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个性化与现实教育的矛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王新亮 孔宪军 于华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一、个性的含义及高校学生个性化表现
(一)个性的内涵界定
由于个性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因此,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所有研究者共同接受的明确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个性的内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综合学术界关于个性的界定,我们认为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其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并经主体内化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本品质,是个体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等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的集中表现。人的个性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意识倾向。
(二)高校学生个性化表现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探索当代大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规律,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1362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经过细致的数据统计和处理,归纳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了基础。高校学生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性格倾向。多数大学生性格较为孤僻,不愿与人合作;嫉妒心强,进取心弱等。②集体意识。多数大学生集体意识比较淡薄,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批评。③意志自控能力。很多大学生意志自控能力比较差,意志薄弱,注意力不能集中……④自主自立精神。绝大多数大学生重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有一定的主见,不满足现实。
二、高校教育模式及其历史演进
(一)高校教育模式的内涵教育模式即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指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人才规格和质量的标准形式,是可以使人们参照去做的标准样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要素。它是高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带有方向性的管理内容,这些内容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呈现的多元化趋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教育模式的历史演进
1.通才模式。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才模式”。当时学校教育对象是极少数统治阶级子弟,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让他们通今博古,掌握治国治人本领。课程内容有哲学、宗教和少量自然科学。
2.专才模式。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模式”。专才教育的大部分对象是平民、工匠,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学一技之长,教育是为了就业。
3.复合型人才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复合型人才模式”和模式多元化。高校要适应时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应扬弃“通才模式”和“专才模式”,发展为“复合型人才模式”,甚至是多种模式并存。
三、高校学生个性表现与现行教育模式的矛盾
(一)人才培养整齐划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评价不适应个体的差异由于我国一贯的教育思想就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智能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继承、稳定,不重视创新,至于教育方法上,不善于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学习,养成了受教育者的惰性、奴性。结果是将来走向社会以后高不成、低不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评价体系,不能与时俱进,因此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了突出矛盾。
(二)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由于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致使受教育者对知识过分记忆,似乎知识被记忆到脑海中就是掌握了知识。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另外,灌输式的教育,也使得课堂纪律严肃缺乏生气。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没有摆脱教师中心论的束缚,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绝大多数大学生重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
(三)教学管理制度刚性太强,不适应因材施教和多样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是提高人才资源素质的根本途径,同时又是调整人才结构的重要手段。人才结构应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失衡,经济建设急需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把一大批应该接受技能、职业培训的人拒之门外;高校教育的科、系设置又太细,专业强调具体的针对性,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封闭,这与现代科学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