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综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综述

作者:殷子晴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从近年来各院高校招生情况来看,民族声乐师资队伍不断的在扩大增加。在大量的中青年教师团队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者在国内各种比赛中获奖。也基于这一点,是可以看到虽然作为教师自己本身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但在教学以及授课方面仍有待欠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教育事业。目前,从国内整体比赛情况来看,从事民族声乐的专业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令人不太乐观,这一点同时折射出了在其身后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大致情况。因此,尽快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声乐教学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次,在中西结合的当今时代,洋为中用的标语提示下,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原则成为了目前我国学术界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对于声乐教学在相当程度上一贯地提倡继承和借鉴西洋唱法,在这一点上,容易阻碍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使其停留在中西结合的初期探索阶段。从而导致我国民族声乐专业的演唱被评为“千人一声”的说法。这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缺乏歌唱教学的整体观念,因而进入一种误区,对于科学的发声方法判断的标准也有不同统一。

关于科学的发声方法,实质上不同的作品表现内容决定演唱风格的变化,或者也可以说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地域、乡土人情决定其演唱方法,最终的目的应该说都在强调演唱风格的多样性,因此在教学上也就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说,声乐教师的演唱观念在教学中极其的重要,这同时也是民族声乐教师首要肩负的重要责任,这种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应对时代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的质量是其民族声乐发展道路上的主要牵制,声乐教学工作者不能出现市场化的现象,成为一名当代的专业民族声乐教师,必须要求理论和技巧并重,包括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科研探索能力,这才是其必须具备的较全面的综合素质。

民族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一个专业的民族声乐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是必不可缺的。首先,仅仅拥有纯熟的演唱技巧和良好的声音是不足以的,虽然良好的演唱技巧是声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好的把民族声乐教学推向更高的水准。其次,声乐教师可能不是歌唱家,但一定要是一个正确的歌唱者,以便的正确示范发声方法。除此之外,高效合理的教学手段是决定和影响歌唱品质的主要因素。“歌唱品质也与歌唱者个人的性格、经历、修养、兴趣、思维、人生观、世界观等有直接的关系。在指导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时,教师要在经验基础上对学生的歌唱加以理性判断,准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确立高效合理的教学手段。”

1.专业技能对于从事民族声乐教学,首要追求的是科学的演唱方法。对于发声的技巧需要继承传统的演唱方式,但同时并不应采取排斥的态度面对某些外来的方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是其可以借鉴一些外来方式。由此,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专业人员必须以不排斥的态度,建立于传统的根基而不断地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近年来,我国声乐教育界尤其重视声乐艺术与嗓音科学的二者结合,并且认为,声乐训练只有建立在正确地人体发声器官运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才有一定的合理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乐器的潜能。这也说明了,若对科学的发声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对歌唱声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外在的声音现象,不能合理科学地运作内在的本质,所以,这种观念上的误差是会导致对教学技能的影响,也就谈不上对我国声乐事业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需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追求科学严格的民族声乐技巧,才是一个当代的民族声乐教师具备的首要条件。

2.对民族音乐的表现力不论是对于民族声乐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能力应该不断提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当中,大多数的声乐从事人员,特别是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缺乏对音乐的理解,多数人对民间音乐的了解仅限于课堂,并不能够深入民间去体悟民间的乡土人情。因此,在对于曲目演唱上必然缺乏一定的表现能力,要改变这种局面,必要的方案就是从教师的实践活动方面抓起。首先应该在多方面去参加实践活动,深入民风民情去直接感受曲艺的风格。不然,教师的感受能力只是浮于表面,演唱不出音乐的原生态也就无法指导学生正确的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只有在聆听和实践之中感受民族性,才能提高对声乐演唱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这也是民族声乐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

3.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目前,在声乐专业中大部分的学生仅限于对专业课的重视,但对于音乐理论课很难再进一步的去探究。对于音乐史论了解甚少,对和声曲式相关课程的了解也十分薄弱,致使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地讲解、分析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相关知识等等。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学习和尽可能地把握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传统音乐理论。要想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必须把握民间音乐的风格,才能将其运用在教学之中。

4.教学能力的高效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还应传授多方面的教育学知识,从多方面启发、引导学生,尽可能地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广泛的知识以及艺术表现力强的民族声乐人才。正如《谈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师素质重构》一文中所说:“声乐课的教学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和基本方法。一名合格的民族声乐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多样化的手段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应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和有效实施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民族声乐教师队伍的未来构建

教育的基础功能即是直接提高所受教育者的潜在能力。因此,如果教育者没有发挥和提高学生潜在的技能作用,必然是会阻碍民族声乐领域的发展。此外,教育不仅是传递文化知识,同时要促使文化的延续和更新。在现今的声乐教师队伍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是目前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p#分页标题#e#

1.思维意识的构建钱学森老先生曾说过:“专业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和对受教育者质量的检验标准不仅是学生习得外显的音乐行为,更重要的是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置于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领航地位。透过外显的音乐行为的训练,塑造其内隐的、活跃的思维能力。”所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型人才的世纪,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声乐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条件。从事音乐活动思维是一切的创造之源,是艺术歌唱行为的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中,更应该明确,声乐教师的素质构建应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它应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进步以及科学的发展,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当然,本文在此只是对声乐教师队伍素质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讨。

2.科研意识的构建在当代教育事业中科研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科研能力具体表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突破问题。事实证明,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其中,科研直接作用和指导教学,科研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更多地促进了教师自身的素质,促使教师提高了学术能力和学术视野。目前,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基于“经验”式的个体传授模式,对于不同的唱法学派等还缺乏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所以,教师队伍的构建理应对此进行深入又系统的科学探索,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声乐教学实践中,使声乐教学从经验上升为理论,尤其要专注对声乐学科的发展具有影响力的课题。

3.职业观念的构建教育的宗旨始终离不开师德的建设。首先,师德的建设应该重在教师自身修养的构建,才能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技能上升到理性的自觉。其次,教学的目的本身不是在于技巧本身,而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个人的修养。因此说,教师队伍的构建应改变教学中以利作为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只有遵从原则才能够体现广大教师的正当利益,师德的建设才有其坚实的基础。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要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只在灌输文化的重要性,更在于传达精神和素质的综合性。诚然,在教师队伍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要实现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一套有秩序、系统化的教学体制,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态度、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以及把握实现个性的教学方向,强调歌唱的个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技巧之上,是当今民族声乐取得顺利发展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