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师美术综合素质教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邱丽君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正如林跃明、张兴所说:“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学生的理论素养愈高,愈能促进专业的学习。相反,若文化理论素质愈低,学习专业的难度就愈大。即使有少部分学生暂时画得好些,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进一步提高。”诚然,专业技能对画家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文化的依托,画家与画工何异?美术创作的深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化理论修养来解决。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高层次的较量并非技巧而是思想与文化内涵的较量。古今中外,大凡成就显赫的艺术家无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全面滋养。达•芬奇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众所周知,除了绘画他还涉猎物理学、天文学、医学、解剖学、数学等诸多领域,《达•芬奇笔记》足以让世人惊叹。荷兰大画家梵高尽管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院校,但并不证明他没有文化。
从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我们获悉:在绘画间歇,梵高没有停止过阅读世界文学名著,而且见识过大量的世界名画,他有着异乎寻常的艺术鉴赏力,贫困和失意没有抹煞这位天才画家对知识的渴求,那一封封用生命写就的信件同样折射出梵高不同凡响的文学灵光。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米开朗琪罗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康定斯基、惠斯勒酷爱音乐,蒙德里安精通数学,等等。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何尝不适用于艺术?从某种角度看,中国画并非纯绘画,而是一种文化艺术综合体,长期以来在中国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文人画”就是绝好的例证。文人士大夫画家们往往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在欣赏其作品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绢素之上或酣畅或工致的墨迹,还能被恬淡意远的优美诗句深深陶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这首诗形象地道出了文人画书画同源、诗画并举的独特审美特征,诗文书画成为文人画家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美学家朱光潜在《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语重心长地说:“原来不专则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不能专到多远路。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联系,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牵此则动彼。”在这里,朱光潜谈到“专”与“广”的关系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就鉴赏而言,在欣赏美术作品尤其是欣赏西方现代美术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就无法透彻理解现代艺术的深层意蕴。例如,不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就难以解释超现实主义绘画;没有存在主义理论作依托,就无法读懂贾科梅蒂的雕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现在已经全面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需要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国内外许多知名艺术学府目前在视觉艺术领域已经完全呈开放融合状态,美术院校面临的任务将不再局限于培养只会画画写写的学生,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全方位的,也要有一定专业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打破学科间壁垒,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这将是21世纪艺术人才的明智选择。
艺术专业招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误区——文化课低标准。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学生仅仅具备手上功夫已不够用,学艺术的学生更需要审美素养、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基础,低文化水准的生源标准已不适应艺术专业要求。虽说从生源抓起,提高生源的素质标准是很重要的一步,但笔者不能接受“取消‘降低文化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坚持美术教育专业文化录取线与本地区文科文化分数录取线(含数学分)持平”(林跃明、张兴语)的观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艺术考生因为要拿出部分时间学习专业技能,要求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与文科学生持平是不现实的。但现在的文化课分数线只占普通文理科分数线的一半甚至更低,未免差距太大。如果差距在100分左右是否更可取呢?另外,文化课特优的考生是否可以优先录取呢?依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文化课成绩好的美术专业学生较之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进步往往较快,原因不外乎他们理解力比较强、学习更勤奋等。因此,这样的学生尽管初入大学时专业水平一般,但他们大有潜力可挖,是培养师资的最佳人选。
高师美术教育中还存在重技巧、轻理论的倾向。一些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师既不了解现行中小学教学大纲与即将实施的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也不熟悉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更不了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持有“能画好画就能教好美术”这种传统教育观点的教师并不少。一些美术院系不设文学课、美学课,甚至中外美术史课也是形同虚设。众所周知,文学和艺术密不可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曾写有一篇题为《画家和文盲》的文章,他在文中说:“文学修养对任何人都需要。尤其是一个画家,文学修养很重要。没有文学修养的画家,不可能画出好作品来。因为文学修养的深浅,决定作品境界的高低。”文学之外,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是关于人对“美”的认识和思考的学问。艺术涵盖着人类精神历程的轨迹,而关于艺术和美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揭示美术作品的本质和内涵,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审美的感受能力,还能使他们学会反思和批评,提高艺术鉴赏力。所以,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有许多高校增开跨系选修课,给部分处于“饥饿状态”的学生补充了营养。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文学课、美学课还是应当成为美术学生的必修课。另外,中外美术史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重要了,某些学校因为缺乏师资,美术史课就随便敷衍一下,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一件事情。现今中学美术课本中美术鉴赏课占相当比重,这是提高中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如果教师尚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美术知识,如何在课堂上应对自如呢?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避轻就重,不能因为缺乏师资就故意删除必要的课程。
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应该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样不断发展自己,在各种学术理论和文献资料中寻找需要的东西来填补自身的空白。我们进入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的飞速发展,迫使现代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稍一松懈就会落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就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停滞不前,很容易被年轻的学子超越。应当对教师进行阶段性考核、评估;经常组织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观摩、学习;多给教师一些进修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始终居于高水平的教学一线。#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