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教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素养教育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素养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

一、问题提出

未来10年也是四川省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教育新生力量。西昌学院地处民族地区,自2004年四校合并组建以来,师范教育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提高,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根据教育部{2011}6号文件精神,我校教师教育各专业联合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势在必行。我们首先对凉山民族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明确新课程改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地方民族性相结合的方向,探讨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促进民族地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州教科所,选取凉山地区25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有效率89.20%。通过问卷第一部分统计出被试的基本情况为:城市老师21.52%,县镇老师46.66%,农村老师31.82%;67.71%为小学教师,22.42%为初中教师,9.87%为完中教师;教龄5年以下14.35%,5-10年10.76%,11-20年39.01%,20年以上35.87%;其中59人2001年秋进入新课改,44人2002年秋进入新课改,120人2003年秋进入新课改。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问卷共22个问题,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及适应与支持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们对新课改困难和障碍以及好课标准的认识;第四部分是对高师教师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究

摘要:文章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现阶段笔者所在地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然后从加强教师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专业知识的完善、专业能力的完善和加大对教师群体的职后培训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评议教学质量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也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情况,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笔者所在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共计选择300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其中126名为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其余为城镇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共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88份。该调查问卷以单选题为基本呈现方式,主要内容为被调查者的学历与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后培训等内容[1]。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在本次问卷调查当中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相对较高,其中91.20%的教师明确表示自身对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非常熟悉,83.40%的教师表示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知识”较为熟悉。但是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其他知识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只有34.00%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自己对与教学有关的人文知识具有广泛的了解,36.00%的教师明确表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并不是非常深入,还有48.00%的小学语文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对于一线教学研究成果并不是非常明确。从调查的结构可以发现,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只具备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狭隘性,无法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能力结构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教育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教育理念和教育传播方式也发生着剧烈变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新鲜感,同时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给枯燥的学习增添直观、生动的体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建设高效智慧课堂,是信息化时代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1.信息技术创新自主、高效、多元的课堂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较低,自制力较差,同时情绪波动较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生成效率,教师需要打造愉快、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能将知识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由复杂变为简单。信息技术提供的音频、视频、动画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松鼠》一课时,由于农村学生视野较窄,有些知识依靠生活经验和实践很难理解,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的有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样子。课文的第一段是对松鼠外貌的描写,学习描写小动物首先要观察,笔者采用4D书城APP和希沃授课助手投屏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一只活灵活现的4D小松鼠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配以语音介绍松鼠的外形。与之前的图片呈现方式相比,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技术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至关重要,只有家校共育,二者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有成效。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家校合作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运用“班级优化大师”APP进行班级的管理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以“家校合作,预防学生近视”这一活动为例,笔者首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APP向家长发出倡议,家长随时随地可以进入APP查看通知。同时,学生在校课上课下作业的表现,都可以通过“班级优化大师”中的点评模板,随时点评,以让家长随时查看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另外,张店区智慧云平台中的家校互动也很好地实现了家校共育,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给家长发通知,再也不需要一个一个查找家长电话号码,同时家长也可通过这一平台与教师交流等。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成长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应用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层级,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农村小学;数学;优化

现代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能够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感官刺激,通过及时有效的视觉接受和练习反馈大幅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多媒体辅助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层级,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育的有效性,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半部分的教学论文都是提供符合城市学生认知的多媒体策略,对农村提供的借鉴较少,笔者在实践中探究了一个农村的多媒体教学流程,试图让这样的一种方式得以推广。任何教育教学手段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而教育教学手段的效果是否良好除了教师好的引导作用外,学生的认知层次高低也是重要因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总观现在的教学总是有一些理论在某一些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当拿到一些地方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只是照搬理论,没有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学生的认知层次。笔者试图从这个层面探索出一条比较通用的方式,解决上述出现的现象。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笔者总结出了以下方式:

一、做好媒体介入的培训

农村孩子的认知的水平有限,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当认知水平有限的时候,注意力首先是以安全为保障,其次以刺激为基础。因此,小学学生一上来就引入多媒体用于教育教学就会出现看热闹的现象。能避免这样的现象产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要干什么、怎么干这样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良好的技能铺垫,从而达到教学中要求取得的效果。培训过程中要重点的培养学生如何有效实施观察、怎样观察重点的技能,培养好这些技能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很大的优势。

二、多媒体教育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延缓注意力分散

依据心理学和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笔者认为多媒体的教学强度不宜过大过强,反而要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方式减缓学生的视觉疲劳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良好的视频、音频的刺激来帮助学生延缓注意力的转移。例如,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学练习的方式强化注意力:首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从不一讲到底,而是采用相关的多媒体将知识引入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完知识后设置几个题目,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让多媒体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取代教师的地位。

阅读全文

立体化科研管理模式构建探究

【摘要】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实现教师专业提升的平台,能够将教师个人单打独斗的局面,转化为整个教师团队的学习和成长。学校努力探寻“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强化师德师风,建立激励机制组建“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团队。建立网络课题结构,实施教师成长“基石计划”和“2+4”课题管理模式,“三坛讲堂”构筑理论前沿平台,搭建梯队培养平台,优化培训促进教科研深度融合等“立体化”科研管理模式,打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工程。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师学习共同体;科研管理

信息时代的学习正在从“个体学习走向共同体学习”。1995年,博耶尔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1]。学习共同体,是学校教师基于个人发展需要,自愿参与、协同进步、共同促进的团体组织[2]。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实现教师专业提升的平台,能够将教师个人单打独斗的局面,转化为整个教师团队的学习和成长。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专业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合作、团队、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专业教师联结在一起,进行专业教学,专业知识、专业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共同体[3]。近年来,我校努力探寻“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一、建设“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团队

(一)思政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养成、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更能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围绕课程建设、青年教师成长、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主题,开展教科研工作研讨,通过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把问题分析清楚,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树立提档升级意识,深挖自身潜力,促进专业发展。分析研究教师现有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业务素质和发展潜力等现状,针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公共学科等不同的教师,开展“科研青蓝”工程培育青年教科研学习共同体行动。

(二)科学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我校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学术骨干培养,选拔培养一批青年学术骨干;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问题,重点培养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发挥“青蓝工程”的平台作用,努力建立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秉承“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建立团队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其深入了解岗位能力标准,找准自身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根据自己的专业结构和个性特点,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为提升团队教师的整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可以让科研管理朝着科学、有序、标准、公平、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我校积极加强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坚持科学管理,认真落实团队制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积极构建有利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立交桥,修订出台科研骨干评比条例、教科研奖励条例、教学骨干评比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科研管理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推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推行“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工程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师和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摘要:

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但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此,必须不厌其烦地学习新课标,不厌其详地钻研新教材,引入“源头活水”,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校招课两步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师;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新课程改革历时十年有余,方兴未艾。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大好局面。形势喜人又逼人。但正如哲学中所讲的“前进中的倒退一样”,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目前,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新课改同步发展。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让新课程理念植根于的心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眼去观察、动手去操作、动脑去思考、发现和掌握知识。

阅读全文

小学教学管理探析(3篇)

第一篇:新课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

一、管理小学教育的时候管理者一定要充满爱心

爱,是人间一个最温馨的话题,也是能够很好的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爱,能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在小学的管理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我们都要用充满爱的心去对待他们,用自己的爱去关怀,去包容,这会让我们老师觉得在学校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学生也会感觉到再这一种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这样才会使得我们的教学有着一个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使得我们更加的方便实施管理。

二、教师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全面的管理思路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1.管理制度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可以激励

老师们去努力的工作。没有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管理起来是十分吃力的,处理问题的时候也会由于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不知所措。

2.考核制度明朗化、公正化,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阅读全文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现行农村乡镇幼儿园受体制和条件的制约,教师队伍存在参差不齐、各具特色的现状。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农村幼儿园教育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探索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建立机制,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

勒温(L•Lewin)提出的团体中相互作用行为的十二大类别,“团结”首当其中。据此,我们以“团结”为核心标准,提出了“团结、创新、奉献”的六字园风,切实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在校园中形成人人参与的研讨氛围。一方面,在园内建立教研活动轮值制。教研活动由教师轮流主持,为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有内容有课题专项研讨、话题热点研讨、年级组交流研讨等,促进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发生交流与碰撞,形成良好的研讨学习氛围。

二、因人而异,制定适宜的成长目标

在良好的成长氛围里,由教师根据自身的素质和特点,制定出自我成长方案报园长室。园长室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进行适度的调整,并在教师大会上进行相互交流。经过这样几个程序,教师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今后的成长目标,并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看到他人的优势和发展,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园长室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目标,并有效促进其努力实现。同时,善于发现和注重个体间的差异,使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抓住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适时适度进行分层管理,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就教师的写作技能而言:“精英型”教师要求写出教育教学论文;“经验型”教师要求将所得经验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形成经验总结;“精良型”教师则侧重于培养其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闪亮点的能力,要求记录“金点子”,形成教育随笔。园长室定期收集稿件,并进行组合分类、交流讨论,向杂志社投稿。教师在与他人讨论自己的文章时,体验了成功,同时也接受了更多的新的信息和观念。再如:在集体教育活动要求上,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精英型”教师要上出“精品课”;“经验型”教师要上出“新课”;“精良型”教师要上出“优课”。

三、合理分工,形成最优化的组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