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教育理论反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词汇教育理论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词汇教育理论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特别重视语境理论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设置大量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对话训练中达到实际应用能力。设置语境,是第二语言教学对词汇解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词汇=教文化;教词汇=教交际;教词汇=教思考;教词汇=教学习;教词汇=教语言。   “语境”最早由B.Malinowsk提出,他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也可分为“语言性环境”和“非语言性环境”。语言环境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1)句法特征,指利用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区分词类和词义。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She has a round face.(脸)She is a good judge of faces.(面容,表情)A dice has six faces.(表面)Turn round and face me.(面对)Let?s face it.(承认)The problem that faces us is difficult.(呈现在……面前)face词性稍微变化一下,意义就迥然不同。   2)语义结构特征。在句子中的词以一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互相结合,同时相互关联和影响。在这样构成的句子中,词的组合被赋予新的内容,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独立的词,而是相互关联的句子成分,即结合一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发生一定关系的综合体。所以,词汇在具体用法中是活动的不是孤立的。   如:It is a difficult operation.operation指“外科手术”,“军事行动”,“金融交易”,“数学运算或机器运转”,只有在实际的情景下才能表明operation指的是什么意思。   因此,利用语境教词汇是必要的。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和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语境的创设”已经成为了日常英语教学中的话题之一。   但是,我们该如何应对它呢?   首先,新词的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新词的接受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动作等灵活多样却简单有效的非语言语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语境不仅包括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种社会环境。”孤立地教词汇,会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单词使用的语言环境,导致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Shall I put this on?这是由put on的多义引起的歧义句,选用put on的哪个义项取决于this的指称。如指毛衣,是“穿上”;如指帽子,指“戴上”;如指木头,则表示“把……放在……上”。而this的指称也是由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确定的。   再次,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对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加强记忆都有重要的作用。一般可根据文章段落,句子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对比,定语从句等不同的语义提示,从而获得正确的词义。如:The old man put on hisspectacles and began to read.从下文“戴上‘spectacles?后开始阅读”可以猜得出其词义“眼镜”。   有关的猜词策略有:1)释义线索;2)逻辑关系线索;3)背景知识线索;4)词形线索;5)文章大意线索;6)监测。学生熟悉了语境就能提高猜词的准确性,学习更多的词汇。   最后,增强学生文化语境的思维。文化语境是指某一语言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文化语境对词语的含义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词汇,不仅有本意,还有文化意义。胡文仲先生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英汉两个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使得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中的“力大如牛”在英语里却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又如:美国人认为黑猫(black cat)从眼前跑过会带来“厄运”。而在英国人眼里却预示“好运”的来临。讲英语国家的人认为孔雀是自负的象征,但中国人却认为它代表美丽。在汉语中,猫头鹰被认为是不祥之鸟,在英语中它却是只智慧鸟,比喻某人很聪明。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词汇的文化内涵,将语言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结论:   语言学家强调:语言只有在所处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各种英语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愉快地学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