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心理教育研究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校心理教育研究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校心理教育研究思考

本文作者:李霓霞 裴璐 单位:巴音学院基础教学部

职业院校学生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群体,肩负着国家现代化的希望。人才素质不仅仅是体力、智力和技术、技能素质,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心理修养,亦即情商素质。这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更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了准确掌握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就业、创业的思想、心理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课题组以所在的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平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除了日常与学生谈话交流和开座谈会以外,我们在不同的系、专业和不同民族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96.1%。调查情况如下表:根据以上问卷调查情况及我们平时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以及上课了解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主流是健康的。特别是经过入学教育和思想教育,96%以上的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98%以上的学生对前途有信心;80%以上的学生认识到要赢得成功人生,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95%以上的学生对就业有了信心,77%以上的学生愿意毕业后到基层工作;77%的学生对终身学习有了认识,85%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社会实践;81%的学生愿意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88%的学生体会到做好事情是一种享受;75%的学生有幸福感,心情快乐;80%的学生认为助人为乐是幸福的;88%的学生乐意与人合作,98%以上的学生喜欢和不同民族的同学交往;90%的学生关心天下事;77%以上的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命运,83%以上的学生愿意为弱势群体做点事情;94%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非常重要,96%的学生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88%的学生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84%以上的学生对爱情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懂得失恋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从调查结果我们也看到,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思想、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在自我悦纳方面,82%的学生对“天生我材必有用”仍然缺乏信心,对个人优点、长处认识不足,自我悦纳心理不够,有的自暴自弃。在人生目标规划方面,大部分学生虽然认识到人生需要有规划,但是92%的学生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90%的学生还没有做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方向不明,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学习求知心理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95%以上的学生仍然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存在不同程度的恐学、厌学心理。一些学生存在混文凭心理,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对待工作、做事的心理,1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12%的学生没有体验到做好事情的成就感,13%的学生觉得做事、工作很辛苦,10%的学生表示一做事就烦,应付了事。在就业、创业心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就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是等、靠学校、父母给找工作;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对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资福利期望值过高,22.4%的学生不愿意毕业后从基层工作做起;95%的学生没有创业的心理准备,11.4%的学生觉得创业是不可能的事情。维吾尔民族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对就业没有信心。在道德心理方面,4.8%的人缺乏道德感,2.8%的学生认为道德是虚伪的;1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反映了青少年道德感困惑问题。

在幸福感方面,近83%的学生表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11.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命运太苦了,18.5%的学生对当今的社会很不满。在人际关系方面,13.6%的学生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18.8%的学生不认为助人为乐是幸福的;1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乐意与人合作;76.5%的学生有报复心理,这个问题是严重的,反映部分学生感情冷漠,人际关系紧张。在胸怀、境界方面,22.8%的学生对“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命运”持否定态度,16.8%的学生对“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认同;15.2%的学生表示只关心自己的事;12.4%的学生认为“爱祖国、爱人民是虚伪、唱高调”。这说明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精神境界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和大爱胸怀。在恋爱心理方面,13.2%的学生表示“恋爱只是一时快乐,不为婚嫁”;16%的学生对“失恋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不认同。分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社会原因来讲,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涌现的新思想、新潮流,给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我国的社会转型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导致了文化多元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现代人精神支柱的缺失,致使职业院校学生淡化了信念、信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突引起内心困惑,在人生价值目标的取舍上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这些冲突使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复杂而迷茫。同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等现象也给学生很大影响。边疆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不少来自于落后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家庭,家庭的困难、家长的情绪给予学生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压抑、怨愤甚至对抗情绪。

从家庭和个人原因来讲,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比较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依赖思想、自私自利、享乐思想比较严重,感知不到国家、社会、家庭对自己的关爱,认为社会、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另外,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小学时期文化课学习成绩不优秀,得到的赞赏、鼓励较少,受到老师、家长甚至同学、亲友的批评、指责较多,人际关系困惑,逆反心理较重,情感比较冷漠,自我封闭倾向较重,甚至存在发泄、对立、反抗、迁怒、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等心理危机和行为。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讲,目前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未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情况的需要,大多数教材未能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内容体系,缺乏对教育对象的深入了解,难以真正实现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教育、教学方法上还未能彻底转变传统的三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小,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因此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理想,未能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有针对性地真正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设计心理素质训练活动,#p#分页标题#e#

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思考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对人类的认识更加成熟,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的重大进步,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这一精神和职业教育的要求,我们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职业院校的课程必须进行颠覆性改革任何教育的内容、方式必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否则,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不负责任,是对教育对象的不负责任,也不会有实际效果的。职业院校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硕士、博士,更不是培养专家、学者和研究员,无需所谓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强调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因此,对每一个学科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学习是不必要的,必须缩短理论学制,打破学科体系,对原有课程、教材进行颠覆性改革,这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取向。作为职业院校德育的重要学科如思想道德课、心理健康课、职业指导课等也必须进行颠覆性改革。

(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融合在一起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是目前科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与职业指导工作者应该开展合作研究和教学,进行模块式教学,既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员,又可以提高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向性,道德教育具有规范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细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为重要内容,是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表现为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等,这些都是大学生从小就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人们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而是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职业人,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高薪就业。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系统全面地学习各门学科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只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融为一体,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思想、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提升以职业素质为重点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使三者成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构建以职业心理培养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果。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心理、大爱心灵的高素质劳动者、管理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心理和大爱心灵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教材改革是最根本性的改革教学是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材改革是德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不少德育工作者在教材改革中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德育教材仍存在科目繁多、自成体系、互相重复,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较强,而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是精深有余,实用不足。教学方式也尚未完全摆脱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灌输式模式,对解决目前越来越复杂的学生思想、心理问题仍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教材改革迫在眉睫。教材编写者必须是专家与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深入了解学生的教师相结合,在深刻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遵循求真务实原则。按照学生的真实需要,编写学生听得进、记得在、用得上的教材。教材要具有开放性,让广大师生有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各学校实际进行改革、补充、丰富、完善的余地,适应不同情况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补充新内容、新案例、新材料,体现最新发展动态。

(四)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要以“让学生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为出发点和立脚点,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规律和接受能力,从学生实现成功人生的愿望出发,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谈学生渴望了解的实际问题,把教育的艺术同心灵的需求和谐的统一起来,实施浅显易懂、智慧而又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学生知心的朋友,心灵的园丁,就业的参谋,人生的导游。让学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完成心灵的选择,走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途径”的原则,设计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要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提供大量发人深思的案例、资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在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中实现感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以生动感人、真实可信的事例增强其亲和力、吸引力、震撼力,使学生通过道德理论、知识的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道德素养,外化为自觉行动、习惯,升华为道德素养,有效解决“知”、“情”“、意”“、行”“、升”统一的问题。

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根据以上思考,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改革探索,设计了“自信篇”“、规划篇”、“学习篇”、“道德篇”“、境界篇”“、人际篇”、“幸福篇”、“爱情篇”、“职业篇”“、就业篇”等十个模块。第一年是打好成功人生的基础,主要实施“自信”、“规划”“、学习”“人际”方面的教育,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是走向成功人生的关键;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实践学习、技能学习,这是成功人生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成功人生的保障。第二年通过“道德篇”、“境界篇”、“幸福篇”、“爱情篇”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让学生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第三年,在学生实习前通过“职业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做好每一件事”的人生态度,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职业人;在就业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创新思想准备,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在每一个模块中都设计了阅读、欣赏、自测、反思、讨论、演讲,唱歌、演小品,写心得体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心理素质。这个设计在不同院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检验,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