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文关怀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文关怀下的社会实践,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以人文关怀为导向,根据实践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更新和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下社会实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维度
(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活水
社会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创新精神教育资源、文明素养教育资源。我们要从社会大德育的角度来挖掘和锻炼人的品质,最重要的是深入内心从根源处把握大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化,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心理各要素内在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实践是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心理出现问题的实践中找到源头,在社会实践的源头找到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资源和活动,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知行”的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心理焦虑和问题的缓解。首先,在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学生能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能转移自身的心理焦虑,缓解心理冲突。其次,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投身于现实社会生活能发展他们的求知欲、紧迫感和成就感,调节心理功能增强自信心。第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生活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以人文关怀为导向,拓展社会实践的现实路径
积极构筑社会实践平台,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和保障,不仅真正帮助学生踏入社会,完成社会化的蜕变,更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构筑丰富的社会实践平台,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助人关怀的爱的教育
助人关怀是在关怀社会中培养和升华责任感,关注弱势及老弱病残的群体。让学生体会所处的温暖的社会环境及氛围,更加珍惜社会和学校提供的优良学习生活条件。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引导中,走进孤儿院、医院这样的场所,去了解周围无助的人,以此来了解社会,培养同情感教育,并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帮助中学习责任和义务,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有意义的情感升华,得到心灵的净化,深深体会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
(二)生命关怀的智慧教育
生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生命关怀教育着重于生命的信仰、生命的审美及生命的意义,从生命的深处理解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等地方,思考生死问题;去肿瘤医院,关注绝症病人,去医院的外科,关照慰问那些交通事故或烧伤的病人。通过社会实践中真实情景的触动和内心的强烈感受理解人生观,在对生命的关怀中,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扩大心胸和视野,避免和消除大学生出现的消极情绪和悲观厌世的负面心理。
(三)取舍关怀的权衡教育
人生的道路最难的是选择,这是人生态度也是人生的阅历,在面对选择时人们必须做出权衡取舍,而且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空气中处处充满各种浮躁和诱惑,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在物质层面上以正确的心态去理解生活,在面临贫富差异的时候以成熟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素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志愿并付诸于行动。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并正视自身的欲望,化阻力为动力。
(四)老年关怀的涵养教育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现在社会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上升,老龄化已经成为我们社会非常关注的现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学习还要关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因为人是社会关系中存在的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关注老年人问题,在去老人院和老年大学调查和慰问中,学会关注弱势群体,理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直面老年人问题,从内心深处主动关怀老年人,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涵养,在关怀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培养对社会的一种积极态度。
(五)环境关怀的责任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举世瞩目,经济实力和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于此同时也带来发展的一些负面效应,环境的代价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要发展,同时也要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这不仅是国家政府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个责任的重要性如何体现,可以通过环保意识的教育,进行城市环境建设的考察和污染问题的调查,并在实践中进行生态保护宣传与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从内心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对勤俭节约生活方式的认同,使学生处于健康的心态对待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理念,拓宽社会实践的形式和模式,有利于大学生打破自我心理闭锁,增加生活阅历,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缓解自身的焦虑,塑造从内在到全面的心理健康素质。
本文作者:翟金秀、初春 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