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生教育语文教学结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并不单指其工具性一面,即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和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它更包含着更广阔的人文思想内涵,从品德到价值、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从生活到追求、从生存到意志……包含于“三生”的各个层面。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必成为三生教育的重要载体,“三生”作为人的素养和发展的核心,决定了它必成为语文教学的内涵,当语文教学渗透“三生教育”时,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二、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文章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优质素材
在语文教材中,作品多为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认真阅读这样的作品,对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意志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上实现课内外信息的重组,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以情动人,这样的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也是为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状态。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循着“三生”主题漫步在语文新教材所呈现的文学海洋中,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闪烁着“三生”光泽的作品。比如《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爸爸的花儿落了》、《热爱生命》、《谈生命》、《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等课文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狼》、《伤仲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给人生存的启发;《劝学》、《童趣》、《竹影》、《散步》、《给女儿的信》、《我的信念》等文中充满了生活情趣,给人生活的品味和熏陶。当我们利用好这些好素材,扩展到其他课外的美文,结合到生活中的实践,语文课会更有灵性,学生的生命观、生存意识、生活观也会“潜滋暗长,生生不息”。
三、在作文教学中借助“三生教育”的理念夯实内容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与创造。作文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广阔的大自然,无时无处不是作文表达的源头活水、不竭源泉。只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感悟,善于留心发现、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心中有了一定的生活表象与素材积累,作文时就不愁没话可写。这正体现了“三生教育”观的核心内容,融入“三生教育”的作文教学将会使文章更有血有肉。
1.注重读写结合,迁移生活。经典文章也是来源于生活,当学生有启有悟,具有理性认识,对生命、生活、生存有间接的思考(我常让学生写读后感),其中的感悟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相结合更有火花。如学了《散步》一课,就让学生写读后感,即使是一句话也行,写完进行交流,回家必须散一次步,记录行程和体验,要求真实。再交流时,学生各有各的经历,发言非常活跃,有的写和小表弟散步,淘气死了,像在放牛;有的写和爸爸比赛单脚跳;有一位同学写到“散步是家人沟通的桥梁”。各有情趣,有体验有思考,真实有味,生活的气息飘香课堂。
2.注重时政关注,大胆发表看法。一周之余我总会给学生一段时间“播报”本周新闻。特别是奥运期间、5.12大地震期间更是课前每天一播,学生收集了许多素材,发表了许多见解。在其中学生的积累和生活结合更密切,写作文就不再是无本之木,而是“自有源头活水来”。
3.作文题目不死板,尽量布置自由作文。许多老师喜欢用现成的作文题目给学生写,甚至在七、八年级就用各省市中考题目给学生写,学生就坐在教室里胡编乱造,情虚意假,越写越烦。有的教师甚至假期作文也是先定了的,应付式作文就产生了。其实自由了才没有厌弃心理,在灰色心情下的创作不也是灰色的成果吗?
4.写日记也很重要。写日记是生活积累、体验、感悟的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发泄场。写日记习惯的形成对一个人一生心理平衡很重要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语文教育应该努力培养记日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