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委员组织创建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心理委员组织创建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心理委员组织创建途径

本文作者:张丽琼 单位:湖南商学院

目前心理委员的选拔多由班主任任命、学生民主选票或学生自荐产生,存在着由其他班委兼任、流动性大、标准不严、甚至出现形同虚设等现象。

目前,不少高校心理委员的角色主要定位为“心理信息的反馈者”,主要职责是收集心理信息,并及时上报心理危机事件,工作倾向于消极被动。而从积极心理预防上说,心理委员同时还应是“心理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朋辈心理辅导员”。

究其原因与心理委员所接受的培训与督导机会有限、班主任/辅导员的认识参差不齐等有关,因而心理委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局限于上报心理信息。心理委员朋辈教育方式简单,积极引导、预防不够心理委员由于年龄与同学接近,生活、学习经历相似、情感上易于沟通、思想观念结晶,为朋辈心理教育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缺乏朋辈理论知识、技巧的缺乏,心理信息收集上多采用观察和直接询问的方式,这容易引起同学对心理委员专业性的质疑的戒备心,很难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

此外,在心理活动开展上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号召力,积极宣传引导不够。心理委员胜任力有待提高目前,各高校开始注重对心理委员的专业培训,可是由于资金、人员配备等问题,对心理委员的培训次数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实践体验环节较少,这不利于心理委员工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势必影响到学生对心理委员专业性的认可,给心理委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难度。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管理建议针对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关键在于完善心理委员队伍管理制度,提高心理委员胜任力。

要明确心理委员的选拔标准、任用期限等选拔对象应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具有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良好等特点,为减少队伍的流动,任用期限至少1年,澄清心理委员职责,明确心理委员角色。

目前,心理委员的职责主要倾向为“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反馈心理信息及协助心理危机干预”,从积极预防的角度说,还应强化心理委员“宣传预防、积极引导、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职责。建立并实施培训制度,提高心理委员的胜任力定期对新生心理委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对更换后的心理委员及时给予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及服务介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危机信息识别与干预、团体训练实践体验及朋辈辅导的助人技巧、沟通技巧等方面。制定并实施心理委员激励机制制定心理委员评优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心理委员进行年度评优与表彰,对培训合格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授予学风等。要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平台鼓励心理委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QQ、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掌握心理信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剧,团体训练、素质拓展等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自助、求助、他助”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此外,为了强化心理委员的角色意识,增强其归属感,还可以利用学生心理团队的作用,如在各学院成立以心理委员为核心成员的心育部,由院级心育专干督导管理,负责其评优、培训和工作安排,加强心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与合作等,从而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学生基层的积极作用,为提高学生“心理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等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