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对称背景下家教后喻特征,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李莹 单位: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
2001年10月10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哈佛与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彭斯,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三人利用不对称信息,为广泛的市场理论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1]用经济领域中的例子来说,当卖方对产品了解较多,而买方对产品了解较少时,就会导致低质量产品驱逐高质量产品,其结果是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结果。由此可见,信息对称就是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基本保持平衡。
教育信息化使教育环境成为信息对称的新环境。信息网络化使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机会变得平等,这种平等使人们处于信息对称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权利的平等促使后喻文化时代迅速到来。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曾经指出,人类发展的历史将经历三种文化:第一种是前喻文化,这种文化以传递经验为基础,老年人的经验特别有权威,后代人必须向前代人学习才能生存;第二种文化肇始于“前喻文化”的崩溃之际,称为“同喻文化”,这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指人们在互相学习中生存和发展,谁的技能高就以谁为师;第三种文化是后喻文化,即老一代必须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
在农耕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化不发达,信息获取渠道少,晚辈不仅承袭长辈的知识,也承袭长辈的文化模式。因此,在农耕社会,前喻式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这种教育强调以老为尊、以老为师。进入工业时代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长辈们不再是事事精通的行家里手,不能为晚辈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一代更多以新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楷模,同喻方式的文化传递得以产生。走入信息社会,由于年轻人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更快的掌握能力,因而比年长者有更多的获取信息的优势,这为他们“指导”年长者提供了可能。在这种环境下,年轻一代让他们的前辈“清楚和明白”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社会现象广泛出现了。掌握在年轻人手中的网络把人类带入了后喻文化时代,这是一种与“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后喻文化是信息社会的文化形态,它强调以青年为师,更多的着眼于未来。
二、信息时代家庭教育的后喻文化特征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范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结束了前喻文化的漫长历程,使人类在“并喻文化”匆匆驻足便过渡到了“后喻文化”时代。在为人父母者“后生可畏”的感叹声中,家庭教育日见明显地具备了“后喻”文化特征,表现为:
1.知识占有地位的变化。如果说,15世纪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贵族对知识的垄断,那么,信息技术的应用部分瓦解了父辈对知识的绝对占有优势。以往社会变迁缓慢,信息量少,信息大多是由年长的人由单一渠道发送。人们在年轻时学到的东西可以用半辈子甚至一辈子。而如今,网络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和风驰电掣般的信息更新速度向人类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青少年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获取父母占有的或还未曾占有的知识,父辈的“老皇历”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显得无能为力,传统环境中家长的知识权威形象走到了历史的边缘。
2.思想观念影响力的变化。以往,青少年在家中参与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即和长辈之间的交流更多表现为接受长辈思想观念影响的单向交流。随着网络走进家庭,青少年通过聊天、发E-mail、登陆BBS、玩游戏等多种方式与不同的人进行互动。他们一边频繁变换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扮演角色,一边与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谈古论今、交流思想。在多元方式的思想灌溉下,青少年对父母思想的单一接受成为历史,这使得父母对青少年思想影响的权威消失。
3“.文化反哺”广泛呈现。“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青少年总是代表着希望,他们由于没有先定的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因而思想更开放,感觉更敏锐,接受新事物更容易。如今的世界瞬息万变,据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推测,人类的知识在17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则是每5年增加一倍。至于目前,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2]知识的快速更新使成年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念失去了权威的解释力,而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表现了出来。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反哺”很自然地出现了。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化反哺”就是指在疾速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其实质是青少年文化对成人文化的积极主动影响。[3]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人们身边,“文化反哺”已不是什么“稀奇景观”。孙子教奶奶用自动取款机,儿子帮父亲做多媒体课件,父母从孩子口中听说网络购物、蓝牙通讯……年长一辈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常表现得不知所措,只能感叹社会变化实在太快,而青少年在家庭中总是扮演弄潮儿的角色,他们将各种新鲜物领进家门,带领父母、祖父母们走进数字时代。
三、后喻文化时代家庭教育新框架的构建
1.更新教养观念,消除数字鸿沟。“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的通俗说法并没有错,但家长必须清楚,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已经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调整好心态去适应新文化。信息时代的家长,其不安往往甚于热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成年人由于受传统经验和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对各类数字产品尤其是网络的了解不够。面对孩子在电脑前的熟练操作,既对孩子“领进”家门的新事物感到陌生,又为新事物将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而担心,还为自己这么快就不再胜任孩子老师而感到失落。为消除这种现象,家长应主动接触网络,消除数字鸿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孩子在做什么,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善于倾听,当好“精神园丁”。美国家长见到孩子第一面,常用语是“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孩子滔滔不绝讲起的,也许是知道了一种昆虫的名字,也许是新交了一个朋友。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话可能显得幼稚,但在孩子心目中,这些事却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在我国,许多家长在孩子说出一个坏消息时就批评说教,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使他们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中断交流。家长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学会与孩子交谈,以便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才有可能做好孩子的“精神园丁”。获得精神关怀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自信心、安全感和乐观稳定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有可能伴随他们的一生。#p#分页标题#e#
3.允许青少年扮演家庭角色。观察周围的家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实的问题已经摆在人们面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青少年自小获得更多的物资享受,家长们唯一的期望是孩子能学习好,将来考个好大学,而不要求他们为家庭做任何贡献。家长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感受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而且渐渐丧失了责任感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丰富的思想,他们更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希望在长辈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家长们要为孩子提供扮演有价值的家庭角色的机会,与他们商量某些家庭事务的处理方式,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在将来更从容地走向社会。
4.创建学习型家庭。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创建学习型家庭。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每个家庭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学习型家庭的基本特征为:自主学习、全员学习、生活化学习、共同分享和共同成长。在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中,家长有建构学习环境的义务,即配置一定的学习设施并创建民主、温馨、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学习型家庭不仅应该是现代社会家庭的形态和特征,也是健康家庭的重要标尺。学习型家庭的亲子关系是平等的,两代人互相影响,重视精神分享氛围的形成。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成果与喜悦,一起分享困难与忧愁。这样的家庭将更加温馨,这样的家庭所培养的孩子将更懂得尊重、理解和关爱。
四、结束语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信息时代,青少年更是以其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敢于怀疑权威的锐气,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父母们一方面要利用自己成熟的判断能力和信息过滤能力为青少年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向孩子学习,积极主动地创建学习型家庭并掌握好与孩子交流的艺术。这不仅是培养更多青年才俊的要求,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