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张莉彬 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一、引言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视西方美术设计教育方式,而轻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工艺美术传统和文化审美情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在我国经济取得成就的大环境下,在世界树立中华民族特色的视觉文化和提升民族自身的文化地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传统中探寻本土设计风格的历史任务摆在了我们高校设计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当代,要扭转一种浮燥化的设计文化氛围,设计教育的方式的改变是重点中的重点。中华民族虽然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但走到鸦片战争以后,在经济、文化、政治、宗教各方面饱受外国侵略者的长期蹂躏,民族独立自主的文化个性已经变得既缺乏自信又崇洋媚外。日本设计师龟仓雄策曾经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没有设计”。这样的话虽然象刀子一样直捅我们的心窝,因为中国现代除了象靳埭强、韩秉华等这样的香港设计师之外,却说不出什么了!当代中国设计界普遍存在全盘西化或对民族传统的东西生搬硬套的现象。由于我国设计教育体系普遍忽视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民族性,有这样重大缺陷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年轻设计者也同样不能创作出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因此,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界必须探索出一条重视我国文化审美传统的设计教育思路。
二、高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研究
我国已经转入市场经济的时代,各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为了扩大生源和提高就业率,把与市场需求稍远的图案基础课时尽量压缩,而安排大量电脑设计课程,在有些高校就是三大构成的课程也未能和其他设计课程相联系,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领悟到平面构成的作用;有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一系列的平面构成,但也只是机械盲目地重复包豪斯几十年来不变程式化练习,被压缩的图案课的教学也被简化、模式化,图案变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练习,而对图案的造型规律、审美特征、变形等关键问题谈得很少。在各国呼吁加强传统教育,加强民族图案教育的时刻,在我国的许多高校甚至图案课也给取消了,以为那是过时的东西。这实质也是对图案无知的表现,“真知岂有过时之理”。许多学生盲目地去模仿西方设计,崇尚西方文化潮流,普遍对自身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持藐视的态度。这个现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革新是非常不利的。西方视觉设计经历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洗礼,对历史元素的应用严加批判,曾很长一段时间崇尚简约,以无任何历史联系的视觉语言作为标准,但是如果我们再看看当今西方年轻一代设计师的作品,他们应用西方传统图形作为作品的元素,不以传统为耻,反而致力于为旧传统注入现代感,这是与“后现代主义”的观念的兴起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图形设计不仅给当代设计留下了丰富的图像资料,也给中国的设计教育提供了设计的观念、方法线索。在三大构成产生之前,历代从事染织、缂绣、日用陶瓷、木刻版画及各类工艺美术的工匠们集设计制作和装饰于一身,他们以观照万物的表象进行艺术加工、构思和演绎,使之典型化、图案化、规律化、抽象化,运用线条、块面轮廓、结构和色彩组合创造了不少品种丰富的工艺品和生产用具。而且三大构成的基本理论早已应用在设计中,这一点从各朝代的图案作品中皆能清楚地看到,只是没有得到理论的阐述和升华,反过来说三大构成其实只不过是图案规律的归纳和新的总结。三大构成重视逻辑思维,偏重于理性,更多是以抽象造型为主,主要从点、线、面来诠释空间构成,以色彩规律来诠释观念的美学规律,它主要以观念先行的美学概念出发进行设计,是一种抽象概念的外化,而且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它给予观众的往往是一种视觉的感受。如果我们长期枯板不变的用三大构成的方法来训练,就容易重复清代“四王”的做法而陷入因循守旧,画面程式化的绝境。相比较而言,以写生变化为主的基础图案主要解决具象形态的创造与组织,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练习,重视直觉思维,偏重于感性,富于表现自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在传统图案和民间工艺品里,我们常常见到通身饰满花纹的小猪,长着“王”的老虎,以及满脸都是图案的脸谱等,这些被添加的与本质有关或无关的装饰,不但没有使对象变得荒诞丑陋,反而更具有新力和浪漫色彩,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从广义上说,图案设计也有理性的、抽象的,全面整体的构思。如均衡、节奏、韵律等,它在形式美的规律、原理与平面构成方面是相通的。但是“平面构成”却不能解决由自然具象变化为装饰具象形式的问题,当今或将来的许多设计是离不开这种变化的———即艺术设计中不可能离开充满人情味的具象形的运用;又如构成中将具象图形作变异构成,若没有具象图案的造型基础也是很难完成的。相反,传统图案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如造型中的夸张、简化、添加等变形;又如图案“造意”中拟人化、理想化、象征、谐意、巧合、双关等构思在构成中是难以找到的。这些都是“情感”作用的结果,而非理性分析能得到的。三大构成它是一种对造型研究的方法,对图案的学习有帮助,但不能替代图案即解决不了表现民族风格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感性中的“人情味”的表现问题。总之,三大构成与图案应兼容并蓄,相互依附与补充,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对现行的图案和构成设计进行筛选和重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现代设计基础教学中,我们为了使学生将来在工作上运用我国极其丰厚的民族图形元素的需要,应安排一定的课时来向学生介绍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引用现有中国内地、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海外等地优秀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欣赏等,学习现代的优秀设计师是如何把这些图形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建筑及室外内装饰、产品等文化与商业上。藉此反映设计的品味、趣味、实用与视觉美感下带出对传统中国图形的喜爱和应用方法。在设计市场中,一段时间有一种现象,当设计委托方以民族为产品诉求点时,很多设计者会不假思索地以所谓传统的图形或造型以及色彩予以表达,如剪纸,蓝印花布,红色等等,这些都曾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各种设计成品上,似乎这些就是民族传统、民族特色在视觉方面的代表。实质上,这些只能是民族传统中地域民俗文化的一小部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传统图形概念应包含历史上所有社会阶层所属的物品形态,它们可以被划分为这样几个组成部份:1.皇家贵族用品的体系;2.文人士大夫用品体系;3.平民阶层的用品体系;4.商贾阶层用品体系;5.地域民俗的用品体系。这样分类算不上准确,但以往的关注过多集中于现存于世的地方民俗方面,忽略了传统图形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形态并非由民族视觉文化中的某一部份来体现,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也许大家都会称赞日本的设计有着一种独特的日本民族特色,而日本设计能够有今日的成果是其“传统”能全方面得以保存所带来的成效。#p#分页标题#e#
三、古为今用———探讨中国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图形中要注意其图形的意象、寓意与哲理。一些富有中国哲理,宗教,宇宙观和时空的文化理想,往往是通过独特的图形传达其内容精神,(如图5)阴阳中的太极,易经中的八卦都是动静结合,讲求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观。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涉及宗教与哲学思想的,都有近似的观点。中韩日在传统文化及哲学背景上更是同出一源。中国、韩国和日本不少国际活动中的标志,都喜欢引用以“太极”为基本概念而发展的图形,(如图4)这幅作品是靳埭强为在汉堡举行的香港现代中国艺术家联展设计的海报,他运用了水墨和粉彩笔触重新绘制了太极图,阴阳的意象转化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表征,以此新图形表现香港现代艺术东西融会的本质。又如在“东方水墨展”的一张海报上,以“太极”图代表东方精神,一般的表现手法用平面来处理,附图的“太极笔洗”则以摄影表现,“笔洗”内的上下内格所盛的水一黑一清展现了阴阳的效果。
(二)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图形时应注意图形的格调高与低、精与俗。中国传统图形分类为:皇家贵族,文人士大夫所使用、欣赏的用品体系。这类图形可能高雅而富艺术性,由于艺术上的层次与收藏价值要求,这些器物中的图形都非常讲究,如宫廷设置的“官窑”为宫廷制作玩赏享用的高级瓷或各类艺人为宫廷制作的生活用品家具服饰用品等,也有富豪聘请工艺家为大宅创作工艺品或生活用品,或著名艺人用一年的工夫去雕刻一件墨砚,其上的图案精美程度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了。另外亦有许多平民商贾,地域民俗的用品体系,形式较为复杂,色调倾向浓重艳丽,尤其是吉祥喜庆的图形,给人感觉较俗。当然其中也不乏雅俗共赏的佳作,如有的体现了老百姓纯朴善良、向往美好生活、以寓意谐音的方式表示祝贺和象征吉祥的图形纹样(如图6、图7),比如连(莲)年有余(鱼),绘莲花和鲫鱼;喜上眉(梅)梢;结满果实的荔枝树。这些艺术造型的处理方式,均是从一个简单的,易懂的具象的形象画面,通过同音的手段传达多样丰富的吉祥祝词含义。中国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自然不能照搬照抄,当今因为计算机应用与数码化的转变以及经济为主导下,廉价商品,粗制的旅游品到处可见,传统图形图案只被视为一种手段,更多美术工作者与客户只为工作的需求,对图形的意义出处不求甚解,再加上很俗的色彩组合以致使传统图形的精致形象变质,图形不准,比例不对,颜色太俗,中国图形的美感都被歪曲和丑化了。
(三)在中国视觉传达中,文字书法或印章作为设计元素的作用不逊色于图形,甚至比图形更为真实,因此这些元素多为设计师所喜爱(如图8)。汉字不同字体,从大篆、楷书到宋体、圆头体,无论是笔画与结构的变化,从繁体字到简化字,都没有影响中国文字作为图形的角色,相反大大表现了书法艺术或字体的美感,当下的汉字艺术设计普遍追求开放性的视觉感染力,不少汉字艺术设计实际上已经成为独幅作品,它以体现语言及独特性打破了似乎只有书法才具备的欣赏价值的习惯看法(如图9、图10),文字与印章关系密切,大多数印章采用篆书文字来组合。由于印章本身的空间特征,刻印家需要对文字与书法的艺术性和结构有所了解,在位置经营上要有相当的审美造型观,因此设计师喜欢学习它的空间处理和应用印章所具有独特的中国味的外在形式。中国书法图形已成为中外设计最喜欢运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中国书法在国际大型的文化活动的海报和室内装修以及宣传册、包装、服饰图案等都经常见到有精彩绝伦的活用,显得特别有中国文化气氛,散发出典雅的中国情怀。
(四)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同时应积极参与对传统图象的传承开创,展现现代新造型,保留图纹的古意,化繁为简,予以简化。如我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韩秉华,他在图形运用上除了借用传统图形,在许多时候还喜欢对中国传统图形的造型予以重新思考,创造出不少新的时代面貌与新的造型风格。如韩秉华为1990年香港贸易发展在日本举办的推广香港产品设计的宣传海报中,以“现代化”为题材,摒弃了传统细致复杂的龙形形式,重新用几何图案创作出新的“龙形”;他在2002年参加台湾海报协会主题“发现亚洲”而设计的“再生凤凰”图形,图形参照不少传统图形如剪纸、陶瓷及刺绣中的“丹凤朝阳”、“团凤牡丹”等典型的图例,重新在造型上作出简化与抽象的几何处理,整个图形以飘动流畅的线条组成祥鸟的特征,图形在具象和抽象之间,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给予观众现代的视觉感觉。
四、结语
以上所列举的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只是凤毛麟角而已,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在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去探研和发掘。提倡“古为今用”并不是要全盘排外,古人说得好“有容乃大”,我们对待外国的东西需要一种积极吸收的态度,包容的认知观,使我们能够时刻把握世界发展的脉搏,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和现代先进的成果,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完整的现代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