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人文教育提升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校人文教育提升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校人文教育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耿国丽 白尉华 李静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1人文教育释义

人们通常所谈到的人文教育,有两种含义:人文主义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我们这里所讲到的人文教育,广义而言,与人文主义教育相渗透,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狭义的人文教育则将目光仅仅投注于人文学科,指将人文学科通过在学校的知识传授,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事实上,无论广义亦或狭义,这种教育的实质都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都是涵养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文主义教育是对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判断,以求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上各种复杂问题;人文学科教育对人的这种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对于心灵的震撼,对人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对人性的提升与人格的塑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但是人文教育是基于理解、释疑、反思、体验、感悟等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之上,又由于它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实验、量化,导致它不可能被纯粹客观地加以描述和分析,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收到良效。

2国内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完善的教育是由人的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组成的整体,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盛行,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逐渐消解了教育的本质。知识的教育、专业化教育逐渐占据主导,人的教育就被大多数院校所忽略。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它是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但是一味追求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不重视人的价值、人的精神培养,人的心灵世界就会出现缺失。我们常会听到不少院校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情绪易于冲动,也有的不善于与人团结合作,常为一点小事与同学争吵、打架、伤人,而被校方处分,甚至开除。从根本上说,这些学生没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现实生活的严酷估计不足,他们也不知道在挫折面前进行自我调整、平衡心态,从而酿成很多惨剧。即使有着较强的人文学科文化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都不免会有诸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丧失人性的疯狂之举,清华学子刘海洋幼稚、残忍的伤熊行为,那么单一的理工学院由于人文蕴涵存在先天不足,人文情怀的相对薄弱,这样的悲剧如果会重蹈覆辙,那么就不再仅仅是学校精神心理行为教育缺失的个案了。

任何一个成功的现代国家,它的基本创造力无论如何也要来自内部,它的智慧源泉是自己的文化精英,来自它的大学。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提供实用的人才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给予全社会思想、理念、智慧上的全面指引和凝聚,这就是人文教育的价值。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但是清醒的美国人明白,他们离真正的强大还有距离,因为美国缺少深厚的大学文化中心,缺少土生土长的的科学家,多靠引进,后继乏力,所有高端的文化成就全部来自欧洲。于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开始按照柏林大学模式重建他们的大学,大量吸取欧洲文化精英,迈出了成就世界经济强国坚实的步伐。五十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美国人发现他们的大学教育仍然脱不掉实用主义的长尾巴,于是更强调基础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大幅改造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设置,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出于自己好奇心与兴趣的探索,而不是功利主义的学习。这才有了后来的研究型大学。我们所熟知的哈佛大学,它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这就是美国人的人文精神。有了这个前提,他们的实用主义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一种理性的保障,直到他们达到欧洲的发展水平,使它成为一个具有内在文化创造力的现代社会。

一所优秀的本科高校的人文文化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而对于新建的民办高校来讲,学校的整体特色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培育高层次的学校文化精神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学生是等待不了几十年的,他们只有三年至多四年短暂的培养时间。常在许多民办高校的论坛上看到自己学校的学生在痛斥学校的种种劣迹,那种语言尖刻的痛快淋漓常让浏览者为之不忍;也多次接触一些在校大学生,问及对学校的评价时,不论学校是否优劣,满意者寥寥,更有恶意诽谤学校者。种种现象归结到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上就是学生的归属感不强,他们不认同自己的母校,学校对于他们毫无凝聚力。勿庸讳言,没有凝聚力的民族是国家的悲哀,没有凝聚力的学生则是教育的悲哀。在这种形势下,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大学生人文教育就不是一种多余和奢侈,而是一种必须。为探讨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实施的可行程度,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人文学科、人文教育的认识、建议及思考。问卷共计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调查样本涉及中专、大专、本科不同的学历层次。

尽管调查的样本还不够丰富,但经过调研,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1)开设人文课程备受学生欢迎。在被调查的百名学生中,有将近75%的同学热衷开设唐诗宋词这样的古代文化鉴赏课,而有87%的同学表示希望每周开设两节有关人文知识的课程,对于学校当前所开设的人文知识讲座,有45%的学生认为较少。可见我们的人文教育是有广泛舞台的。(2)人文知识相对缺乏。在你最喜欢的作家问题上,很多同学在这一问题上犹豫良久,原因是对作家作品仅限于他们中学阶段所留下的模糊的印象,或根本连名字都记不起来,即使知道的也拘限于李白、鲁迅、余秋雨人所共知、耳熟能详的大家。(3)学校应从宏观层面增强人文意识,加强人文举措。对于学校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需进一步做哪些改进工作的,多数学生都说没有意见可以说,原因就在于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有什么意见了,有的学生甚至大喊:人文教育工作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更没意见建议可说。有的学生则讲,学校就没有这方面的工作,何谈改进啊。一语道出我们当前学校存在普遍现象:人文教育严重缺失,我们的人文教育确实是需要探索并改进的。

3强化人文教育的措施

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乎人文教育与民办高校发展的浅见。

3.1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强化人文教育极其重要#p#分页标题#e#

目前新建民办应用型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文娱活动较多,学术氛围不浓、科学精神体现不够,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土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首先营造人文教育氛围。让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在人文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人文讲座。有计划地聘请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大学生进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并以全校人文讲座为龙头,以各院系讲座为补充,整体推进。这类讲座具有内容广博、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涉及面广等特点,也能调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党团支部,开拓人文环境,浓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受到熏陶。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文体设施、服务设施、绿化美化以及人文环境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加强广告栏、报栏、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的建设,并且积极搞好校园的雕塑、雕像、名言、名画等人文景观的建设。这样既能美化校园环境,又能对大学生进行历史、科学、人文教育。

3.2合理科学设置人文课程

课程设置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基础的实施方式,是联系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桥梁,是学生展开学校生活、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载体,合理科学的人文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核心。其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通常归结为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学科。以共同基础课、必修选修课、辅修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等多种形式构建人文知识体系,课程可以由心理与教育、历史与文化、社会与伦理、哲学与思维这五大基本类型组成,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其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邢台职业学院,无论学生学习何种专业,人文教育课程、数学教育至少选择一门,是一值得借鉴的地方。此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开设必要的经典导读课程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人类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化经典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养分。它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它是学生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重要媒介。

3.3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教育认识与实践中有一种误解,以为人文教育就只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毫无疑问,人文学科教育是重要的一面,但不是全部。如果只限于此,那就不仅窄化了人文教育的内容,而且误解了教育本身,如果把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经典著作置于阅读范围之外,就会致使人文教育的对象缺少了必要的滋养成分,其结果对人文教育的开展极为不利,也影响了人文教育的实效。笔者一位教授高等数学课程的同事,每每在讲课前总是讲与课程相关的中外数学家的历史、趣闻。比如当她在讲高数微积分时,会首先讲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莱布尼茨以及牛顿各自独立创建微积分的历史,从而引导学生区别两位大师各自的高明之处。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莱布尼茨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其数学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与牛顿所不同的。莱布尼茨运用数学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因此,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对微积分的发展有极大影响。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位大师创建微积分的历史,使学生在数学领域加大人文素养,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鉴于此,我们必须在人文教育的实践中扩大教育的视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大学一直是作为一种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空间而存在。大学的职责是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独立个体为目标的。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教育,其实就是强调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出的,它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民办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