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程校企合作实施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常莲 单位:北京城市建设学校
建筑产品在建造过程中有工序复杂、工艺操作技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成品一次性投入大、劳动组织及配合复杂等属性,其特殊性使得工民建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载体的选择、实训场所的营造和训练内容的设计始终难以突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就目前中职学校自身条件而言难以实现,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究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实训基地配套建设、教学经费投入、校企合作、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运用等深层次的问题突显,特别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和质量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以下简称工民建)专业尤为突出。教学改革实践如下:
一、构建校企长期合作的平台
1.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项目研究方向
我校在2007年6月成立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课改实验项目研究的基础调研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等阶段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基础调研阶段对120家进行了企业调研,对9家企业进行了职业活动流程调研,对4家企业进行了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调研,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改专家的充分论证后,得到《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表》,该表是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这次调研取得的系列资料、数据成为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极为重要的依据。
2.建设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开展校本教研
工民建课改研究团队是集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三方组成的集体,在课改项目研究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又陆续聘请企业施工技术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参加教学。企业专家参加教学研讨会、直接进入课堂参加教学、参与教材编写和审定、项目成果校内审定等,项目研究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征求企业的意见研讨商定。因此,企业专家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签订合作协议,发挥企业技术优势
校企合作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学校与企业单位层面的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内容,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等,如与田华建筑集团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与北京通凯达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教学载体“小型框架建筑物施工”合作协议;二是学校与企业个人层面的合作(企业了解并支持),通过签订“合作意向书”明确合作内容,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等,如与多家企业技术人员签订项目整体研究、编写教材案例、施工操作指导、教材审定等不同内容的意向书,充分发挥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优势。
二、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的整体研究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典型职业活动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以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等九门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实务课程和顶岗实习的完整课程体系。以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依据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替代了传统的力学与结构、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学科课程,保留了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岗位实务课程。工民建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从企业调研、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等关键环节一直得到怀建集团、田华集团等多家企业及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的直接参与,企业在把握项目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合等关键环节作用突出。
2.教学文件制定符合教学规律与职业人才成长规律
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工民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课程标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文件,完成了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使研究方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企业需求,力求符合教学规律与职业人才成长规律。
3.教学载体选择典型的施工工艺和完整工作过程
载体选择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物,也可以是墙、梁、板、柱等建筑元素,要求载体能够承载《课程标准》需要的训练内容。经过校内课改核心成员、课程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多次研讨论证,结合我校实训基地条件确定了工民建专业《建筑基础施工》等七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共同载体是: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是一个真实的施工项目,将地基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施工、装饰装修施工分别与相应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砌体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普通装饰装修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相对应。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项目的设计包涵了梁、板、柱、剪力墙和楼梯等建筑构件,同时融进砌体结构的条形基础和砌块隔墙等更多的“建筑元素”。学生在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通过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完整项目,完成接受任务、施工准备、项目组织、工种操作、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保障、竣工验收等完整施工过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符合教学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
新课程实施中课程讲义、项目书、任务单、工作页、学习手册、企业工作手册、考核评价表、音视频素材、案例库和企业相关资料等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资源,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一定要符合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例如编写讲义:讲义编写框架经企业的专家组审议,讲义中的重要案例大多数由企业技术人员编写或提供素材;任务单、工作页全部来自企业的实际资料;讲义的最终成果须经校内专家组审定。为积累教学实施全过程的视频素材,将重要的教学环节制作成课例进行教学研究,学校与专业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重要教学单元、典型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的完整拍摄,为以后教学积累宝贵资料。
三、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
目前,完成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有较大的困难,体现在项目施工组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教师操作技能和施工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经验不足,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应用最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按照企业施工要求设计组织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是解决目前教学难题的有效方法。#p#分页标题#e#
1.共同制定符合生产施工要求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程和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一份符合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教学计划对顺利进行教学尤为重要。教学计划明确双方教学时间、教学环节中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师及示范指导教师、教学(施工组织)组织方案、教学设备设施准备、双方相互配合等细节内容。我校在课改实验班建09-1班《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施,在施工放线、挖槽(人工挖槽、机械挖槽)、地梁(支设模板、钢筋绑扎、浇注混凝土)教学实施过程中,双方克服困难,共同遵守教学计划,遇有突发事件需要变更计划时,由双方协商进行调整。
2.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双方优势互补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教师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采取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企业教师侧重过程性知识讲解,进行实操示范、指导训练、质量检查、成果评价等环节教学,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提供墙体砌筑、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操作方法、技能、规范要求等技术支持。学校教师侧重陈述性知识的系统讲解,与实操教师共同组织教学、操作学习、参与指导学生操作、课程总结等内容。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新课程实施,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可能,培养学生技能落到了实处。我校在2009年2月至8月在三年级工民建班进行了“小型传达室砖混结构施工”的改革尝试。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教学组织,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这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3.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教育植入课堂
新课程实施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环境的营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教师难以完成,必须是在项目进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点滴积累实现。企业的参与再现了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配合、工序衔接等内容,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享受劳动成果,体验职业快乐。
四、校企合作共建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
1.建设建筑施工实训区,完整实施教学载体
目前国内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大多是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等,技能训练也停留在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等工种训练。因此,本轮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研究必须在实训基地功能设计上加以突破,为教学载体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在实训区将完成“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项目的砌筑工艺、模板工程、脚手架支搭、钢筋下料及加工制做、施工分项工程质量检测等实训项目。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新的实训场地,作为建09-1教学试点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专用场地;搭建临时房存放工具设施、材料存放保管区;落实通水、通电、通道路,为教学载体实施创造了必备条件。
2.购置施工必要设备及工具,与企业资源共享
学校在企业的帮助下完成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装备标准》,提出了设备及工具等采购清单,利用市财政经费购置了项目施工必备的设备和工具,添置学生劳动保护用品,落实施工及训练消耗性材料资金,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设施资源和一线生产环境,提供教学载体实施的技术支持,提供大型机具设备(挖槽、模板)的临时使用,资源共享。
3.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体现企业文化
施工现场的环境布局贴近建筑企业工作场景,体现企业文化。将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安全标识、职业规范等内容引入实训区,现场环境布置应贴近建筑企业实际,体现建筑企业文化,明示安全操作流程及相关制度,保证施工操作安全,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习得技能。
五、校企合作保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工学结合教学环节
课改班在校内时以项目载体为核心进行教学,但是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施工组织、操作训练和管理方法的学习在校内无法模拟,必须依赖企业完成,提供一个连续的实际工程参观教学和学生实践场所对于课改班教学尤为重要。田华集团承诺为建09-1班提供现场教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顶岗实践和知识拓展提供条件。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践环节,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可能。
2.顶岗实习与预分配相结合,为就业创造条件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学生对口就业是人才培养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田华等企业以协议形式承诺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条件,承诺择优录用课改班毕业生。学校与企业长期深度合作还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和制度,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对企业约束力不够。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断有企业退出同时也有新的企业加入,校企合作在困惑与徘徊中前行,在深度磨合中不断深入。我们坚信,校企合作是实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校企合作之路一定会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探索中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