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德教育强化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易石秋 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使他们的个体体力、个体脑力得到全面的、和谐的、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中的教育对象是人,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增长学生的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一个人的潜能,还在于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使他们变得更有头脑,更有意志力,更有教养,更有亲和力,更有情趣,更懂得生命的无奈与崇高,更能理解、尊重与珍惜生命,更能悲悯、宽容,更能善待人、自然和事;更热爱生活,更善于创造生活,总之,就是想让人变得更像人。因此,每一位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当作对等的生命存在,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仅仅是你的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神圣的灵光圈中走出来,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充当“代圣人言”的角色。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才有可能与学生对话,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说话”。同时,以人为本就意味着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就意味着把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关怀。
这恰恰是在社会的浮躁心态之下,对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所开出的一剂良方。我们的很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社会、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评判机制的双重挤压下,不惜挥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加班加点,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甚至在“恨铁不成钢”的传统心态下,无所不用其极,忽视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的存在,导致了学生的畸形发展,甚至主体人格的失落。湖北的那位13岁考上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沉痛地说,恨不得一刀把兼有教师与父亲双重身份的启蒙者捅了,因为在教育的高压之下,他没有了自己宝贵的童年啊!我们的所谓“神童”在跨入高校的大门之后,因为不适应生存环境,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而被退回,甚至引发人生悲剧的事还少吗?最近,郑州17岁的中学生弑母,合肥17岁的中学生将同学毁容,北京育英中学高三学生裸身跳楼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极大地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让人们在沉痛之余深刻地反思。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职业的教育者,我们的教师不应更深刻地反思吗?当我们的教育变成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遏制,甚至是摧残的时候,在学生的心目之中我们还有何师德可言!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需要我们把学生当作独立的、平等的生命个体去对待,还要我们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和谐、融洽地相处,自由、平等地对话,以礼相待,坦诚相见,给他们一片驰骋想象的天空、释放心灵的热土、施展才华的舞台。给每一个孩子以生存、发展的空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这是教育的归宿,也是师德教育的根本归宿。
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根本内涵
为人师表,是全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共同期待,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一个教师只有真正地做到了为人师表,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得到学生的由衷敬仰,一个具有高尚的师德的人,才可能成为为人师表的人。但为人师表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包含了许多具体特质的系统工程。教师是以传授知识、传承文明为职业的,教师的劳动过程是掌握了一定的文化技能的人与正在掌握文化技能的人的相互作用过程,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是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人的思想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已不仅仅停留于作坊式的你传我受,而必须倾注教师的全部知识、智慧、才能、情感、意志。教师的一切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都将对学生的学业、德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准则,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道德魅力与精神风貌,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师德是由教育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以及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因此,一个为人师表的人首先必须是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的人,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评判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教育事业无限的忠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而不被任何世俗的功利和目的所沾染。以其无私,所以无畏,以其无私无畏,才能放旷豁达,挥洒自如,以思想的澄明,向学生灌注精神的甘露,进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衰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感觉体验感觉,从而碰撞出心灵之火、智慧之光,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还必须是知识渊博的人,它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吐纳天地古今的热情,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持续发展,还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民主、客观、公正的教学态度,遵循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不过度要求学生,给他们造成无法忍受的精神压力,而是为他们创设宽松、愉悦、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启迪者,彻底打破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在创造中享受成功的欢乐。一个为人师表的人,也必须是一个廉洁自律的人,他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凭生活如何风云变幻,牢固地守卫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己的立身行事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坐标,让传统美德的血脉,现代文明的精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一片片辐射开去。
制度建设是师德教育的根本保证
师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法制保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更需要严密、完整的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师资队伍的总体师德状况是好的,我们的教育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进入新的世纪以后,能很快地与西方的教育改革步伐接轨,同我们有一大批学识渊博、师德高尚的教师的无私奉献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师德状况还发展不太平衡,师德滑坡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把商品交易之中的互利互惠原则搬到教学关系中来,热衷于有偿家教家养,给纯洁的师生关系染上了极浓的功利色彩。不安心教学、心态失衡、牢骚满腹、工作应付、缺乏爱心、谩骂甚至体罚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甚至在灯红酒绿之中迷失自我,导致主体人格的失落,给被社会视为圣殿的教育界抹上了一层阴影。要保持教师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的辐射功能,推进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铸造一代师魂,就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师德状况良性化发展。#p#分页标题#e#
首先,我们要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人生观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师中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让教育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植入到心灵深处,由于时代和生活的瞬息万变,我们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也要伴随时代的节奏而变化,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特别在社会生活中充斥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自我为中心等种种现象时,我们更要注重对教师主体人格的保真,为学校保持一片精神的净土。其次,我们要建立广泛的舆论监督制度。把对师德师风监督的层面扩向社会。因为教师不仅是一个社会职业,也是一个社会成员,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他同社会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学生家长,实际上教师的很多不良行为都在与学生、学生家长的交往中有所展现,我们可以用热线电话、意见箱、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同时,也可以让新闻舆论介入。第三,我们可以设立师德“警戒线”,健全奖惩制度,既加大对师德高尚的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树立下面典型。又给予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对那些不符合师德规范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惩处,以纯化、净化师资队伍。教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播者,他们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精神风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取向,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们把教师的影响带社会的各个角落。教师是名符其实的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社会今天的道德水准,决定着我们明天社会的道德走向。让我们努力铸就一代师魂,去实现我们道德与经济的比巽齐飞,让东方文明的灵光照亮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