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型课堂建构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物理生态课堂的特征
1.物理生态课堂应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开放系统
一个局部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表现为内部诸多因素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转化;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与外部发生着广泛的物质与能量、信息的交换,即对外部环境而言,该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当我们把课堂看作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的时候,就首先得了解这个系统的各种因素。课堂的构成因素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物质的因素有教室布置、空气光线、教学用具和设备以及作为“人”本身的教师和学生等,心理的因素有人际关系、规章制度、教学方法艺术、教学氛围及舆论等。在课堂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等的传递和发展过程则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流动过程,它等同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教师、学生、教材间的交互作用等都是在这种信息流动过程中实现的。当代课堂,也是信息时代的课堂,要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和利用来自于校园、家庭、社区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息。课堂在教室的布置、设施的配备、人际关系的协调、规章制度的制定、氛围和舆论的营造等方面都必须力求做到有利于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如此,课堂教学才能超越传统的仅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构成的封闭的教学系统,才能使教学从形式、内容、方法等各方面都摆脱单一孤立的困境,才能使课堂从时间上、空间上得到扩展和延伸,为课堂教学彻底走出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最终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开放。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以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的发 生、发展产 生制约和调控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 开 放系统。
2.物理生态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常常被看作是一只空的容器,等待着教师对他的输入,等待着慢慢地被掺满,具体表现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等局限于知识范围的简单灌输与交互作用,这样,学生就总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反复咀嚼过的、变得没滋没味的喈来之食,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长期的被动接受,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极大的依附性,进而使学生丧失自身应有的活力与创造能力。因此,传统的课堂必须实现改观,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大脑不是等待掺满的容器,而是急需点燃的火把;课堂要旨在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激励学生在广泛吸收各方信息的基础上自我发展;教师的工作要从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中解脱出来,转变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多方的条件和资源。在生态化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客体,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学习者,双方的关系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他们都首先通过直接吸收和整合来自于教材及教材以外的信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然后在包括知识、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极其广阔的领域内进行交流、探究,而师生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实现共同成长的。在课堂中,知识本身对学生而言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精神似乎更显重要。
3.物理生态课堂必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人格”,而人格凸现的是人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个性化教育。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必然也必须是学生个性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培养的不是规格化、标准化的人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
4.物理生态课堂要体现共生性与竞争性
共生,是指两种或几种不同生物之间任何形式的共同生活。从广义上说,生活在一起的任何两个或多个种群的联合,由于它们享有共同的生存空间,各种形式的种群间相互作用,甚至竞争,都是共生关系。因此,课堂上竞争和合作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而符合生态课堂要求的课堂必然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合作与竞争的有机统一。
二、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1.构建开放的课堂。(1)教学目标的开放。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要尽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技能,更重要地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完善个性和道德情操的人;(2)教学形式的开放。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讲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3)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课程的开发与整合,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4)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2.加强物理过程教学。物理过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全方位展示物理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揭示物理概念、规律及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暴露物理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定与选择过程以及物理结论的发现、思考、论证过程。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是教育的内涵所决定的。教材往往限于篇幅等原因隐去了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常把思维的结果处理得十分精炼。而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系列抽象的概念、规律、公式和结论,而且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规律;培养敏捷、灵活、准确、独创、严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因而,加强物理过程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
3.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作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是由其劳动特点决定的。在生态化课堂中,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课堂生态内人际关系的好坏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生态化的课堂里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高的期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正确引导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构建良好的群体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实现学生互帮互学、师生教学相长。显然,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化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意义建构的组织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健康的保健者。#p#分页标题#e#
4.构建有效的小组学习。竞争与合作是学生间主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特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突出群体的合作和群体间的竞争,尽量避免个体之间的竞争,避免使个体学生因竞争面临淘汰,这才是符合生态意义的课堂环境中的共生与竞争。在这方面,构建有效的小组学习是构建课堂良性竞争和合作环境的重要途径。(1)要注意小组构建的合理性。构建小组时要注意学生的自愿性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的平衡性,使各学习小组之间竞争起点相当。(2)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平衡性。合作学习中性格外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参与的多,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了陪衬。如果教师不给与关注,这些学生则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次,教师在活动前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能力明确分工,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中去。
5.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节奏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就如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因此,教师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做到:(1)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问题给出后不要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应引导学生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在讨论与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2)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学习难点、学习伙伴等,使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自由愉悦地参加学习;(3)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
6.倡导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提升评价质量。新课程必须倡导新型评价方式但很多时候课堂评价始终摆脱不了“甄别与选拔”的标准,这是们的老师没有从观念上根本改变,评价前教师与学生在头脑中早已构了一幅“正态分布图”:在一个班级集体中,只有极个别个体是优秀者,大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还有极个别的个体属于下等水平。大家心目中只有一把尺、一个标准。以班级中的优生为参照,那么大多数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只是背景,他们成了陪衬优等生的失败者。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从转移“参照”开始,软化“班级参照”,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淡化学生们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强化“自我参照”,建构不定势评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