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路项目教学课改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王丽卿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上世纪90年代德国职教界针对在传统“双元制”模式下,职业学校的教学偏离职业实践和滞后科技发展而进行课程改革的成果,它对欧洲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等探索,就是源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的核心思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产品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特点就是能够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特征,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下面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基础》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剖析。《电路基础》是电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平台课程,是高职电类各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理论、电路分析基本能力及电路测量、故障诊断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具有明显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1课程设计的研究
1.1课程设计的理念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职业能力是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迁移,并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整合而成的,而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然依赖于职业岗位上的工作内容,课程设计必须将“企业的任务”以“教学的形式”来完成“人才的培养”。课程设计应该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首先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再由职业能力分解出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然后确定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的顺序,通过工作任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计划。
1.2职业岗位及所需能力分析
通过对电类专业就业岗位群和相关的工作任务分析,明确了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结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的改革
通过以上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按照知识的相关性选取教学内容,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96学时五类电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选频网络和变压器电路)的分析及制作确定为五个能力训练项目,并以此为主线,构建适应项目教学的行动课程体系。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基础上,对以上能力训练项目进行细化,将原来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与具体的训练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重点强化各种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各种电路的分析、制作与调试,呈现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项目1直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子项目1.1家用轿车信号系统电路的分析。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对常见的简单电路进行初步检查,确定各部分的作用,并进行简单故障分析。相关支撑知识点:电路的概念及组成;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路的状态;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子项目1.2直流单臂电桥的使用与分析。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需要搭建直流单臂电桥,并用它进行简单测量及计算。相关支撑知识点: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子项目1.3简单指针式万用表的设计及制作。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根据要求完成简单指针式万用表的设计及制作。相关支撑知识点:电阻串并联电路分析;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手工焊接技术及元器件的识别;简单直流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项目2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子项目2.1典型电信号的测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使用信号发生器按要求产生信号,会用示波器观察产生的信号波形,并能读出波形的参数。相关支撑知识点:正弦信号的三要素;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及交流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子项目2.2日光灯电路的分析与安装。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按照《最新灯具安装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布线。相关支撑知识点: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交直流特性;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电路功率的计算;功率因数及提高方法;日光灯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安全用电常识;国家/行业相关规范与标准。项目3动态电路的应用子项目3.1延时开关的制作与调试。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制作符合要求的RC延时开关,并进行简单调试。相关支撑知识点:动态元件的换路定律;一阶动态电路的全响应;RC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子项目3.2锯齿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利用RC或RL电路的过渡过程设计并制作简单的锯齿波发生器。相关支撑知识点:RC电路、RL电路的过渡过程;三要素法求解动态电路。项目4选频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根据给定的条件设计选频电路,用EW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用实际元件搭建电路并进行测试;比较结果,提出改进方法。相关支撑知识点:电路的频率特性;选频电路的设计;EWB软件的使用;谐振电路及参数的测试。项目5变压器的应用与设计子项目5.1变压器的应用。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根据要求对变压器进行简单测试,了解其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关支撑知识点:耦合电感;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变压器同名端的判别;成品变压器的测试方法;变压器的合格标准。子项目5.2小型电源变压器的设计与制作。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按照要求设计并制作小型电源变压器并能进行故障分析。相关支撑知识点:小型电源变压器的制作工艺;简单的绝缘、绕制技术;变压器的故障检修。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3.1教学手段
3.1.1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分析岗位技术需求,制定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潍坊地区相关行业公司(歌尔电子、青州捷远电气等企业)合作,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来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经常保持与多家企业联系,获取一线职业技术需求信息,作为课程内容主体,同时,将实际项目案例引入教学,力求达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一致,如将“简单指针式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作为直流电路分析与应用的一个子项目,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完成其制作与调试的过程,使专业教学和企业人才需求无缝接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定期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教与学的效果,并探讨和调整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3.1.2任务驱动
从企业中获取项目案例,进行任务分解,将每个技能训练项目分解为电路的分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的插装与焊接、电路调试等任务,在技能训练中都以某一个案例或项目要求入手,用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学,在技能训练中都以某一个案例或项目要求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训练目的,建立项目化思想。
3.1.3“双证书”制
“双证书”制使工学结合进一步落实并使其结果得以考核。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学院实行了“双证书”制。学生在学期间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还要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根据“维修电工”职业资格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实行工学结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课由电气电子制造行业专家或企业从应用角度安排考核和评审,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有95%的学生拿到了“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3.2教学方法
3.2.1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
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如交直流电路分析的各种定理和分析方法的讲解,由于比较抽象,学生普通反映学习时有困难。这时应以启发式和研讨式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工程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看、多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2.2直观和现场教学法
在讲授内容时,尽可能使多媒体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使其直观明了;再通过实训教学巩固和加深。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采用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操作,让学生立即动手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交互式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的效果。
3.2.3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式教学
对典型的企业案例进行分解,如将“延时开关的制作与调试”分解为RC动态电路的分析、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识别、电路的插装与焊接、电路调试等任务,并设计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指导教学,通过每一个典型的、针对性强的、真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础理论、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对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3.2.4开放式教学
在课外开放实训室时间,由4~8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自主选定实训项目(任务),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出设计方案,并动手完成,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对所完成的电路作品进行点评。
4考核方案的制定
为了更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三部分。具体考核成绩评定办法如下: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平时过程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应用能力考核成绩30%。应用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基本单元电路的分析,电路搭建、调试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考核方法为每个学生随机抽题,独立完成一个实际操作项目,根据各个具体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