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回忆和展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回忆和展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回忆和展望

 

对青少年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尤其是国学中儒家的“礼乐治国”学说,更是为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社会问题的重要性找到了历史的佐证。新世纪10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普通高校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为实现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世纪教育总方针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而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时俱进,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新世纪10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回顾   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众多艺术教育工作者执著的努力,到20世纪末已初具规模,在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基本建立起了面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以提高人文艺术素养为目的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体系。进入新世纪,在国家教育方针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指引下,教育职能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更是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情。新世纪之初,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2001-2010》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学校管理、师资与教学、教学设施、有关政策等方面构建了宏观的框架和基本标准。2002年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第13号令),明确地强调了艺术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内容,即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规程还建立完善了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制度,并对艺术教育课程、课外及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学校艺术教育的保障及奖励与处罚等制定了详尽的细则。2006年,为进一步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成立专项课题组,在总结我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保障四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和规则,尤其是明确规定了8门限定性选修课程和部分任意性选修课程,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具有针对性、系统性、时效性、操作性的时代特点,明确了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世纪10年是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繁荣发展、不断完善的新阶段,各高校均结合自身特点及条件对艺术教育进行改革、发展,形成了基本健全的艺术教育体系和管理模式;建立了涵盖艺术赏析、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较为全面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建立健全了保障公共艺术教育顺利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思考与展望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协调、统一、高效有待改进,如何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模式是教育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教育体系中的各部门、各环节做到协调、高效,使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理念能够尽快、更好地得以落实,而教育实践领域在实施这些方针、理念的过程中有哪些优缺点也能及时地反馈给上级职能部门,以便调整和改进。以此促进整个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协调、统一发展,并且逐渐建立起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模式。   (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公共艺术课程无疑是实施学校艺术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设置的知识面、难易度、趣味性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知识基础及结构,如何将艺术赏析、艺术理论及史论、艺术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合理分配在有限的学时中并有机结合,以此促进教学效果。   (三)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一课教学是公共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应该及时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根据社会环境、时代特征、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补充完善及创新,而非故步自封,几学期甚至几年都没有变化。这首先是要求一线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及时调整改进,并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要求教育管理者积极协调、配合及监督,   (四)公共艺术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如何更好地互动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是由教学单位(如公共艺术教研室)和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组织单位(如团委、学生会、宣传部门等)分别组织负责的,尽管部分艺术专业教师对学生艺术活动进行一定的指导,但从政策管理层面,对教师参与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职责大多不明确,多是算作教师教学工作之外的帮忙,非本职工作,工作量计算也多未按照标准工作量对待甚至不计;此外作为艺术活动获奖节目的辅导教师,获奖也大多不能与主干学科、基础学科教学或科研获奖享有同样的奖励政策。如果能从制度层面对艺术实践活动中专业教师的课外辅导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就能更大程度的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使得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通过专业教师更多的辅导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并且,通过艺术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使教师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以此给改进、完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使课堂教学与艺术活动更紧密的结合、相辅相成,即我们常说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的互动,以促进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更好的理解并运用,提高人文艺术素养。   (五)为保障公共艺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相关政策及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还需改进、完善#p#分页标题#e#   以上提及的四个方面,即艺术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创新、艺术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良好互动,这些内容要想有效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无不依赖于相关政策制度的科学、合理和不断健全,以保障方针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促进艺术教育体系的各环节协调、高效,保障信息渠道畅通,保障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利益、有效促进其积极性等。这就要求教育职能部门和管理者,要从顶层设计着手,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   (六)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氛围对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   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提高,仅依靠学校艺术教育是有限的,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氛围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社会的艺术环境总是被流行艺术形式(如: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等)所充斥或占主流,给世界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古典艺术只留有极小空间,那么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耳濡目染,长此以往,恐怕很难形成健康、高雅、丰富的审美趣味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因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尤其是文化艺术界、教育界责无旁贷,积极倡导高雅艺术,抵御不良文化,为青少年创建一个健康、丰富、有益的社会文化艺术氛围,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结语   回顾新世纪1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更加坚定艺术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探索,才能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提升教育质量,更好的发挥艺术教育的特长,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