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对三生教育教学的引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价值取向对三生教育教学的引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价值取向对三生教育教学的引领

一、价值取向引领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

价值的一端联结着主体,另一端则联系着有特定属性的对象。一般地,价值来源于需要,也就是说教育活动是否能够满足教育主客体的需要。据此,“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是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需要,是社会和学生所期盼的,就有价值。这是“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但是,“需要满足”受主客体的制约,主客体不同,对教育过程认识规律认识层次不同,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也不一样,这实际上涉及到价值取向这一现实问题。因此,价值取向就是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价值观,面对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的处理和协调、各种冲突的环节和解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立场、价值态度和心理倾向。价值取向不同,决策判断和行为表现就不同。

二、“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思考

(一)基本价值取向是教学效率最大化

追求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否则改革也就没了意义。传统的教学基于一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容器,教师大量灌输,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主体。表面上看传授了大量知识,实际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导致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之间的不协调。这是低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未来生存的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形式自主化,教学途径社会化,使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放大,体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效能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上,让学生懂得生命、生存和生活价值内涵,让教学课堂充满生活色彩,实现学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从教学效能上,挖掘“三生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在“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视野下,教师不只是传递型、蜡烛型教师,还是创造型的社会角色,这是提高“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能力的根本;从教学环境上,大造舆论,为“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造势,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因此,优化“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其教学效能,营造其教学氛围,是“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目标价值取向是“三生教育”协调发展

学生的发展,从内涵上看就是学生的“三生教育”协调发展,从外延看就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过程看就是学生生存得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因此,“三生教育”协调发展是“三生教育”的目标价值取向。但是,“三生教育”一体化并非“三生教育”同步化,而是各有侧重,互为促进。

第一,生命教育是根本。人的发展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因此,珍惜生命就成为第一要素。现在中小学生忽视自己生命价值的现象屡见不鲜:据光明网报道,岳阳13岁少年拒绝去学校喝农药自杀。宁死不上学。该学生家住岳阳市平江县,是平江县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家庭比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加上母亲长期患病,仅靠他的哥哥到外地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该学生不去学校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和老师关系不好。类似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2012年6月15日,陕西蓝田县一位10岁留守儿童,由于作业没有及时完成,生怕被老师体罚而喝敌敌畏身亡。其实,后续调查认为,该教师其实没有体罚该学生,学校只是诱因,关键是该学生缺少父母等足够的爱而放弃生命。2011年10月8日南方都市报也报道:10月5日晚上8时左右,广东省茂名电白3名小学生集体喝农药中毒,被发现后紧急送医院抢救,其中一人抢救无效身亡。经过有关部分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三个小孩觉得父母关爱太少,想不通就相约喝农药自杀。中安在线也于2011年11月09日报道了题为《两名小学生教室喝农药留板书“死了怪老师”》的事件。2011年12月21日西安晚报也报道了安徽2名小学生喝农药自杀称死了就怪数学老师。是什么让一些学生放弃生命?如果连生命都舍弃了,还谈何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生命发展能力,加强学校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二,生存教育是条件。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人生更有保障。现在,中国的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溺爱,导致学生生存能力差。国内外夏令营等活动也多次表明,中国学生生存能力与外国学生野外生存训练中差异明显。事实上,学生面临的危险无处不在,学生遇到的挫折无处不有,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帮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是“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存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有所追求,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未来的发展,追求为社会做出贡献。学校教育就要针对学生的追求需要,进行针对性教育和训练;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坚强,在恶劣环境下,在自己不平坦的道路上,在面对挫折时,战胜困难;再次要教育学生勇敢超越,超越自我,超越时空,只有这样才有进步,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生存的目的。总之,通过生存教育,从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和生存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第三,生活教育是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是为生存服务的,也是生命意义的表现形式。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尽人意,而且学生普遍感到生活幸福感不强。之所以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问题。实事求是讲,生命一生下来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意义在于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说人们活着就是为了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有的人平平淡淡是一生,轰轰烈烈也是一生;有的人危害社会是一生,造福人类也是一生。哪样的生活更精彩、更有价值,不言而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有的人认为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二是教育问题。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高压状态的教学模式,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幸福感无从谈起。而学生的愿景是以生活为中心,与生活相联系,学习投入到生活中去,在与生活诸多矛盾的斗争中选择和接收积极向上、向前的好生活,因此“三生教育”就要选择和安排生活教育内容,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真正做到生活教育的“教学做合一”。

(三)行为价值取向是开放课堂教学

在实施“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向社会开放,是时代的必然,其行为价值取向是开放课堂教学。

第一,“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教育本源和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任务必须满足社会性的要求,反映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学校是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的,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第二,“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具有将学生从一个生物人、自然人发展成一个社会人的功能。“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学目标选择、学习环境适应、学习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角色等四个方面去适应学生社会化。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自我发展,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才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要做到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第三,“三生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具有社会辐射功能。一个学校的教学改革,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生存、幸福指数,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千家万户、方方面面。开放“三生教育”课堂,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优化社会的教育资源。

本文作者:翁光龙 单位:长沙市周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