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特殊教育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特殊教育论文

农村特殊教育论文

一、农村特殊教育存在缺失的表现

目前农村特殊教育普遍落后、整体水平低,主要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费用高、家长观念落后、学校在招生时对学生户籍、年龄、智力等方面存在限制的问题。

1、基础条件差

农村很多特殊教育学校规模较小,教室、课桌、宿舍、食堂、操场等硬件设施达不到国家标准,难以容纳足够的学生。学校往往离学生家较远,学生有时要走很长的路上学,尤其是在山区,山高路远、道路阻塞更是学生面临的难题。此外,学校由于经费不足难以购置相关的器材设备满足残疾孩子的个性化培养。

2、师资力量不足

在农村即使是一般正常的学校都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特殊学校则情况更甚。学校教师少,有的学校只有几名教师,有的课程还要请别人代交,有时一名教师要负责十几甚至几十名儿童。特殊学校的教师专业水平整体偏低,学校尚有许多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临时工充当教师,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则缺少继续学习的机会。农村特殊学校教师工资普遍很低,许多教师耐不住清贫纷纷外流。此外,许多学校缺乏有效地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部分教师抱着“死工资”在教学方面人浮于事的现象也很普遍。

3、教学费用高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法演变及特殊教育论文

11945年大韩民国成立以前的特殊教育

关于韩国特殊教育的起源,韩国特殊教育学界有些争议。有的学者认为1445年是韩国特殊教育的元年,这年朝鲜政府选拔10名聪慧的盲人安置在书云馆里学习阴阳风水术。另一个不同观点则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韩国特殊教育始于19世纪末,1894年美国传教士霍尔女士对盲少女金凤来进行个别教育训练,并于1898年创办第一所女盲校。霍尔女士还派老师到中国学习聋教育方法,1909年创办韩国第一所聋校。韩国特殊教育最初在美国传教士的努力下,学习参照欧美和中国先进的特殊教育方法。日殖民时期日本对韩国实施殖民化教育,特殊教育也不例外。1913年朝鲜总统府在济生院设置盲哑部,教育盲人和聋人。济生院是韩国第一个公立特殊教育机构,日殖民时期即使有公立特殊教育机构,韩国残疾人也极少受益。根据记载1916年盲哑部学生共有62人,其中韩国学生只有8人,但济生院盲哑部的师生,为韩国特殊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935年李昌浩牧师在平壤设立光明盲哑学校,是韩国人创办的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日殖民时期韩国特殊教育学校屈指可数,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也十分渺茫,特殊教育在艰难中求发展。

21949年颁布的《教育法》首次要求地方政府设立特殊教育学校

二战后的韩国百业待兴,李承晚政府要建立民主社会制度,1948年颁布宪法,1949年颁布《教育法》。《教育法》中提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水平,还规定各道要设立一个以上特殊教育学校。但50年代由于朝鲜战争,只在济州岛和釜山增设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到了60年代韩国虽然政局稳定,但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第一大政策,教育的重点在初等教育和扫盲教育,特殊教育未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心的话题。虽然《宪法》和《教育法》都赋予身心障碍者教育权利,但没有具体的措施及促进政策,韩国公共特殊教育发展缓慢。而民间宗教人士热衷于特殊教育,陆续创办私立特殊教育学校。仅60年代新增设的私立特殊教育学校有14所,而新增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只有2所。可以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私立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了韩国特殊教育的重担。

31977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振兴法》标志着韩国特殊教育进入国家化时代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国力的增强,韩国政府开始关注特殊教育。以1971年在大邱市的普通学校设置特殊班为契机,韩国政府逐渐扩大公共特殊教育。而1977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振兴法》则可视为韩国特殊教育从民间力量为主转变为国家政府职责为主的重要标志。在特殊教育学界的大力推动下韩国政府1977年12月颁布《特殊教育振兴法》,1978年颁布其施行令和施行规则。之后多次修订,其中1994年的修订最为全面。

3.1《特殊教育振兴法》强调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阅读全文

师资培训特殊教育论文

一、传统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1.培训内容的同质化

首先,不同参训者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参训特教教师接受无区别无针对性培训,即不区分专业出身、不区分学校类别(聋、哑、智等),集中授课,讲授同样的内容。其次,不同培训班次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培训经常由不同级别的部门组织,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互相重复。

2.培训缺乏实效性

一方面,培训内容的同质化致使特教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培训方法缺少灵活性,机械的讲授使参训特教教师处于被动地位,硬性接受新知识。参训者普遍感觉培训效果不佳。

二、翻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课堂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是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新的路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培训的翻转,把课堂培训扩展到网络,从被动接受式培训转变为主动的交流式培训。

阅读全文

资源班特殊教育论文

一、规范运作,科学安置

(一)发现“特需生”。

该项工作由各个教学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等,列出明显异常的学生名单上报学校教务处。

(二)进行专业测评。

经过1学年的观察,在一年级期末教务处召集疑似“特需生”家长开会,向学生家长说明该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异常表现,说明这些异常表现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家长自愿为原则,由家长带孩子到专业测评机构进行专业测量评定,确定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

(三)确定服务类型。

学生经过专业测量评定,在新学期开学前夕,再次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特殊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对这些孩子的三种服务安置方式:1.进入本市特殊教育学校;2.进入本校的特殊教育班;3.在本校进行随班就读。由家长填写申请表,经教务处审核,按照学生的特殊需要程度,确定其接受哪种特殊教育服务。特殊教育资源班成立之后,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特需生”家长甚至普通班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观看、参与学生活动,用事实阐述我校特殊教育的理念、现状,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阅读全文

改革逻辑特殊教育论文

1人本价值与民生意义:特殊教育发展的转向及其依据

1.1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政治决策的新认识

党和政府是特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权威决策主体。特殊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党和政府意志的一种表达。特殊教育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政治决策的认识定位。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作为指导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纲领,是奠定特殊教育新认识的重要基础。十七大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求“关心特殊教育”,并把它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十八大则进一步强调教育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民生之利,要求“支持特殊教育”,且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表明,党和国家不再把特殊教育仅仅视为实现国家政治等利益的工具,而重视把特殊教育作为残疾人应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和民生福利,把残疾人的成长作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强调特殊教育在实现残疾人民生改善和自身成长发展中的人本目的价值。这种新的认识和定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单纯注重国家利益和政治意志的工具本位、国家本位的特殊教育发展观,而转向人本价值与民生意义取向的目的本位、民生本位的特殊教育发展观,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之于残疾人人权性质的充分肯定,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之于残疾人人本价值和民生意义的高度认同,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发展特殊教育的科学认识和合理定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教育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特殊教育在推动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并要求把特殊教育事业要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这既表明了特殊教育的民生性质,也表明了特殊教育不是一个机构的“局部性事情”而是整个经济社会“全局性事业”的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转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下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指出,“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本为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总体目标,表达了对残疾人人本价值和民生意义的教育关注。这些重大的政策表述,以权威的话语建构了特殊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充分显示了特殊教育的人本价值与民生意义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人为本”、建设“人本特教”成为引领特殊教育发展、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使命,关注残疾人教育公平、残疾人民生、残疾人权利、残疾人成长及其教育保障等成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不可绕过的重要命题。

1.2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产生位移

特殊教育是社会实践活动,特殊教育发展变迁是社会需要和自身结构调整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初期及其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基于经济社会的国情现实,特殊教育以解决“残疾人教育有无问题”和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意识形态问题,重视体现宏观的、国家主义至上的形式意义。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给特殊教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其中,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以及特殊教育质量不高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教育不均衡、非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及不同残疾人群体间教育不公平等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和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重度障碍残疾人教育为例,据资料表明,至2010年末我国共有2518万重度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9.6%;*但是他们的入学率极低。据中残联2010年度数据显示,仅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的未入学适龄障碍儿童就达101561人,占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总数的70.1%。**2014年国务院转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开宗明义指出,“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殊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矛盾已由规模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普及-效率”矛盾转移到以公平和质量为特征的“普及—提高”并重的矛盾的新阶段,特别是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多重和重度障碍儿童教育、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残疾儿童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育、残疾儿童转衔教育、教育与康复结合、与社区合作,等等。特殊教育公平和质量为特征的“普及—提高”矛盾是关涉残疾人教育质量的成长问题,也是关涉残疾人教育公平的社会问题。其中,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残疾人,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一个以教育公平为主要特征的民生问题;如何让教育促进残疾人成长发展,实现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是一个以教育质量为主要特征的人本意义问题。这揭示出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的阶段特征,也预示着对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特殊教育认识。由此,直接带来特殊教育向人本价值与民生意义的转向和定位,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基于新矛盾、新问题等社会现实需要对特殊教育改革发展自身定位的结构调整。

1.3特殊教育要素结构的变化

特殊教育改革本质上是自身结构要素的重组和优化,而特殊教育要素依赖于社会现实条件。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直接带来特殊教育要素结构的变化,从而奠定了特殊教育向人本价值与民生意义转向的内部要素基础。这主要体现在投入、师资和生源三个方面。第一,在投入变化方面。随着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目标的实现,特殊教育在内的教育投入进入到“后4%投入”时代,特殊教育基本上获得较充足的财政投入保障。也就说,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要素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投入已不再是制约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而投入怎么分配、如何提高效益、如何促进公平,以及投入之外的教育思想理念、技术方法等已成为“后4%投入”时代凸显的重要制约因素。以教育投入增长为特征的特殊教育发展将逐渐转轨为以公平分配为主要特征的体制建设和以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技术提高为特征的特殊教育内涵建设中来。其中,如何让残疾人获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一个核心问题。第二,在师资变化方面。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质量大面积提升和优化,已经为支持实施更精致、更专业、更微观的特殊教育奠定了一定师资基础;同时,特殊教育技术的进步、办学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些都直接推动特殊教育发展逐渐步入了以人为本的精致化阶段。特别是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特殊教育政策决策和教育教学的实践都受到全纳教育的深刻影响,关注残疾人的价值和意义、关注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残疾人教育公平和质量,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为特殊教育向人本价值与民生意义转向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生源变化方面。当前我国受教育人口正面临人口负增长率和低生育率,以及优生优育带来的人口素质提升,这些均给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0~14岁人口(占总量16.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降了6.29个百分点;同时,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0~14岁残疾儿童所占残疾人比率也仅为4.66%,比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的15.8%降低11.14个百分点,锐减430.35万人。这表明我国特殊教育生源总量和适龄儿童增长率将面临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中重度残疾人越来越成为特殊教育受教育人口的主流人群。这种受教育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必将带来特殊教育需求结构和特殊教育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在我国GDP和教育投入增长的情况下,推进特殊教育向精致化、质量化、全面化、均等化、以人为本的特殊教育发展转变已成为必然。

阅读全文

教师特殊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问题提出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到2013年,我国已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4.57万人,普教义务教育专任教师906.56万人,虽然数量悬殊较大,但都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强调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师资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职业幸福感成为衡量师资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参考依据。有研究认为川渝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为“特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整体上处于比较幸福水平。特校跟普通学校(以下简称为“普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否有差异,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资料给出结论。本研究以四川和重庆部分特校、普校教师为被试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探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校和普校教师积极职业心理品质提供依据,从而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发展和谐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四川地区特校教师230名,普校教师256名,其中有效样本分别为173名、219名。

(二)研究工具

阅读全文

肢体残疾学生特殊教育论文

1缺失对策之特殊学习平台基本功能构建

1.1用户登录

页面上方是用户登录的标识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中间是用户验证以及一个文本字段框,右下方是用户注册按钮。用户在键盘上按上下左右方向键的时候,页面上的上下左右方向键会相对应的加深颜色,以表示出用户当前所按的键。在用户登录页面,光标会自动在用户验证文本框闪烁,用户可直接输入用户名。当用户名输入完毕后,光标闪动3秒,系统进行用户验证,如果输入的用户名正确,则进入下一页面;如果输入错误,系统提示“用户名错误,请重新输入”,已输入的内容自动清除,光标在起始位置闪烁。当连续输错用户名3次时,系统自动弹出对话框“请重新注册用户名”,3秒后跳转到注册页面。

1.2用户注册

页面上方是用户注册的标识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中间是用户名以及一个文本字段框。由登录页面跳转到此页面,光标自动在用户名文本段框闪烁,用户可以直接输入用户名。注册的用户名由上、下、左、右和空格键组成,且字符不能超过10个。系统在验证用户名通过后,弹出提示框“注册成功”后返回登陆页面;如果失败,弹出提示框“用户名已经存在”,已输入的内容自动清除,光标在起始位置闪烁。如果要返回上一页面,连续按上方向键两次实现。

2缺失对策之特殊学习平台详细功能构建

2.1知识训练

阅读全文

田径训练特殊教育论文

一、听力障碍的田径训练

基于学科的特殊性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将同一项目分不同阶段完成。如50米快速跑,分起跑、途中跑、冲刺三个阶段。可采用不同的起跑方式:站立、蹲踞式、半蹲、自然开立、前后开立、有力量的脚在前支撑等;起跑要求频率快、步幅小、含胸、摆臂幅度大、节奏快;途中跑要挺胸抬头步、幅大摆臂大、跑直线、大腿带小腿小腿、积极前摆、前脚掌着地,另一只脚自然向后折叠后摆,为前摆积极做充分准备;冲刺用最大速度冲过终点。起跑做加速,那么途中跑速度要均衡,冲刺跑速度要达到最大,用肩或胸冲过终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学生起跑时跑不起来,途中跑就达不到应有的速度,就没有办法冲刺。还可分阶段减少跑的距离,如30米练习10米以内的起跑,先自然站立起跑,快速摆腿摆臂,多练习几遍,尝试不同的起跑方式,看哪种最适合自己,以便于做加速跑。跑的过程中,精神要饱满,跑时要往前冲,不要左顾右看,影响成绩。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比赛的心理、对抗的心态,还有拼搏的意志与信心。

二、脑瘫障碍的田径训练

敖云波,他是一位脑瘫田径运动员。开始来的时候,他晃晃悠悠地走。看到他的时候,我问他:“家住哪?”他说:“阿里河。”“家里有谁?”他说:“妈妈、爸爸、姐姐、弟弟。”他在很小的时候腿、脚、手和别人就不一样,说话也不灵活,自理都很困难。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足球,当时我很惊讶,这样一位学生怎么用脚踢足球呢?我试着跟他踢足球。他晃晃悠悠地把足球用左脚踢出去,我当时很震惊。之后每堂课我都给他球,让他自己踢,等其他学生做完了准备活动,再跟他一起踢。同学会有意无意地传球给他,让他踢球,他能跟大家一起活动,感到很高兴。他还试着上间操,大家也不笑他了,且都投给他鼓励的微笑。他也开始站排了,试着做徒手操、广播操,身体的协调性越来越好,从走着踢发展到了跑几步踢。他跟我训练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动作技术一点点的学,他已经努力去做了。以前在家时他从来不会跑,这无疑是生命的进步。练习一段时间后,他学会了蛙跳、兔蹦、单脚跳、连续跳,还可以做障碍跳。这些练习,不仅增强了他身体的协调性,而且也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训练中也更加刻苦了。脚磨破了,他并没有停下来,仍然在坚持。我也严格要求他,在跑动中指导他的错误动作,静止时指导和改进技术动作。他听力好,但说话不行,右摆臂右摆腿都不协调。在训练中我加大了他的右摆臂,提高了他右摆腿的动作幅度,让他试着改变技术动作,而不是逼迫他改变技术动作。他的进步是惊人的,在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三、特殊教育中障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在训练特殊教育中的障碍运动员时,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谈想法、谈体会、谈感受、谈难易度,主要通过手语、口语、肢体语言和用情感交流的方式方法,用心灵的幽默感动他们,使他们达到身体的放松,生理、心理的放松以及身体机能的放松,从而为今后的训练做好准备。一名好的运动员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创举,要想发展就要把旧的东西砍掉,重新捋顺自我,要有耐心,从人品、思品、质品、德品、身品、体品、心品、理品上都要好好思索。我们要设法打开运动员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强调最后的输赢不是目的,要学会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不要选择追求一种理想的结果,要脚踏实地的跑好每一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运动员的平衡协调反应,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心理上要多注意沟通、交流,没有语言就从形体、肢体语言入手,眼睛、表情都能说话,训练他们丰富的表现力,彰显他们的个性,充分了解他们,制定个别化的训练目标,让他们更好的成长,成为适应社会的公民。

作者:纪明辉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