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模块化教学革新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周钦青 傅仁毅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文件,指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本文在此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1]。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高校都在积极应对外界形势变化探索各种教学改革,如“项目导向,推行三步递进,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1+X+Y模式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分级教学改革等,这些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前期实施的分级教学,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将基础不同的学生划分到A、B两个级别,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课程学时、教学速度来应对不同级别学生,分级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随着“外围”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1.1学生基础差异在不断增大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学生起点在不断更新,而不同区域的生源计算机技能掌握程度却不尽相同,层次不一。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占了不少比例。在实际教学中,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动手编写程序,而基础差的学生对键盘都不太熟悉,学生基础能力两级分化的情况更加严重[2]。
1.2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化发展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office、网络基本应用等内容,这套内容体系已沿用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软件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已跟不上信息发展的速度,现有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1.3教学学时缩短与内容增加产生了尖锐矛盾
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且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然而从各高校的教学现状来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大量缩减公共课程学时,使得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学生实践课时不足,无法在课堂上熟练操作掌握技能。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课时也在原有的72学时和54学时基础上,分别缩减到了54学时和40学时。
1.4教学内容过分强调普遍性,缺乏针对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涉及面非常广,在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类型方面,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差异很大。在一些专业中如机电电子类专业,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相当深入;另一些专业,则完全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专业工具使用而且使用频繁。但目前高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课程内容更偏重于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围绕等级考试开展,缺少专业特色和针对性。
2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
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对课程体系划分层次、并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选择不同教学模块,使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在西方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中给出了较为有力的方法性指导,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既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之前,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为分层次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原有认识水平与最近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想要的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建立新的更高的“最近发展区”,只要不断努力,跳一跳就能获取更多更好的“桃子”,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1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
2.1.1重构课程体系的两个层次
所谓课程体系层次化,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重新建构课程体系划分层次,每个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模块,强调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学习不同教学内容。国家教育部基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基本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分级教学A、B两级学生划分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划分成两个层次,即基础操作层和应用发展层(同时通过任课教师将计算机文化渗入到每个层次中),分别对两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块。基础操作层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概念性知识,灵活运用各类办公软件,能应用相关的软件解决一些复杂、综合的问题,了解涉及各知识领域中用于实际开发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如所有学生都能熟练使用Word解决文件输入、排版、打印等操作;应用发展层是在基础操作层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技术或网络应用技术等,了解涉及实际应用及开发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应用性技能,如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对Photoshop等软件熟练应用,为专业绘图提供帮助等。
2.1.2建立教学内容的9个模块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从原理、概念到应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模块化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模块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模块化教学有利于知识点更新。因此,根据教学现状将教学内容划分成9个教学模块,如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等模块,每个层次选取6~7个适应学生水平且与专业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进行传授。如艺术类学生可选择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技术等模块,而电子类学生可选择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程序设计等模块。
2.1.3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p#分页标题#e#
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手段,将知识点完整打包进入工作任务中,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加以融合,职业性知识是最有效、最活性的教学案例,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同时,强调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减少传统理论教学,使理论融入到实际操作中,这有利于解决目前学时减少的突出矛盾,如:在Excel的教学模块中,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工资报表统计项目进行学习,从报表设置布局、员工基本情况录入、员工的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统计,员工工资单的输出、全公司当月加班费、奖金、工资总数统计等,项目需要熟悉Excel的表格设置、数据录入、数据排序、函数统计、分类汇总、与Word的邮件合并等知识点,整个项目基本已融会贯通了Excel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2.2分层次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2.2.1课程体系层次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划分成基础操作和应用发展两个层次,每个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区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前进,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3]。
2.2.2教学内容模块化,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分层次模块化教学以模块为基础构建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成若干模块,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改革模式,以模块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弹性空间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求,选择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教学模块或案例进行讲解,从而使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将学习过程、工作任务和专业知识三者统一起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生涯发展的双重需要。
2.2.3能够适应IT技术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以模块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课程跟上计算机技术前沿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来及时更新和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2.4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教师事先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语
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充分考虑学生能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划分层次、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同时,选择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手段,将学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融为整体考虑,从全局的角度协调三者的内在关联。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对现有分级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补充,以期在后期的具体实施中能打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