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前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陈君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民办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悄然兴起的一支新生的最具活力的高等教育力量,它对于弥补政府教育财政不足、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加速和规模的扩张,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如何防范和化解办学风险,实现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界和办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执行校长李钊博士对这一领域作了系统地探索和研究。作为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已于2009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在著作中,李钊教授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大量翔实而权威的资料,主要运用了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对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做出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对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研究和办学风险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书构思新颖、论述全面、客观真实、见解独到,是一部全面研究民办高校风险问题的创新之作。综观全书,该书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征。
一、研究思路的新颖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该书以分析现状、阐发理论、服务现实为运思方向,以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现状——风险成因——风险防范对策这一逻辑关系为明线,以民办高校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博弈为暗线,借鉴公共管理理论,在全面剖析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类型、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民办高等学校防范自身风险的应对之策,深入探讨了政府在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中扮演角色及其履责路径,从而形成了研究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问题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和表现风格。基于这种思路,该书安排六部分内容:第一章作者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在分别阐述一般意义上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本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定义、特征。第三章透过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五大主要风险,即市场风险、管理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教育质量风险与政策风险。第四章从内外两方面剖析了我国民办高校风险形成的原因,深刻指出: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及社会歧视与偏见是我国民办高等学校风险产生的外部成因;融资机制不通畅、办学理念不科学及内部管理不规范是我国民办高等学校风险的内部成因。第五章从办学理念、财务管理、教育质量、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学校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为防范办学风险、实现学校健康发展所应采取的对策。第六章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中的政府责任,深入探讨了政府责任的内涵,分析了政府在民办高校风险防范中履责路径,深刻指出:引导观念转变、实施科学规划、完善法规政策、建立财政资助、强化宏观监管、提供运营服务,正是现阶段政府责任中最为核心和最迫切的内容。
清晰的研究思路,充分彰显出作者深刻的理论思维素养和探索力度。该书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而且研究方法有突破,风格表现有特色。李钊博士在撰写过程中,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式,对20多所知名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归纳总结了这些民办高校在防范办学风险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又将美日等国私立大学成功经验贯穿于对我国民办高校风险防范机制的主题研究之中,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民办高校为防范办学风险所实施的发展策略,以及政府在防范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相应责任与履责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该书运用了10余个案例、20多个图表以及大量的数据来论证其观点。通过这些数据与案例,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的实况,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他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个案,阐述了文化建设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指出:如果仅仅从风险防范本身来谈论民办高校的建设,那是浅层次的,是很不够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民办院校的风险来自它文化的贫弱”,因此,民办高校强大起来、昌盛起来,根本在于它逐步且迅速积厚的文化,“厚重的文化是学校化险为夷、走向稳定繁荣的磐石”。正是作者坚持了纵横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该书给人以通达、信服之感。
二、研究视角的开拓性和理论观点的创新性
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该书又一特点就是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的创新。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在日益深入,当前主要集中在民办高等教育组织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意义、现状、趋势及对策等方面研究,以及民办高校产权、政策等专题性研究,而对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日渐积聚的风险问题,学术界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该书将风险防范管理理论引入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管理领域,并运用风险防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发生、性质、特征、成因及其防范策略。这种研究无疑有利于弥补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丰富和拓展了民办教育的研究领域。
该书不仅视角新颖,还提出了较多的创新性的观点。比如,著作透彻分析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特征,深刻指出:与营利性企业的经营风险相比,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既具有一般性风险的共同特性,如风险的客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双重性、潜在性等特性,但作为非盈利性的高等教育组织,民办高校更多的是有着与企业风险所不同的自身特点,如更为严重的危害性、急迫性、复杂性、社会敏感性、群体性;与公办高等学校不同,民办高校是一个自筹经费、自负盈亏、自主办学的顾客支持型高等教育机构,这种特殊的发展道路与生存方式,决定了现阶段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更易遭受更大的风险。又如,该书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全面论证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中的政府责任,深刻地指出,民办高等教育同公立高等教育一样,是天然的公共部门,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容放弃其责任,应充分发挥好其“引导者、规划者、创设者、监管者、资助者、服务者”的职能,着力打造风险监管机制的共享平台,真正成为当代社会风险的最后守护者。这些分析以新观点和新见解为民办高等教育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为学术前沿增添了一些亮点。#p#分页标题#e#
三、理论研究的求实性和政策指导性
科学的理论研究既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服务于社会实践。伴随着民办高校快速发展与规模的迅速扩大,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日渐凸现。以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为例,1991年以前,陕西批准成立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7所,合并、注销5所;1992年—1996年,批准成立101所,合并、注销27所;1997年—1999年,批准成立34所,合并注销33所;2000—2002年,批准成立10所,合并、注销31所。从1984年的第一所学校开始至今,平均办学年限只有9.7年,而且最近几年机构合并、撤销数量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从1992年到2002年,陕西省共批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45所,合并、注销91所,倒闭的比率为62.75%。此种情况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据民办教育网和全国民办高教委2001年的一份总数为1134家的全国民办教育机构名单的跟踪调查表明,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学校停办或无法查询。2003年民办高校比2002年减少了100多所。1996年5月18日,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这是20世纪中国民办高校的盛会,共有400多所民办高校出席了这次大会,而到2002年,当年与会的400多所民办高校仅存40所。随后几年,民办高校倒闭事件不时在各媒体上出现。时至今日,仍显示出逐渐增多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江苏培尔学院倒闭开始,民办高校的兼并在民办普通高校中已初露端倪,如四川天一学院、上海东方文化学院、北京燕京华侨大学、海南卓达旅游职业学院等已先后被其他院校兼并。民办高校的倒闭和兼并,似乎有从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向民办普通高校蔓延的趋势。民办高校倒闭和撤消数量的上升趋势,从一侧面说明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在日渐加剧。民办高校的运营困难或倒闭,虽是市场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也是民办高教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优胜劣汰;但是,民办高校从事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其运营困难或倒闭,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事情,还涉及到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如何化解和规避这些风险,成为民办高校投资者和管理者面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重大问题。李钊的《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这一著作,抓住民办高校日益凸现的办学风险这一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而又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它不仅运用了足够的数据与案例来深度阐释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产生、构成要件、影响因素等问题,还用很大篇幅着重阐述了基于理性思考之上的防范办学风险的应对之策,构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方案。这些应对之策与方案,符合民办高校办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为现实服务的强烈意识及责任感。该书还有一个重点特色,那就是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中的政府责任,彰显了理论研究的政策指导性。
著作深刻分析: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保护者,政府理所当然应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承当起自身应有的责任。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民办教育积极外部效应的产出,限制消极地外部效应的产出;同时,弥补市场调控的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和市场落空,更好地保证民办高等教育的事业性与公益性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指出,政府在防范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方面,应切实履行起观念引导者、宏观规划者、制度创设者、运营监管者、经费资助者、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为民办高校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值得注意,作者为了充分论证民办高校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结果,广泛运用比较研究法,将私立大学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做法与效果有机地融入其中。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大外部问题是立法、执法都不充分。基此,作者呼吁不断完善民办高教法规政策体系,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化解民办高等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和风险。毫无疑问,此书对于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从而为政府更好地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出改进方向。通过此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更好地认识民办高校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政府对民办高校发展的职责所在,从而以高度的责任意识积极创造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环境。
总之,该书是一部探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力作,其学术性、对策性均较强,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具体的现实可操作性。相信该书的面世,会带给读者一份惊喜和收获。当然,作为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尚有一些问题还需要作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例如,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问题,民办高校突发性事件带来的突变性风险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