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资源思想教育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红色资源思想教育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红色资源思想教育思索

本文作者:梁杰华 林天翔 单位: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广西工学院后勤管理处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凝结的思想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以及它们的物化形态。”[1]近年来,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在各高校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涌现了一批学术成果。“红色资源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2]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够延伸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宏观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宏观环境也变得愈加复杂,愈加具有挑战性。从政治形势来看,国际政治形势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也为西方主要资本国家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进行“和平演变”提供了方便。在西方国家“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大学生非常容易丧失自我判断,进而接受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的观点,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满足了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加剧了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需要加以引导,否则个人利益的自发性、离散性将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抵消作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所抬头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从文化形势来看,西方的社会价值取向、文化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等意识形态通过各种途径蜂拥而至,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思路,使高校校园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文化的多元性,各种学术流派、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大学校园碰撞和交汇,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迷失道德理想,丧失应有的道德判断力,淡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从科技形势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从现实环境拓展到虚拟环境,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充斥着大量低俗、迷信、反动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红色资源天然具有育人功能,蕴含着厚重的先进文化,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谋求国家独立、实现繁荣富强的奋斗历程,折射出革命先辈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克己奉公的优良作风。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感染性,提高其实效性,从容应对复杂的社会宏观环境。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高校校园环境挑战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各高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大了和谐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情况。在物质环境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高校纷纷扩大了招生规模。部分高校的校园环境缺少统一规划,硬件环境建设没有跟上,硬件条件严重滞后。部分高校商业化、功利化倾向严重,把学校有限的资源用于营利,高校教育场馆和教育基地被社会人员占用的现象常态化。这都致使高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在精神环境方面,有些高校教师对教书育人敷衍了事,职业道德有所下降,他们片面追求报酬或科研项目的成果和论文的数量,不再花大力气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不注意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冲击下,追求生活上物质的丰裕和高档,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愈加明显。他们把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用于社会兼职或社团活动上,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相当严重;他们不再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而是临近考试了才通宵恶补功课,或者在考试中投机取巧运用各种手段作弊。在制度环境方面,部分高校用简单划一的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制定制度时,高校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个性发展,只是以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制定某些管理制度和规则,及其相应的处罚条例。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制度执行缺位,“人情”、“潜规则”等人为因素干扰制度执行的情况较为普遍。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导致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丧失严重,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响和制约,不利于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德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红色资源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此外,从红色资源中可以总结出榜样们的典型事迹,也可以提炼出凝聚在榜样们身上的精神风貌,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精神、罗盛教精神等。因而,红色资源不仅成为榜样教育重要的现实资源,而且成为榜样教育的有效形式。以红色资源为介体,通过榜样教育,可以纠正高校校园不正之风,引领舆论导向,感化大学生的灵魂,震撼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促进良好校园风貌的形成。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红色资源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素材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塑造大学生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它涵盖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心理、意识以及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任务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性,客观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度。红色资源把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历史画卷逼真地展现在后人面前,生动讲述着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通过红色资源的外显形式,包括革命文物、文献、图片、音像、文学作品、遗址等,红色资源诠释着独特的红色精神:忠贞爱国、服务人民的革命情操;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崇高信念;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严守纪律、忠诚团结的高尚品格;激扬奔放、乐观豁达的情感等。红色资源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可以开发提炼出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在内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4]#p#分页标题#e#

(二)红色资源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素材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更渴望接触、了解社会,兴趣的多样性和中心性非常明显。红色资源形象、直观、活泼、生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紧贴大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思想特点。利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形、音像等各种信息形态的红色资源,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领导形势报告、专家专题讲座、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等。同时,信息形态的红色资源也有利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理论教育法、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等,可以避免直接的、生硬的“说教式”思想灌输教育,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动地对活动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支配和控制”,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此外,红色资源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形式多样,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红色资源为载体,高校可以建构红色旅游、重走红军路、红色资源下乡“、红色寻访”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行”,以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特征,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磨练其意志、促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红色资源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素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素材,就是以环境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环境之中,渗透到高校的具体环境之中,以达到培养成员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他们行为的目的。”[5]红色资源具有典型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蕴。借助校园建筑、雕塑、壁画等各种艺术手段和造型、符号,红色资源能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融于校园物质环境中。“通过一段碑文、一尊雕塑、一个造型、一幅图案,向青年学生展示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历史和感人事迹,无形中帮助青年学生塑造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意志品格,培养出真切的爱国热情和顽强的进取精神。”[6]由此可见,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校园物质环境,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地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的民族传统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给大学生以情感激励和精神感召。红色校园物质环境的建造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着痕迹地提高其思想境界,实现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局面。

(四)红色资源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材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在红色资源中的精神是不同层面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红色资源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思想作风以及精神风貌,它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和本源性的文化内核,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红色资源可以融入高校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经过校园影视、校园广播、校刊系刊、校园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包装后,以方便、有趣、快捷和有效的面目登场,迅速抢占歌坛、网络、宿舍等阵地,成为高校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红色文学、红色小品、红色歌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精神产品,能够满足大学生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形成影响,实现主流政治文化教育目的和效果。“红色歌曲”大赛、红色网站比赛、革命事迹网上报告会、红色作品评比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给大学生丰盛的精神食粮,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寻

(一)以红色资源为导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领导权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教育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7]红色资源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意蕴和深远的价值文化,是引导大学生追寻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的思想源泉,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可以用红色资源的核心文化作为导向,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坚持“红色的旋律”,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领导力,掌握话语权,努力成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领导者和捍卫者。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动态管理和监控机制,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宏观上积极介入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利用政治课堂、主题班会、广播、报纸、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宣传,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积极调动党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通过举办党课团课、完善组织建设等特定环节,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促使大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红色资源的宣传中领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接受红色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以红色资源为引领,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即受教育者,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7]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有着多样性的个性需求。强迫或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红色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大学生同辈群体介绍和传递红色文化的介质。同辈群体是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主要参考系,通过大学生同辈群体对红色文化的介绍和传递,形成了小群体内部特有的价值取向和舆论氛围,促使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思想的提高也由自然状态转入自觉状态,从而实现客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高校通过已接受、理解并内化红色资源思想和品质的人群,逐渐实现红色资源内化人群的扩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此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对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文化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合,合理地制定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在不同的层次上,以不同的方式满足着各类大学生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例如大一新生侧重适应教育,大二学生侧重专业教育,大三、大四学生侧重就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侧重感恩教育,心理障碍学生侧重心理调适教育等。最后,尊重大学生红色资源的自主选择性,实施“按需教育”的方针,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p#分页标题#e#

(三)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管理等。”[7]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针对大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兴趣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红色资源超市”解决。首先,应该使“超市”里“商品”品种齐全、井然有序。即归纳、提炼和综合红色资源的各种教育内涵,建立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意志锤炼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情怀教育、社交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自我保健教育等不同的内容主题,积极满足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大学生在内容选择上更大的自由度。同时,紧密结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当前社会热点,创造性地提升红色资源的文化意境,积极打造品牌栏目和精品文化,开辟寓教于乐的新途径和新平台,探索和构建“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红色资源教育内容体系,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红色教育商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面,高校可以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积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力图实现在校园、社会、网络三个场域教育的无缝衔接。首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红色资源的深入渗透,运用现代传媒手段,综合利用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信息进行课堂思想政治教学,增强红色资源视听效果和感染力,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形成一种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其次,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基地、调研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红军生活、宣讲红色精神等,实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要着力构建红色资源网络学习平台来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设红色资源网站,以网络为平台举行“网上祭英烈”、“经典红歌展播”、“红色图片展览”、“红色论坛”、“红色留言”、“党员在线”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并且形成网络人际互动,在网络人际互动过程中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合目的性。

(四)以红色资源为纽带,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

“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是指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7]红色资源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学校的物质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在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中可以有意识融入一些红色资源,根据学校的实际特色布置一些临时性或永久性的红色景观,让大学生近距离地和红色资源亲密接触,提高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在学校的精神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可以把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起来,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阵地,让大学生在生活中随时感受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以红色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抵御各种腐朽颓废思想的影响。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红色文化,通过开设红色网站、播放革命影片、展示“红色”图片、开展红歌比赛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提升。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通过名家讲座“、红色”论坛、红色资源知识竞赛、红色文化科研立项等学术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认同和学习红色文化的校园氛围;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高校要以红色精神为宏观指导,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并以红色资源为纽带,沟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工勤人员彼此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