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堂教改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础教育课堂教改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础教育课堂教改思考

本文作者: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教室 单位: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教室

2006年9月23日至9月30日,省教科所中教室全体学科教研员和省督学、原兰州一中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白春永同志一行9人赴陇南市宕昌县、武都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改调研。这次调研,深入课堂,共听课九个学科七十二节。总体上看,大多数课堂教学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也取得比较明显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与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如武都城关中学的外语教师在上八年级“为李明准备的礼物”一节英语课时,他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了“参加party(聚会)时带什么礼物”、“让学生表演去商店买东西”、“分组扮演各种角色同时进行对话”等等教学活动,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表达见解。这种在无心理压力下的交流讨论,张扬了学生个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教师的主导作用日益加强

首先,教师重视学习课改理念,研究新教法,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宕昌县实验中学是一所刚刚成立的新学校,学生不多,教师只有10多位。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他们利用课后及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集体利用全校唯一的一台电视机观看教学实录,相互交流,进行教法研究。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几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教师,课改理念比较明确,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能比较自觉地将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立足于数学与实际相结合,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求,对每一问题都力求一题多解,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加深了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理解。其次,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文意,注重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武都区、宕昌县虽然仍然有为数不少的非专业地理教师,但他们孜孜不倦地边教边学,认真理解和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地图”、“疆域和行政区划”、“世界气温”、“世界的气候类型”等教学内容的讲授,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切身感受和身边所见所闻引入课堂,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课堂的情境性、问题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师比较侧重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同时,教师也不忘在传统教学的讲述法、讲解法中渗透了诸如演示、练习等新的形式,帮助落实知识点。尽管一节课所涵盖的知识容量比较大,但由于设计合理,活动形式多样,学生接受起来并不感到吃力。

3.教学设计体现出学生的探究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武都城关中学一位老师的化学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她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详细讲解了制取原理、实验操作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抓住了学生探究的心理特点,调动了他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实验课的主体,教学结果显示学生乐于接受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基本达到了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初衷。武都滨江中学某老师的物理课内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他通过演示杯子在平面镜中的影像来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恰当自然。突出了探究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四人一组),器材都是学生提前准备的玻璃板、蜡烛等;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每个特点后用两个字概括,如“等距”、“等大”、“垂直”、“虚像”、“两侧”等,学生容易记忆。在作图时强调了“物由无数点组成,但可找特殊关键点”。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节奏从容合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立足于物理与实际相结合,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每一问题都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出多种方案,在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对物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体验。

4.教学内容注重学科整合,体现综合性

实验中学某音乐老师通过对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拓展了教材内容,学生则以参与音乐游戏的学习方式,在老师营造的欢快情境中尝试用各种器具来演奏乐曲,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抒情歌曲《鼓浪屿之波》的音乐理解,并在一定的艺术想像中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理念。

5.师生关系趋于民主平等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逐渐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融洽和谐。实验中学一位老师在初二语文课“散步”的设计上,以课文作者的遗憾作为设计契机,针对学生的实际,从写作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把作者的情感还原为诗歌,立足感悟,由情及理,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力求体现新课标关于完整地感性地把握课文的要求。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浸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象,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这样的一节课,一定会成为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是一种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新课程、新教材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内外、校内外,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他们可以进行各种内容的交流和研讨,可以像好朋友一样地沟通,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促使教师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当然,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学生和教师是不是在这次改革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看学生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主动的发展,更多展示出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更健康活泼快乐的生活;看教师是不是有了更强的专业精神,是不是有了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充满了职业的成就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探索,把握规律。#p#分页标题#e#

通过为期一周的调研,我们更加坚定了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信心。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课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课改工作发展不平衡

(1)对教材功能的理解有待于提高。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一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对课堂预设不足,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甚至套用“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2)参与式教学有待于深化。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的宗旨都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如今的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却倾向于“满堂问”。课堂教学的启发性、互动性主要体现在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有的课堂上,仅在45分钟内就有几十次提问。看起来似乎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但实际上学生依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接连不断地、不值得提问的浅显问题,而没有真正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3)课堂评价的科学性有待于加强。鼓励性原则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原则,这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有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都是“很好”“非常好”,甚至“非常非常好”,看似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一种尊重,其实是失去了原则,也误导了学生。

(4)合作性学习的开展要因材制宜。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事实上,合作性学习中,没有学生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绝大多数学生各行其是,生生互动就不会真正发生。同时,有些自制力低的小组还会乱中取乐,有时会给课堂带来混乱,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合作性学习的开展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因生制宜,而不能只流于形式。

2.在开足、开好各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及校本教研等课题研究存在明显的差距有的学校,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寥寥无几,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所知甚少,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缓慢,这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3.对学生评价方面理念相对滞后有的学校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评价方面具有片面性,对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的评价有待于多元化发展。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整合如教研组的功能没有真正发挥起来,集体的智慧没有体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发挥好教研组的作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及时讨论,集体研究,优化策略,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