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语言修养教学研究方向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语言修养教学研究方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语言修养教学研究方向

本文作者:张泠 单位: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

一、引言

大学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以后,其课程逐渐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复旦、北大为首的名校,相继进行着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近些年来,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语言交际能力是最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近些年,关于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日渐多起来,但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如何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以及如何提高口语交际的外在语音形式———普通话水平上。实际上,语言交际能力浓缩了人的综合素质,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是一个人在运用语言的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感情、态度、思维、知识、表达等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综合水平。大学生通识教育之语言修养教育研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现状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语言修养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找出影响语言修养的关键因素,研究语言修养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教学形式,为开设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课程探寻路径。

二、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现状

语言修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这一课程做好做精,保证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已有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呈现单科、单论的单一化倾向。

1.对《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教育部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并未做硬性规定,但鉴于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便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以此作为话题的探讨和研究也持续不断。(1)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作用和意义的探讨。研究者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而《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语文》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成果。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高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2)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思考和建议。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正在被边缘化,处境尴尬。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陈旧,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循规蹈矩。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强制性地将《大学语文》定为必修课势在必行。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师自身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怎样让课堂生动起来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对《口语交际》课程教育的研究。鉴于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口语交际》课,对该课程教育的研讨也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调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高低与职场成败的关系。随着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全面走向市场化,在强手如林的人才竞争中,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将难以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2)分析影响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口语表达往往心存谨慎,“君子敏于行讷于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级学校一度荒芜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育培养,尽管近些年情况有所改观,但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居多。(3)探索大学课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为切实保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学课堂应以多样化教学模式取代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具体情境中,师生互动,以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带领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在不同的口语交际场合,让学生得到锻炼。

3.对《普通话》课程教育的研究。普通话是我国的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运用普通话进行人际沟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说好普通话当属义不容辞。

4.对《应用写作》课程教育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对《应用写作》课程重要性的再认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需要重新明确。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大学生应该坚守认真诚实的治学底线,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再探索。在多数高校,《应用写作》的课时量通常为一周两节(文秘一类的专业除外),在课时少、见效慢、教学难度大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示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应用文的写作规范;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实训空间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阅读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文学阅读缺失将会导致大学校园人文素养的整体滑坡。与此同时,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也随即多了起来。其主要观点是:(1)强调文学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奠基性作用。(2)对大学生疏远文学阅读主要原因和后果的分析。(3)探讨提高大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方法。

(二)新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对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的新思考

在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我们发现,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语言类课程设置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乃至未来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做法上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整体上的综合构想和实践。我们常常根据一些可感性较强的显性因素来衡量一个人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但它的形成却是一个隐性的日积月累地汇集多门知识的过程,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注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问题。以应用文写作为例,如果学生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又如何谋篇布局写出文通字顺的文章?再比如,即使能说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但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表情达意缺少文化底蕴,又怎会给人留下语言修养良好的印象?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p#分页标题#e#

1.语言修养教育的价值定位。语言修养是人文素养最直接、最显性的表现,在多年重科技轻人文、重理工轻文史社会观念的影响下,高校的语言修养教育备受冷落。一名专科生写不出一封格式正确的书信,一名本科生写毕业论文需要到网上七拼八凑,日常交谈常常失礼,招聘面试频频出错……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或缺失,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议论的社会话题。在“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高校语言修养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于以下几点。(1)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民族复兴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重视并不断提高语言修养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文化强国,首先要文化强民,高校进行语言修养教育,绕不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人文因素。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滋养下的语言修养,是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人文储备。(2)高校重视语言修养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语言修养已成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语言文明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大学教育理应站在社会文明的最前沿,以提高包括语言修养在内的人文素养为要务,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3)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如果拥有了良好的语言修养,一个店主可以凭此招揽更多的顾客;一个律师可以凭此吸引更多的诉讼当事人;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也可凭此联络上下级感情,寻求展现自我的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开辟更多发展自我的空间。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帮助我们筑造成功的人生。

2.影响语言修养的因素。既然语言修养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那么影响语言修养的因素就不会是单一的。从根本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1)逻辑与语言修养。语言是离不开思维的,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组织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而思维是逻辑的研究对象,同时,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混乱实际上就是逻辑混乱。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形成高水平的语言修养。(2)文学与语言修养。高水平的语言修养离不开审美观照,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涵养语言词汇,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审美品位,开阔知识视野,提升人生境界,从而为提高语言修养提供可靠的保证。(3)人格与语言修养。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质、性格的不同会带来人格的不同,而不同的人格又会使行为方式产生差异。“气以实志,志以定言。”既然语言风格是受人格特点制约的,那么,要想拥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就有必要了解自身的人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培养最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4)普通话规范与语言修养。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普通话说得怎样是衡量其语言修养的最基本标准。在求职场上,在谈判桌上,在法庭上,甚至是表白爱情的花前月下,东拉西扯的旅游途中,会不会说普通话,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大不相同的。(5)口语交际与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是在语言交流中得以体现的,提高语言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文明、和谐地与人交流。在不同的口语交际场合,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技巧也不尽相同。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语言修养和口语交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提高语言修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而口语交际又会反过来督促语言修养的提高。

3.进行语言修养教育的途径。(1)营造重视语言修养的环境氛围。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文素养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氛围,人人都以拥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为荣,就势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其认知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对语言修养的重视由被动变为主动。此时,语言修养教育的开展才称得上是水到渠成,教育效果也会事半功倍。(2)编写并使用复合式教材。复合式教材涉及到众多课程内容,在授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不免让人产生面面俱到却又面面不到的顾虑。语言修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课程重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为其讲解影响语言修养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传授提高语言修养的方式方法,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3)采用因材施教、多层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多层次教学方法是指在对学生的语言面貌基本了解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多个层次,并为每一个层次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灵活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优者更优,缺有所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言修养水平都能循序渐进地得以提高。

三、结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学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从最初的9.8%已增到2011年的26.2%,人们在欣慰之余,也在思考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通识教育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因为它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在国家做出“文化强国”重大战略调整的大好形势下,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研究,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语言修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人文素养高低最有说服力的代表。语言修养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企盼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能够抛砖引玉,引来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期待各级高校能切实重视并开设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