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生教育德育共同体构建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朱志霞 贺良林 单位:红河学院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1]在本人的拙作中曾提到:“影响正确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形成的因素多而细微,影响力也非常隐蔽和无形。因此,单纯的‘三生教育’课堂教学实践,尤其是单纯的‘三生教育’专任教师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建立德育实践共同体,联合引导学生的‘三生’发展成为必需。”[2]39在探讨“三生教育”德育实践中的社会共同体建设后,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三生教育”德育实践中教学共同体的构建。
一、构建德育实践课程共同体
德育实践课程共同体建设,顾名思义,既包括“三生教育”课程也包括其他所有课程。“三生教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广义上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实践活动。“三生教育”理论课程旨在讲授三生知识,提高学生对“三生教育”的主体认知水平,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简称“三生观”)。“三生观”是知识,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但三生知识对人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是不可缺少。所以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这就要求“三生教育”教师首先要善于开发教材。教师要结合现有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把身边的生活引入“三生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之中。其次要把“实践”引进课堂教学,就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困惑的问题,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提供师生互相交流、对话的机会。课内实践也有助于教师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提升。“三生教育”实践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唤起其主体意识,从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逐步开阔其视野、拓展其知识、增长其才干、磨炼其意志,学会真知、会做真人。
目前,“三生教育”课时紧张,教师教学任务重且多为大班教学,单凭专任教师个人无法搞好“三生教育”德育实践,这也是“三生教育”开展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要解决这一症结就应该注重德育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程之间、课内与课外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学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甚至可以说所有课程都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大学为例,无论是通识课程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育,课堂教学中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更多的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这些知识体系中蕴含着关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比如文科课程中体现的人文精神、理工科课程中体现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个体参与讨论以及自习研读等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从中感悟生命和生存的价值,思考和判断人生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深挖其中所蕴含的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并适当地予以引导,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存观念、生活意义的积极思索。
在课外,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网络,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专题讨论、案例研讨、答疑解惑等,启发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三生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的所有教育实践之中。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教学单位,无论是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还是教辅人员,都必须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范围内,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生命、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其思考生命意义、训练生存能力、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德育实践课程共同体建设,既注重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又注重课内课外的实践强化。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实践课时不足的难题,在没有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减轻了教师实践压力,还实现了理论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教学目的,提高了“三生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德育实践师资共同体
青少年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形成也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影响,但作为“三生教育”德育实践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素质和组织德育实践的能力将直接影响“三生教育”的实现。对于“三生教育”来说,教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生教育”专任教师,另一种是“三生教育”兼任教师。这里所说的德育实践师资共同体建设,包含“三生教育”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即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目前“三生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相对弱小。为了实现“三生教育”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
第一、各级部门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创全员参与的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必须明确“三生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对“三生教育”工作的领导,清醒认识“三生教育”在当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创全员参与的新局面。
第二、要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三生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生教育”既是素质教育,又属于学校德育范畴。这一德育任务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高素质教师才能完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师德教育,首先要制订师德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师德教育的科学性;要在教师中进一步深入开展以“争先创优”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强师德教育的生动性;要善于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工作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奖励并积极宣传,提高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只有努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为人师表意识,才能保证“三生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p#分页标题#e#
第三、要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做好“三生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做好“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工作,是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学校要把实施“三生教育”的师资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结合目前“三生教育”状况,我们首先要建立渐进式的“三生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按照专任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先后顺序进行“三生教育”全员培训。其次,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成立一批“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立专业的“三生教育”师资培训队伍,积极探索“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高效模式和有效手段。再次,在内培外引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师参加各种进修班、学术会议、到国内外相关院校访学等多种方式,加强“三生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努力提高“三生教育”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三生教育”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庞杂且蕴含在所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博览群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三生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如教学比赛、教师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等教学管理机制,切实做好“三生教育”工作的成绩评定与考核。在提高“三生教育”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同时,我们还需注重其科研能力的发展。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基础,而科研则是学校的活力源泉。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必须鼓励和支持“三生教育”的科研工作,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才能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从而提高“三生教育”的教学水平。师资共同体建设是“三生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三生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部门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三生教育”师资共同体建设,保障“三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使“三生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