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三生教育三风创建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刘卫华 孙爱真 单位:保山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
国外对生命、生存、生活分别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多。把三者作为一个体系、探讨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比较少。国内研究把生命、生存、生活作为一个体系,探讨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比较多。云南已经把“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提出来,综合运用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方法来研究“三生教育”。然而,在探讨高校推进“三生教育”的具体模式时,研究者多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入手。如彭强(2008)、邓祖波(2008)强调在“三生教育”中应主要依靠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宋惠平(2008)、赵科(2009)、刘卫华(2010)虽然探讨了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诠释了二者互动的可行性。但很少注重把“三生”与“三风”结合起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把“三生”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带来高校“三风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风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即校风、学风、教风,有的学校称为校风、学风、考风。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考风主要是广大师生关于考试的规章、行为习惯等的总体认识。“三风建设”与“三生教育”互为推进、互为作用。“三风建设”与“三生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思想基础;其次,“三风建设”与“三生教育”的主体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干部、教师和学生展开;再次,“三风建设”与“三生教育”之间是正相关关系。高校对“三生教育”的认同只会带来校园文化的和谐,带来“三风建设”的提高,而不是相反。同样,高校良好的“三风建设”氛围也必将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认同感。“三风建设”和“三生教育”对高校和师生两类要素只是从不同方面理解而已,“三风建设”更多的是精神文化层面,依托并作用于校园这一微观环境;而“三生教育”更多是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层面,依托并作用于人生这一宏观环境。二者之间必有交叉,比如上述三风内容中,高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中,广大师生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各方面的生活中无一不贯穿着自己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
2、“三生教育”对保山学院“三风建设”的促进为测评我校多年来“三风建设”的实际效果,2009年10月—12月,本课题组对校风、学风、考风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方法,因为学风比较重要且一言半语难以说清,所以采用主观题测评,以“对我校学风的认识”为题。客观题主要针对校风和考风的考查,以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
2.1开展“三生教育”前“三风”状况。通过调查发现,08年未开设“三生教育”前(08年9月),保山学院多数为专科生,《宿管通报》显示,有部分学生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还有部分学生存在酗酒、夜不归宿、上课睡觉、作业不交等恶习,学生处的违纪名单上经常会有五年制专科生的身影,严重影响学校校风、学风。等期末考试时这些学生作弊、补考,影响了学校的考风。通过对07级专科生及05五年制专科生的问卷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调查结果表明,“上网”(46.7%)、和“逛街购物”(25.8%)是这一时期学生业余时间主要做的事。在问及“发现同学作弊的感受”时,20.4%的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2开展“三生教育”后“三风”状况。保山学院升本以来,学院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收集了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文章250份,内容涉及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方式、课堂学习情况、课余时间安排等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周末教室学习的多了,到校外闲逛的少了,学生都精神抖擞,对生活充满希望,学习的动力更足了。同时,客观题的调查也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学习的动力,其中选择“父母生活的辛苦”是自己学习动力的占55.4%,这说明“三生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选择“就业压力”是自己学习动力的占55%,这说明“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效果较好。对于“学校教师对你的人生、成长帮助有多大”这个问题,有62.5%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校教师工作主动积极、到位,真正帮助学生(特别是新生)解决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风越来越好。同时,通过“三生教育”,出现了几种好的倾向:第一、珍爱生命形成共识;第二、学生的生存能力明显提高;第三、快乐生活、幸福生活的意识增强。当然,与兄弟本科院校相比,保山学院的“三风建设”仍存在不足。调查发现,黑龙江科技学院等发展较早的本科院校学风较好,教室自习的上座率较高,保山学院如能结合升本实际,充分利用“三生教育”这一理念优势,一定能在“三风建设”方面做本科院校的后起之秀。
3、实现“三生教育”与“三风建设”良好互动的路径选择
3.1要以校园文化为平台,促成二者的结合。目前,高校校园过分强调物质文化,金钱至上,大学生精神世界空虚,生命出现了异化,值得警惕。要把“三生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园文化的四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实现有机结合。在安全教育、预防突发事件等校风建设中加入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学风建设中加入生存教育,学习生存知识和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以及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p#分页标题#e#
3.2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促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人们接受信息总有一个过程,信息的传播必定要有一个载体,对高校来说,这个载体就是校园。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方面的优势,通过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课外的社团活动中,积极围绕“三生教育”和“三风建设”做文章,把“三生教育”的优秀理念真正作用于高校的“三风建设”,使广大师生首先具有健全的人格,这种基本的人格素养再结合师生的道德风尚,一定能培育出优良的校风、学风、考风。在活动开展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紧紧围绕学院每学期的中心任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找准工作切入点,使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从而实现无意识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效地避免消极情绪,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选择,分类分层次施教,针对性要强,既要考虑不同受教育群体的认知水平和社会分工的差别,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避免简单重复;要把握节奏,张弛适度,积小步成大步,要长期建设,坚持不懈,不断深化。这样才能使“三风建设”发扬光大。
3.3把“三生教育”列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专家刘佛年教授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学校应有一个优化的文化环境,以利学生健康成长。”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很多困难,如主题不鲜明,不能体现校园精神,形式主义严重,可操作性不强等等,总的概括为“粗”、“泛”、“散”,各社团组织活动不够精细、大小活动泛滥、社团之间联系较少无法形成合力。要通过“三生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不断增强自主、自强意识,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如近年来在大学校园蓬勃开展的勤工助学、实习、见习等带有大学生特有色彩的活动,为大学生获得社会经验,适应社会环境开辟了一条新的成才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