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校新生肥胖症调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据估计,全世界有近3亿肥胖症患者,在我国,肥胖症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在14~64岁的人群中,超重人数已愈1亿,而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到2002年肥胖的发生率将近25%[1]。为了解某学院2011级入学新生的生长发育状况,笔者对西安市某高校2710名入学本科新生体检项目中的身高、体重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年龄段的大学生身高体重的分布状况,掌握新生超重和肥胖症的患病率,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减肥、健身、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西安市某大学2011年新入学的2710名本科大学生,年龄在17~23岁之间,其中男生1060人(39.11%),女生1650人(60.89%)。该院为西安市教育局直属的地方性院校,大部分考生来自陕西省(81.40%),其他前3位考生较多的省份为四川省(2.5%0)、江苏省(1.73%)和山西省(1.29%),其余考生(13.08%)基本较均匀地分布在全国其他省份;城镇考生1071(39.52%),农村考生1639(60.48%)。 1.2方法 1.2.1身高体重项目 固定测试人员,测量身高和体重时要求所有被测者着脱鞋、帽,将身高、体重数据记录在体检表上,将数据录入新生档案中。 1.2.2调查内容 学生身高和体重、出生年月、性别、考生来源、家庭所在地。 1.2.3诊断标准 统一使用新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筛查分类标准”[2]。中国18周岁以上人群BMI标准为BMI<18.5kg/m2为体重偏轻,18.5~23.9kg/m2为正常体重,24~27.9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比较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 2.1.1身高分布 学生平均身高为(163.61±8.18)cm,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71.20±5.75)和(158.74±5.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32,P<0.05)。 2.1.2体重分布 学生平均体重为(54.01±9.29)kg,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为(60.03±9.5)和(50.14±6.7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53,P<0.05)。 2.1.3体重指数分布 学生平均BMI为(20.11±2.66)kg/m2,其中男生平均BMI为(20.69±2.95)kg/m2,女生为(19.89±2.4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1,P<0.01)。 2.2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2.2.1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比较 新生超重检出率为6.86%,肥胖检出率为1.25%,合计为8.19%,其中男生为11.13%,女生为6.36%,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5)。见表1。表1西安某高校不同性别本科新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性别调查人数超重肥胖超重+肥胖男106096(9.06)22(2.08)118(11.13)女165090(5.45)15(0.91)105(6.36)合计2710186(6.86)34(1.25)222(8.19)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2.2城乡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比较 城镇超重肥胖检出率为9.99%,农村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7.01%,合计为8.19%,城镇超重和肥胖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9,P<0.05)。见表2。 3讨论 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对增加,肥胖症实质是体内脂肪绝对量增加[3]。通过调查发现该院新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为8.19%,与刘玉梅等[4]报道的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相同,但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低于其报道的14.8%;也低于李立明等[5]报道的2002年我国人群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城镇考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这与城市考生活动量较少、城镇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较农村高有关。 超重和肥胖是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应引起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6]。很多医学证据显示,如果对青少年阶段的肥胖不加干预,任其发生、发展,将来很可能成为高血压、冠心病、代谢性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院应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课、校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合理膳食、科学健身、树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肥胖症的发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