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生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三生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

本文作者:欧黎明 李鹏飞 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就是说,国民教育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的重要领域,在这一重要领域,必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帮助学生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以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主题的“三生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载体和有效途径。“三生教育”是云南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教育为现代教育的创造性探索和有益实践。

自开展以来,学生热情参与,家长热烈响应,社会舆论积极支持,教育效果日趋明显,活动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但是,在云南国民教育领域,由于这是一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性探索,难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应该继续加以健全和完善。健全和完善“三生教育”,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三生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问题。对于云南的国民教育来说,“三生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问题,就是一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好、解决好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云南的国民教育发展而言,还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要研究好、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从理论上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三生教育”的内在联系。解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揭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三生教育”的关系,本文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维度上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三生教育”的理论指导,“三生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国民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云南省的“三生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理论指导,是一种从基础和起点做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三生教育”的理论指导,就是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全面发展的人的观点是“三生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可以界定为:人是一种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即为我的、自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物。人正是由于在某种动力(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这一观点有机整合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重要观点,即“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正确的、完整的理解。人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具体的存在,人的未来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潜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了深刻论述。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提出了一条“历史必然道路”,这就是,要从与自然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人的依赖关系”阶段,过渡到与市场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以物的依赖型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再过渡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这就是说,首先就是要彻底消除物对人的奴役,使人摆脱对于物的依赖。其次是消除人对人的奴役,使人摆脱对人的依赖,才能达到第三阶段或最高阶段,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重要观点是“三生教育”的哲学基础。和其他教育形式一样,“三生教育”也是指向人的,为人的,属人的,特别是从与人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入手,旨在发展人的生命,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实现人的生活意义。这种发展、探索和实现,就是以全面教育、差异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和主体教育形式为依托,使学生领悟“活着”、“活下去”、“活得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初步认知、感悟、领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的关系,不断获得对人的本质的基本认识,在摆脱物役、人役或异化的过程中来加深对人的本质的全面认识,充分发展人的生命,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实现人的生活意义,最终发展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2“.三生教育”是一种从基础和起点做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三生教育”的总体目标,就生命教育来说,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就生存教育来说,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存能力;就生活教育来说,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意义、追求生活幸福、实现生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和践行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概括地说,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说明,“三生教育”的最终目标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不同的是“三生教育”强调的是从生命、生存、生活这三个与人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也是学生最为关心的方面做起,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从理论、方针和政策做起。两种教育虽然起点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但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不过“三生教育”起点更靠前、基础更低,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容易为学生接受。#p#分页标题#e#

3.坚持在“三生教育”全过程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教育学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在“三生教育”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教育学生。要针对“三生教育”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突出等问题修订教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到大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中,体现到“三生教育”的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中,体现到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实际行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三生教育”的根本目标,“三生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坚实平台

共同理想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目标,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只有树立坚定的共同理想,才能凝聚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统一的步调和强大的凝聚力。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是任何层次、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坚持的根本目标,也是“三生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三生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生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个体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他人、群体和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自存的动物”,人总是一定群体和社会中的人,是一定时代的具体的、历史的人。这样,个体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就必然会形成关于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在意识到自身独特需求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共同需求,意识到必须和他人、社会建构共同的理想,才能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存在和发展,才能满足自己的独特需求。而这种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与其说是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不如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理想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三观”都要集中反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为广大人民也包括学生指明了人生的奋斗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三生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实平台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要有坚实有效的平台。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抽象的讲解、空洞的说教、呆板的形式、单调的方法,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虽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花大力气进行了创新,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而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三生教育”,以抓好学校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活动、注重文化育人,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生产劳动基地等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使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样板。在当前,加强云南国民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三生教育”建设成为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实平台,通过完善“三生教育”的思想理念,依托“三生教育”的体制机制、借助“三生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渗透到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3.帮助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在为共同理想的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

前已述及,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不可能离开共同体或社会,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当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实现。这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追求生活幸福、实现生活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理想,只有寓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在追求共同理想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这就是说“,三生教育”不应该总是在一般意义上,在低层次上讲生命的重要,讲生存的意义,讲生活的价值,而是应该使学生在对自身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理想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真正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又不能离开学生实际,离开学生对自己生命的认知,对生存技能的学习和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否则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切关注。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从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角度来实施,使学生不能切实感受到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个人理想的密切关系,而“三生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联,与学生的个人理想息息相关,在引导学生确立个人健康向上的个人理想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三生教育”的重点目标,“三生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两种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p#分页标题#e#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文明不中断的根本原因之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国新时期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不可能绵延传承,中华民族不可能实现伟大复兴。而在当今中国,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必然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肩上。通过“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两种精神”,不仅是时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要求。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三生教育”的重要目标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是党和国家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在“三生教育”之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重熏陶学生的科学精神及人文关怀,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知荣知耻的道德品质。开展“三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既要求教育要符合时展的要求,要让学生具有时代精神和时想,又要求教育对象完成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因此,现代教育追求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教育上的统一,“三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其必不可少的内涵要求和重要目标。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三生教育”的重点目标,“三生教育”不应该向从前那样停留在一般意义上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是要让学生深刻懂得,爱国就是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爱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三生教育”也不应该向从前那样泛泛进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而是要让学生把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到作为中华民族繁荣进步的灵魂,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高度来认识。

2“.三生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两种精神”的重要载体

“三生教育”首先是让学生们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心灵的触动,引起思想的共鸣,唤醒学生长期被压抑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通过他们的自我消化吸收,进而把唤醒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化为自身的需要;把学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动力;把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内化为自身追求的目标;从而主动学习、积极提高、全面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主动性,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三生教育”正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为特征,一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的自觉学习和主动实践来弘扬和培育“两种精神”。实践证明,它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焕发青少年聪明才智,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提高的教育途径,因而是弘扬和培育“两种精神”的重要载体。并且“,三生教育”的途径、手段将突破传统做法,强调以主题活动和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将改变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他(她)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带领学生自主探索真理、共商化解人生难题的明智之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是丰富的,但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实施“两种精神”教育,必须联系学生实际,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三生教育”就是这样一种良好的平台和载体,通过主抓学校教育,利用学校和学生的辐射和扩散效应,把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传播到家长和社会中去,使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现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真正发挥功能。

3.弘扬和培育“两种精神”是“三生教育”的重点工作

“三生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助学生成人成才,既注重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增强他们作为国家公民的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最终归宿到把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有机融合,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机统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三生教育”的重点工作,也是“三生教育”的必然要求。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三生教育”的切入点,“三生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学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学生发展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前提和基础。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三生教育”的切入点

当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最紧密,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但是事实上却相反。一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多的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不容易与学生产生经验上的共鸣。二是因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大全,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有较大的生活差距,因此,这样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很不好。三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想教育,但又不注重具体的、现实的思想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背离了教育的规律,变为形同虚设的口号,达不到教育预期的目标要求。因此,从“三生教育”追求“真善美”的角度出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切入点,容易拉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学生在“知荣明耻”的切实体验中,主动追求生命、生存、生活的真、善、美,融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于一体,是“三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结合点。

2“.三生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形式

#p#分页标题#e# “三生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是为了人一生发展与幸福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珍爱自然生命、珍爱社会生命、珍爱精神生命;使学生认知生存,提高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使自己的幸福和家庭的幸福、团体的幸福、民族的幸福、国家的幸福、人类的幸福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全面发展,走向幸福。可见“,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内涵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本身就是统一的,实施“三生教育”也即实施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三生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形式。

3“.三生教育”使学生做到知与行相统一、知荣与明耻相统一

“三生教育”是以生命、生存、生活为基点的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教育。“三生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实践载体,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形式。具体地说,“三生教育”从提升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提升受教育者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能力三个方面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三生教育”立足于人存在与发展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三个基点,超越了传统价值教育的抽象性与失真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指引,使学生在接受“三生教育”时做到知荣与明耻的知行合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大理论观点和实践原则,实际上,在马克思看来,任何发展归根结底都要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同时也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从更广泛更深入的意义上说,科学发展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身与心关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生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国民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坚实平台,是帮助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