。

当然,这种确定影响因子的方式只是笔者构想的方式之一,对于其可行性的论证还需要很多实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支撑,还有其他很多种方式可以适用于确定影响因子。对于这些内容的论述还需要很多的篇幅,而本文旨在对整个模型进行综述,因此相关细节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干预方式

本模型的第二个难点就是如何建立可行的,能够实用的预警机制。预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产生应激问题的前提条件上,增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预防应激反应的不良后果。现今的方式多是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含量普遍较低。因此良好的干预模型的建立的应该是成系统化的,完善的构建一种体制。

1. 建立监控系统

对潜在可能发生应激行为问题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访问,监控其心理状态,建立类似身体检查的定期的心理状态检查机制。实时分析心理情况,例如,在对某个人的内心波动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的定期监控中,分析灾难性事件的强度和不良性反应的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其趋势进行预测,探讨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阈限值,采用合适的方法使阈限值不断的提高,达到增强应激能力的效果。这个监控系统的建立需要全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依赖于各种社会机制的共同发展。这个监控系统,不仅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支持,还需要临床心理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快速的分析出心理数据背后的问题。

2. 提高心理临界点

1)通过普及的心理辅导让大家不断的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心理弱点,不断的直面这个弱点。通过厌恶疗法等方法使得自我的内心更加顽强。2)建立完善的家庭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更加了解。完善的家庭支持系统可以给人们提供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得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可以顺利的度过超过自己承受阈限的心理困境。因此,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鼓励和支持,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应激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发生汶川地震的时候全中国的人民可以众志成城,度过难关。而美国发生印尼海啸之时,政府还在纠结于责任归属而置百万难民于不顾。3)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意识。我国的心理健康一直处于不被重视,不被接受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群体处于高危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群体,应激能力比其健康状态下降很多,不利于其顺利的度过应激过程。因此对于全社会亚健康状态的重视成为了建立和谐的应激预警机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社会保障机制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

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理论的观点。好的生活质量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心理状态的重视。良好的教育加深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只有越来越让人们体会到安全感的社会,才能真正的实现全民心理健康,不断的减少犯罪,减少行为偏差。

4 总体上讲

总体上讲,就是要建立一个宏观上全社会范围内的心理保健体系,在各大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安排群众定期的心理检查,应用完善的心理检查机制,检查各项指标并预测其趋势。不断地提高心理临界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阈限值。在微观范围内,强调家庭的作用,鼓励家庭和团体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建立以布朗分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全民心理建设,最终实现心理情况的良好监控。

三、补救措施

再好的预警机制也难免出现纰漏,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事后补救措施变得十分的重要。即,在预警机制没有正确的预测并防止不良的社会应激事件的发生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方式使事情造成的结果所造成的伤害减低到最低。现今有的一些方式主要有:

①平衡模式。即对个体在应激事件下的心理失衡状态进行干预,目的是使当事者重新获得心理平衡;②认知模式。认为应激导致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当事者对应激事件进行了错误思维,干预目的是使当事者重新获得理性思维和自我肯定,从而对应激事件进行控制;③心理转变模式。是将个体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资源结合起来,从而使当事者解决问题时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方式。

总的来说,这三种方式是合理的,他可以使应激不良者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摆脱自身应激障碍的困境,但是应激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往往发生在一瞬间,一瞬间的跳楼,一瞬间想不开干了一些事情,以上的措施都只是使得悲剧发生之后,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可能性减小,谁都无法使的应激不良的人在其产生不良行为的瞬间停下来,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打消继续下去的念头。所以再好的补救措施对于犯罪情况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我们只有从事前的预防机制中从根源上解决这种问题。#p#分页标题#e#

本文作者:应柳平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