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技术教学革新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郭福洲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岗位接轨三步式”(练岗+轮岗+顶岗)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通过练岗使学生成为能基本满足企业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新手;通过轮岗使学生实现新手到准员工的转变;通过顶岗使学生符合企业员工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学生职业岗位逐步接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确定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每一个岗位都按照“练岗”、“轮岗”、“顶岗”三步走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该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最终达到该岗位高级工标准。
二、课程改革与建设
1.构建并完善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和企业技术骨干的帮助下,根据各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和任职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融合职业资格标准,将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即学习领域),再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2.任务式实训项目初步实现了产品化学院根据专业带头人提出的实训要求,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进行改良或对原有的实训产品进行产品化改造,设计出相应的实训任务。学生在做单项技能训练时,先获得实训任务,再根据任务进行产品分析并拟定生产工艺过程,最后按要求生产出产品,学生的成绩根据产品的质量来进行评定。这样,既节省了实训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了实训成本;又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进度和企业的利润;还可使学生在真实的产品生产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虚拟教学带动了“做、教、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实训基地生产产品的精加工,需要操作人员能熟练编程并操作机床,而学生在编程与操作的初期并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生产风险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基地与专业研究室合作,就产品精加工的教学化改造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先通过仿真加工、虚拟工艺设计等方式在机房、网络和多媒体教室开展虚拟教学,然后在教学机床上进行熟练度训练,最后再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生产的教学路线。在这一过程中,既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保证,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还满足了公司的安全与生产方面的要求。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实施模块化课程研究,已开发出《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等几门应用虚拟教学的课程,整个生产过程由专业教师、岗位负责人、车间师傅、学生共同完成。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生产任务做好实训、虚拟课程的设计,包括实训纲要,实训内容,实训考核方案、虚拟课程的教学单元设计,实训任务与生产任务相一致,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流程相符,考核以生产考核为主。专业教师还要做好教学组织,包括按岗位需求进行学生分组,与公司一道确定学生的指导师傅,在车间讨论室,做好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岗位负责人主要职责是生产组织,程序编制与调试,刀具选用及刀具修磨,控制生产进度及质量,对学生进行生产工艺讲解,对师傅及学生进行考评;车间师傅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纯粹机床操作人员,其更重要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做,监督学生操作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对其有生产任务及生产质量要求,学生首先是要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及按安全操作进行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在师傅的指导下生产,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勤思考,多做记录,多问师傅,手脑并用,通过实训掌握操作技能及对机加工工艺加深理解。
4.校企人员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省规划教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CAD/CAM技术应用篇》、《数控加工实训》等6部,其中主编4部,校本实训教材5部。
三、教学管理改革质量监控
1.学院积极推进适应工学结合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以他方为中心”探索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的弹性学制。建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制。
2.学院每年组织各专业进行专业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论证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实施了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改革,制定了一系列调研规范表格和课程体系构建分析表格,保证了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需要。
3.制定校内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关键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意识,重视过程监控,完善学校、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能动机制,改进系(部)工作评估办法,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率等作为评价系(部)工作的重要指标,借助社会(企业)力量参与评估,评估结果与学院资金投入挂钩,推动系(部)工作主动调整,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内化为自身动力。
4.创新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强顶岗实习环节的管理,把班级建在企业,挑选聘用一批德艺双优的企业骨干作为兼职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形成学院和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做到实习就业有机结合。
四、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1)成立了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形成了良好的校企互动机制。(2)2008年暑假期间,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安排了4名教师分别在基地的工艺室、电加工区、三坐标室和注塑成型区进行实践锻炼,安排了4名教师到航宇公司工艺与动力部进行实践锻炼。教师们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保证了后续教学能够优质实施,也为基地对外生产提供了助力。(3)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训、实习联系机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均能在合作企业顺利开出。
2.开展校企合作培养
(1)与神龙公司合作开办“神龙班”,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训方案、共同在校内基地实施教学。(2)聘请TCL公司工艺部技术骨干3名,承担数控加工工艺、CAD/CAM等骨干课程的教学。#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