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与钢琴伴奏的相关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教学与钢琴伴奏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乐教学与钢琴伴奏的相关性

一、声乐的美学与声乐教学中的审美价值

在声乐的教学中声乐的审美价值如何得到实现呢?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声乐作品为内容,以声乐实践为主要途径,不断提高受教育者声乐审美与创造能力。声乐教育教学应坚持审美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即将其实践本身视为实现审美价值教育的方式、手段。优秀的演唱者在具备完整高超的演唱技法基础上,还要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等等,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表演时才能达到完美诠释作品的高度。歌唱还是二度创作,声乐作品是较为固定的,而由于演唱者的不同而产生细微却又显著的差异性,声乐是需要用声音来传情达意的,而声乐作品是演唱者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要求师生对作品的思想内核和情感体验进行非常深刻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非常关键。真正的声乐美到底从何而来,这是需要教师在教授歌唱技巧、传达作品风度气质同时进行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教学的过程更是审美价值的体验,声乐的审美价值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获得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等审美价值,必须加强声乐教育即美育的观念,把这种观念贯彻到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审美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审美感知,二者循环往复,相互促进,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钢琴演奏的美学

声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对歌唱声部具有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烘托和渲染能力,在构建场景、铺陈氛围、描摹形象、与歌唱者互为补充等方面发挥复杂而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除了扮演引导歌唱者把握音准与节奏的基本角色外,还可以通过复杂的和声和织体来展示情景意境,将听众带入特定的音乐环境,甚至能帮助歌唱者加深对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美感的认识。正因为作曲家对音乐可以塑造和表达的美有孜孜不倦甚至疯狂地追求,才有了如此繁多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通过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钢琴伴奏才能够表现出如此鲜明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钢琴伴奏也表现的如此充满艺术魅力和生机。声乐与钢琴伴奏的审美价值还来自于艺术上的对比性。无论从结构上、调性上,还是从音色、和声、织体方面,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强烈的对比,却又在共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融为一炉。在结合体中的对比性,丰富了音乐本身,从音乐的色调和表现力上,从相互依存与结合的角度上完美结合,更好体现了作品的艺术特点,提升了音乐美的品质。在声乐表演的情感发挥方面,钢琴伴奏也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人声来抒发内心情感时声乐的基本存在方式,钢琴伴奏也同样可以“唱”出感情,钢琴伴奏的歌唱性的意识和能力对声乐的情感表达颇为有益,使作品的抒情效果强烈放大。

钢琴伴奏下的声乐表演不是单纯性的音乐表演艺术,其综合性的特点也是使其成为现代声乐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其美学追求要求作品的准备、演绎过程中,歌唱者和钢琴伴奏者能够协调配合,建立共同的审美认识,才能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展现歌曲的整体音乐之美。钢琴演奏中,对音乐表现的尺度把握也是一条所有参与者艰难求索、不断积累和凝练的道路,在笔者来看这更是一条对音乐美学本质的追求之路。在理论层面思考音乐美的哲学、美学命题同时,在音乐实践中我们在不停追寻着音乐美的内在规律,观察和捕捉着认为可以把握的美的尺度。在钢琴伴奏中也一样需要有绝对的量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对音乐非常好的尺度把握,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思考和锤炼之后,在与不同的作品和演唱者之间大量磨合之后,找寻对钢琴伴奏的审美价值那“蓦然回首”的领悟和飞跃。就是说,在钢琴伴奏的艺术追求中,必须在量上通过对作品的积累、专业技法的掌握、相关知识的涉猎、艺术视野的拓宽之后,才能对音乐艺术的取舍做出更理性的和更合乎美学本质的选择。更不必说,在现代社会必须注重意识层面的提高与修养才能丰富钢琴伴奏的二度创作,进而使那些经典作品焕发新的生命了。

三、在声乐教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歌唱的艺术与演奏的艺术之间具有对立统一性,这是正确处理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的前提。林耀基先生曾经将钢琴伴奏与演唱之间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歌声在钢琴伴奏的承载之上。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最易被接受的比喻了,也是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的最易被接受的理解了。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由于其不同的发声体和技法等作为相对独立的专业方向,但又由于其表达作品的完美性而逐渐成为表演艺术的特殊而独立的现象。很多艺术院校赋予了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以声乐艺术指导的新定义,这与水与舟的理解层面而言,无疑是又进了一步,钢琴伴奏成为统领和指挥,对艺术美的整体把握的责任更多更重了,反过来说,对伴奏者的要求也更高更深了。无论是什么样的观点,声乐伴奏与声乐演唱之间不可分割是共识,两个有机部分不能割裂开来看待,只有相互之间的完美融合才能使音乐作品得到完美展现。

在统一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上,钢琴演奏展示着它的音符。声乐展示着它的歌词和音乐,双方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呈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状态,这是所有人都在找寻,并力图追求极致的和谐之美。四、以多种方式提升音乐教育审美价值钢琴伴奏下的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也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我们站在美学的高度去审视二者,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它的美育功能。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将探求音乐中的美作为己任,把这种对美的追求传递给学生。仅就钢琴伴奏与声乐表演的关系上讲,在面对较为固定的音乐作品或表演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在舞台表演中取得各自艺术表现均衡外,更需要达成表演观念上的统一,这并不只对默契的配合而言,更不仅仅只是对作品的诠释而言,而是对作品的审美的高度统一才能企及的。在实践中,从钢琴伴奏者的角度出发,要求钢琴伴奏者立于艺术指导的高度带领合作双方把握音乐内在规律,充分表现音乐作品的意识已较为普遍,但由于理论层面思考并不充分和到位,这种意识还不能真正被合作双方所接受,钢琴伴奏的声乐艺术指导作用,钢琴伴奏的独特艺术魅力还不能被发挥到极限。

钢琴伴奏者被要求获得“歌唱性思维”,切身从演唱者的角度出发,掌握基本的声乐理论和技法,从心理上尽量默契地配合演唱者,并要在演奏过程中,尝试转换思维和创新方法,以不同的手段表现原作,追求演绎和创造。一句话,充分运用“歌唱性思维”来指导自己钢琴伴奏的弹奏,艺术对伴奏家的修养和水准要求日益增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处理方法,教授钢琴伴奏中的“不变与变”;还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领悟和正确对待钢琴伴奏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在他们增进音乐技巧的同时,培养其综合素质。音乐教育要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重视文化修养这一重要因素,它与音乐作品欣赏直接相关,还可以帮助人触类旁通地引申至全部音乐艺术空间。对文化修养的提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揭示音乐蕴含的美。

四、结语

音乐欣赏是专属人类的精神产品,是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反映着人类社会。无论创造、演奏还是欣赏音乐,都促使人们对人类社会进行积极地感知与思索,这是人与音乐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过程,这是音乐美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美学单纯作为哲学的概念研究范畴之内研究似乎略显深奥和干涩,但在音乐教育领域内研究美学和审美价值时,比如在对声乐和钢琴伴奏这个现象进行考量时,却显得十分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当音乐参与的主体逐渐以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音乐审美思维来指导自身的音乐行为,美自然从中渗透,经过对这种活动的规律大量的总结和概括,才有可能完善音乐美学理论系统。

本文作者:李胜华、李丽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石家庄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