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教学中创新与传承的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文学教学中创新与传承的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现代文学教学中创新与传承的分析

一、当前中国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和现状

曾经创造出一大批思想精英的中国当代文学,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中对人文教育的弱视程度越来越突出,课时的急剧压缩,因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应用性学科教育的过渡偏重,在教育内容上围绕“市场”变化来调整,如英语、计算机的学习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同时,快餐文化的盛行,使得大学生对浓厚的、高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书籍被弃之不顾,大学生人文环境教育的学习氛围日渐淡薄,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往往更倾向于实际了。与此同时,面对严峻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环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得不到有效的改观,很多教师仍然将生动活泼的当代文学作为一堆已故的知识现象,而无法注入新的思路和灵魂,来激发中国当代文学对学生的生命启发和审美想象,更不去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人文体验和人格心理的构筑。中国当代文学的核心是建立在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基础之上,从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学思考中,将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进行联系起来,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转移到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的塑造和建树上,以结合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期许,并从大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出发,将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熔铸于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上,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站稳脚跟。

二、开展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中国当代文学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基础的专业课程,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对高等教育中的文学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发生了改变,为此,必须审慎对待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际,认识到其必要性。

1、现代本科教育的目标发生了改变

近些年来的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大学教育由最初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对人才的教育目标也由过去的专业人才转变为“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强调对人才的通识教育和素质能力教育,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对选修课程的增加和实践环节的推广比较多,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课时只能给予压缩减少,因此,如何更好的在现有的课时下实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有效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2、现代本科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生改变

从上世纪的 80 年代的文学高潮的蓬勃发展,直至 90 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国人民对突入其来的各种价值观和思想的无所适从,而引发的文学边缘化现象,同时,高校扩招的深入,高等教育教育目标的转变,对生源质量的调整等一系列现象的影响下,原本喜欢文学的大学生在种种文化现象的影响下,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面对繁重的文本阅读任务,要么放弃,要么草草的浅读或读简本,不仅难以实现对当代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更难以从内心形成正确的当代文学的学习态度。轻人文、重应用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很多学生将时间花费在考证和考级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大量的文学经典,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带来重大的冲击,也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3、现代教育理念的复杂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似乎可以活跃人们的思维,增强课堂的教学活力,而这些五花八门的理论势必要对基础性课程的知识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特别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些批评方法,不仅给我国的当代文学带来了不统一的现象,也使得教师的在教学中出现难以适从的迷惑。为此,教师在当代文学教学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

三、推动中国当代文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

1、必须从提高理论素养的角度来实施当代文学教学创新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必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结合当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淡化“史”的角度来进行选择性的讲解,比如结合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以及对文学的贡献和地位等,侧重于对文学作品和作者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阐述,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嬗变的因由和特色。同时,对于必要的文学历史部分,也要给予必要的讲解,比如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等,需要进行专门的讲述。为此,既能够突出当代文学的文本性又能够彰显其历史性。同样,在对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时,还要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中理解作品的深刻涵义,也就是说通过文学知识或现象,来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在联系或基本规律,以促进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现象进行统一起来,能够结合作品的艺术构思和意蕴来强化文学作品的理论高度,进而概括出文学艺术规律性知识。

除此,还有结合当代文学作品的学术性价值,文学作品的产生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或历史相联系的,为此,在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借助于各类文学评论思想和理论知识,来针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展开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思维,应用到教学中,就是要结合最新的文艺理论和方法,来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剖析和界定,并从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理论背景下来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同时,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要从不同的专题性研究中来客观全面的将研究的方法和标准呈现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2、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来弘扬当代文学的文学性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其文学性,来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从当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学魅力、文学审美等方面来突出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注重从文学作品中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对人生的感悟能力,从对文学作品的品味中来反复咀嚼作品的生命力和魅力,而不能够像文学研究一样过分强调文学作品的定性分析,讲求所谓的文学操作性,不仅扼杀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意趣,还阻碍了大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学价值的吸收。同时,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文本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跟随作者的心一起来感受文字的意蕴和情趣,并从阅读中来加深对课堂教学的印象和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外延的理解。为此,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要给予大学生一个必读书目,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的作品中来进行探究性阅读,并从中提出重点部分或要点,强化学生的阅读作品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吸收和总结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并以此作为学科课堂教学考核标准之一,以得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教学目的。#p#分页标题#e#

3、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教学,更多的是从文学作品中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态度和情感,大学不是贩卖知识的商店,文学是诉诸于心灵的东西,好的文学是人类对人生、对命运的一种思考,更是对人的价值、理想、追求、信仰,以及自我实现的一种精神颂扬。为此,中国当代文学在教学中,更应该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世界的态度上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从经典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引导学生向善,从中挖掘出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四、推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措施和策略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引导和启发

文学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积,而是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展示,为此,在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不能简单的从知识的灌输中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进行分段的、循序渐进的启发和引导。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主动性来出发,将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向对文学兴趣的追求上,从作品所阐述的文学意义和价值上来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并从中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感受。既要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给予文学作品的剖析和解读,又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从生活的角度来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的理解。

2、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传播带来无限的生机,也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方式的革新和发展,为此,必须建立起适应现代网络教育发展条件的多媒体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从多渠道、多方面的来增进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比如通过资料查询、分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欣赏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3、从教学评价和综合考核的角度来革新教学目标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和综合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来说同样重要,为此,在传统的当代文学课程评价的基础上,减少所谓的死记硬背的环节,而更应该体现出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自我人格建树的影响,并从对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中,来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何成就一个具有优秀人格、有活力和上进心的大学生。

五、总结

总之,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从中来启发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灵魂注入到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人文世界”,并从中体验到作品的真谛,以促进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学生的理性人格,锻炼学生的超卓能力,实现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来育人的目标。

本文作者:郭涛 单位: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