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改发展虚假防范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最需要“真善美”,最容不得“假恶丑”,可是我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地区的学校为了讨得上级教育部门的赏识,在课堂教学中大搞虚假教育。这种挂羊头卖狗肉、脱离实际、超越时空的做法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一、虚假的教案 一些教师平时备的教案和上课用的教案是两回事。教师平时备课全是照抄买好的《优秀教案》;而讲课根本不按照教案的内容去讲。抄教案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如果有人不照《优秀教案》抄写,按自己的思路、主张备课写教案,某些学校就会给教师写上“备课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等评语。教师不去钻研教法,不去挖掘教材,而是抄现成的教案,学校不鼓励教师自己写教案,而是图教案外表的整齐划一,以博得检查者的欢心,这样教师固然省了不少力气,学校固然可以把管理做到步调一致、井井有条,可是教育却掺了不少水分,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吗? 二、虚假的教学研究 为了突出某校在教改方面有“显著”成绩,一些学校常常申报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项目。为了使这些项目通过检查验收,往往一节验收课要排练十几天。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听,听课教师还要一遍又一遍的纠错,生怕出现纰漏,直到学生将教师讲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师生配合默契方可罢休。为博得好评,把教育变成排练节目,把讲课搞成演戏,不知要演给谁看?其实假戏永远真不了。 笔者听了许多小学的课,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总能对答如流,仿佛全体学生都是神童。平时一些“学困生”也完全成了“尖子生”,课堂上教师还装模作样地表扬:“你很棒,你马上会走出困境。”实际是这样吗?笔者调查了许多“学困生”,他们说,是老师硬逼着他们背会,而且课堂上不许乱说。这种“创新教改”难道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吗? 在“应试教育”的作祟下,一些学校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肆无忌惮地大搞“应试教育”。频繁考试、次次排名、回回张榜、屡屡请教家长、常常奖罚教师。在这种压力下,教师们便把矛头指向学生:大搞补课,大上晚自习,大留作业,书山题海累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而且为了彰显“素质教育”,还要求学生对外口径一致,不能给学校丢脸,如果上级领导问起就说我们不补课,作业也不多。这种虚假的教育不但有损孩子身体健康,而且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教会学生老于世故、勇于说谎,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笔者几年来从事教育工作耳闻目睹的事实。这确实需要我们深思!只有杜绝这些“虚假”的教学,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课堂教育,才会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也才会创造真正的教育成就,教育教学怎能“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