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多媒体环境教学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戴建红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木渎第二高级中学
对于有的教师“唯多媒体论”,这其实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问题,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要知道方法和手段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对其他传统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甚至一些教师纯粹以计算机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不写板书,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是极不可取的。
问题一:多媒体环境下谁是课堂的主角
【案例一】某教师在教授一堂高中美术欣赏课,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教师就像是一个操作工,连续不断地播放课件并娓娓道来,学生听得鸦雀无声。新课程改革旨在克服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推行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特别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倡导教师由原来的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提倡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要协助教师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一股脑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简单地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师角色就得到了转变。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俨然扮演了解说员的角色,学生仍然是教学的被动接收者和旁观者。其实这只是从原先的教科书一统课堂变成多媒体一统课堂,是“换汤不换药”的错误做法,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下进行的传统模式的翻版。
问题二:多媒体环境下的美术课堂如何体现美术学科性
【案例二】某美术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整课围绕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那篇文章,结合图片分析文章中对园林的描写和归纳,美术课俨然上成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其实类似于这样的美术课堂并不陌生,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在提倡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整合的大环境下,教师得以将美术教学活动综合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等其他领域的学习。通过综合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从美术课程理论上来看,多媒体使用确实符合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但如果教师教学活动中对所播放的视频、音乐等没能把握好一定的量和点,就会分散学生对美术本身的注意力,淡化美术学科内容、特征等方面知识,挤占学生体验,感悟、探索、分析、思考时间,美术课就上成诸如音乐课、历史课或是语文课了,从而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完全偏离美术学科本位。
问题三:多媒体环境下的美术备课是否就是制作课件
【案例三】或是文件格式不对引起的,只要教师在课前仔细检查多媒体设备,课前做好调试,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这些教师一味地花时间制作课件,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用制作课件代替备课,因此一旦课件出现问题,就搅乱整堂课的计划。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和课件的关系类似于战略和战术的关系,课件只是备课环节中具体实施的一个策略,把课件代替备课,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预想,就会出现上述被动的状况,从而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深刻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的一面小镜子,教师对艺术、知识追求的态度和方法,都会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张洁白画纸,而画家是学生自己,教师要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制作好“颜料”,让学生画出多姿多彩、不同寻常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