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农村教育对比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陕南农村教育对比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陕南农村教育对比思索

本文作者:王晓娥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当地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逃课上街玩“套青蛙”的游戏,这种游戏多在农村的乡镇集会上进行,游戏规则是押赌,如果以五元钱进行押注,认为是青蛙,盖子揭开是青蛙,庄家就给玩游戏的人五元钱,以此类推一百元押注,如果押的和揭开的一样则庄家给玩家一百元钱,反之押的和揭开的不一致,则玩家给庄家相应的钱数,其实质是一种典型的赌博。对于这样的赌博,一些家长蜻蜓点水地说说而已,甚至更多的家长不但不去制止孩子,反而在孩子逃课玩这样的赌博游戏“挣得”一定的哪怕只是十几块钱,家长都表示认可甚至赞同,并且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有出息,只因为“挣钱”了。这样的例子在一些村庄调研过程中发现并不少见。当地农村家长的这种愚昧让农村教育陷入了很大的泥潭。这也是在调查当地一些村庄近些年来考取大学的仅有零星几个的很重要的因素所在,以汉台区武乡镇邢家坝村为例,十年内考入大学的仅有十多名,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农村的水平,这也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较早辍学的孩子首先选择的就是外出打工,没有技术、没有能力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工资水平较低。甚至出现年龄不够伪造身份证拔高年龄打工的现象,一大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年结婚年龄低龄化倾向明显,这也导致生育年龄低龄化的趋势。对于这部分农民工,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生存的需要以及工作条件的限制,其子女往往被留在老家由其文化水平更低的父母来抚养和教育,子女教育可想而知,常常出现大多数留守儿童青少年时期早早辍学外出打工的恶性循环。但也不排除很多农村孩子外出打工之后被城市先进文化感染和熏陶,开始反思农村教育、反思农村家庭教育落后的意识和观念的状况,进而会提升自己的文化教育意识,带动并辐射其他农村家庭,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这种好的苗头已经在当地农村有所显现,但遗憾的是仅仅是少数一部分,数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所以说,还是应该从根子上入手,从当地农村入手,从当地农民入手,改变其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意识显得尤为关键。

汉中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奏缓慢,这和汉中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汉中地处秦岭以北,周围大山居多,很多地方交通不便,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地区交通极为不便。西汉高速的开通使得汉中这个原本封闭落后的城市这些年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目前更多的仅仅还只是体现在汉中城市内,对农村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对于封闭的汉中农村而言远远不够。农村落后的交通使得外面先进的文化信息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时候传递进来的文化可能已经落后了,或者用流行的话说,那就是out了,更多的表现在“里面的文化信息需求状况传递不出去,外面的先进文化不能及时进入”。汉中较慢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人,青年人缺乏斗志,比较闲散。就汉中农村而言,茶馆居多,许多四五十岁的人大多数时间在茶馆喝茶玩牌悠闲,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青少年,笔者曾经做过走访调查,发现各村庄“休闲室”、麻将馆较多,有些村庄麻将馆竟然有四个以上,并且个个爆满,不仅仅是青壮年,也包括一些抱着孙子的老年人,甚至七八岁的孩子也会打麻将,被问及:“这么小,怎么还会打麻将?”孩子的回答是:“我们家里人都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我们一家人都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以这样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孩子教育的前途何在?陕南农村教育的前途何在?很多时候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或者说标志是是否盖有楼房。诚然,从表面上看,汉中许多农村新房一座座建起,但更多的是通过常年非常卖力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赚来的,物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精神层面极度匮乏,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实地调研中,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五所村庄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当地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程度做了统计,结果发现小学文化水平的占到了大约70%左右,初中文化水平的占到了17%左右,高中文化水平的占到了10%左右,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可谓凤毛麟角,仅仅3%,这同全国农民文化程度相比处于极其劣势的地位,相对于落后全国的陕西省农民受教育程度而言,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程度更是落后中的落后。当地农村家长的受教育水平程度偏低是其落后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最为根本的制约因素,也是影响子女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我国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家庭教育可以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可以将其称之为“母亲教育”或者说“妈妈教育”,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几乎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父亲角色在子女的教育上几乎缺失,在家庭中的贡献仅仅是“养家糊口”,这种状况在农村更为严重。面对目前妇女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地位,当地农村教育更是雪上加霜,根据调查,文盲半文盲八成为女性[1]。造成其原因的主要因素之一即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的盛行,女童时期就早早辍学,这将造成这部分女童成年后由于极低的文化水平在择偶以及教育子女方面都出现严重的问题,也极容易使本身就受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的妇女产生重男轻女的畸形心理,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农村出现的儿媳妇生了女孩,婆婆对之横加指责,反倒公公不是很在意的奇怪现象;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村许多妇女生了女孩感觉低人一等甚至觉得对不起男方的可悲现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作为当前在农村对孩子教育起着关键作用的母亲教育者角色令人异常担忧。

教育的效果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力量合力而成,最主要的要属前两者,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搞好了,也就意味着整体上全社会的人的素质提上去了,社会教育自然就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同样,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很多当地农村的中小学,在问及校长和老师时都曾提到这样的问题:“您认为影响我们当地农村孩子将来能够很好地走向社会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每个教师都谈到家长落后的思想是影响农村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认为教师用尽一切力量想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但很是吃力,试想一下,教师认为提高农村孩子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很重要,也通过各种行动去改变,但这些孩子们的行为给教师反馈的思想便是:“我的父母都觉得我上不上学无所谓,我上不上了大学也没有多大关系,我上学只要小学能够毕业就行了……你老师急什么?”这种来自父母的可怕的思想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头脑当中,更可怕的是许多农村教师开始打退堂鼓,最初坚定地要为农村教育做一番事业的壮志在这样的思想下动摇了,甚至开始觉得“娃娃的教育父母都无所谓,我急什么?”当地农村教育的根基越发不牢靠,尽管当地许多农村教师表示无论如何也要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但在这种情况下,更像是“孤军作战”,效果甚微。几千年传统的小农意识和价值取向,使得当地农民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观念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最为典型的是缺乏理想和追求,思想停留在“满足温饱,吃穿不愁,安于现状”的状态,目光短浅,思想观念极其保守[2]。#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