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改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计算机教改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计算机教改思索

本文作者:陈小军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总理在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确定了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地位。同时国务院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和新举措,我们需要更多扎扎实实的新行动。笔者结合自己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对高职业教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探讨。

一、明确我国职业教育的价值观,转变教学观念

温总理在讲话中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就是围绕岗位性、社会性、经济性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办学理念、办学方针、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的关键。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用言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工具,是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性课程,有着简单而又严格的标准,即:“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而且是实时体现”,有着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教学规律。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高职计算机教师,应尽快转变思想,牢固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围绕培养岗位能力和提高学习的时效性,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以能力建设为向导,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所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经济性特点,从而突出了其岗位性特征。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实现技能与岗位对接行动,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能要满足岗位的需求,在新的社会经济模式下,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就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转移能力,其中,岗位工作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需以能力建设为向导,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很多真实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所需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很好的体现对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实施时,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与岗位工作相关的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任务设计举例如下:实例一:WORD课程教学时,让学生完成一份自我介绍的发言稿和班级课表。实例二:EXCEL课程教学时,让学生编排本班学期成绩总表,并进行分段统计,生成成绩分布图。实例三: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个人主页。实例四:AutoCAD课程教学时,让学生绘制自家的建筑平面图,到平面布置图。以上所列举的只是这些课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的例子,随着教学的深入,任务设计要逐步与岗位模拟操作相衔接,达到高职教育与岗位需求的真正接轨,完美实现高职教育的价值观。

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和“高职教育要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但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设计,实施过程的重点是指导、讲评和提高。这对授课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是一大挑战。2、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引导和指导作用。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授课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3、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的教学,但又不能完全抛弃理论教学,只是将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之中。这不仅要求具备完善的实验设备条件,而且要将理论教学所需的教学条件整合到实践教学之中。4、任务驱动教学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宜粗不宜细,且要避虚就实,这样学生的完成情况就不会千篇一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便于任务的拓展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指以一定视听媒介(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为载体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境。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特别是对于“所见即所得”的文字、表格、图像、网页制作等应用软件的教学,教师事先用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操作制作成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例如,在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入门课题——简单网页的制作时,先将一个真实的个人主页(案例)呈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对这张网页进行分析,并讲授在网页中建立文字、图片、线条、日期等网页元素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各自提出制作该网页的实现方法。上机实训时,学生按照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方法进行网页制作,模仿教学案例达到学习目的。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解决问题来实现教学目的。要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

1、案例设计

#p#分页标题#e# 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并充分备课,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案例不仅是指一篇文稿、一张表格、一张图、一个网页等媒体,而且要包括其制作步骤和相关知识、技能说明。案例设计要具有典型性、实践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是案例讨论的主角,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探讨。教师的作用是把握方向,启发和引导学生,并创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对于同一个案例,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这正是案例教学法所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

3、实现案例与总结

经过案例讨论后,学生就按照课堂上讨论的方案上机实践来实现案例,才是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对学生的案例实现,教师要进行实时点评和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完整的掌握案例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上面介绍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大纲的编制、教案的编写、教学时间的编排上都要进行科学的调整,同时在学生成绩的评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方面也要有所创新。高职院校要营造一种加快教学体制改革,倡导新理念、新方法的教学氛围,否则必将制约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实施。

三、培训和引进双管齐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较晚,现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普通高校、大专以及中专学校来,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都是学历教育的产物,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特别是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师,这种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高职的计算机教学是为产业岗位服务的,而高职的计算机教师一般都从学校走到学校,不仅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实践经验,更重要是缺乏所服务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岗位技能。例如,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体现设计的理念、效果、装饰工艺的施工过程等,没有室内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纯粹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来进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其结果必将是隔靴挠痒。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从出现到进入教学领域一般都要2—3年的时间,完全靠计算机教师自我进行知识更新,虽然可以实现,但势必占用教师的大量精力和时间,考虑到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普遍不足的现状,自我更新的效果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同样也存在实践技能缺乏的问题。为了解决师资与教学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高职院校应在研究计算机教师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制定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配套措施,目前比较现实的策略是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加强“双师型”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以此来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引进一批急需的“双师型”人才,或者聘任工程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到学院兼职,以解“双师型”计算机师资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还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进修和到企业实践制度,通过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提高来建立高职院校自己稳定的“双师型”计算机教师队伍。

四、内部整合和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由中等职业学校、职工大学升格而来,学校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差,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发展过快,高职院校同样也存在“扩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基本建设、师资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设施的建设都跟不上升级和转型的要求,更谈不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从我国的经济状态分析,每所高职院校都建立自己的为所有专业所用的实验实训基地也是不现实的。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等、靠、要”,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缓解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与高职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内部整合、校企合作也不是新鲜事物,只是要落实到实处。

(一)、内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不只是指将现有的计算机教学设备进行简单的重组,更重要的是将所有能为计算机教学所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教学功效。例如,学院机房的维护整合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中,校园网的维护整合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中,学院网站的维护整合到《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等等。内部资源整合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围绕岗位能力的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展综合性的实验实训教学。

(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实践教学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使高职的实践教学直接与职业岗位接轨,甚至可以实现“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双赢为共同的目标。否则将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五、以技能考核为重点,改革成绩评定机制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过程的导向。要培养具有技能型的应用人才,除了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外,考试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传统考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能力的考查,这种考试机制势必引导高职学生走向应试教育的怪圈。高职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应以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考核形式除了笔试以外,增加上机考试部分,并且要加大实践能力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还可增加类似课程设计的“大作业”。即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安排一个综合任务,如程序设计类的课程,编制一个比较实用的应用程序系统,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和深入理解及探讨,又如操作类课程,完成一定的设计(或制作)作品,并将“大作业”的完成结果纳入总成绩的评定。“大作业”的形式还可以是计算机技能(知识)竞赛,如中英文录入比赛、文字编辑排版比赛、程序设计比赛、网页制作比赛、3DS动画设计比赛、Auto-CAD辅助设计比赛等。

六、结语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为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条件,也证明了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岗位能力中的重要程度。计算机技术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的“工具型”应用技术,而且有着鲜明的岗位特性,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现必将为高职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