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浅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曲之一。成功的跨文化交流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要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即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本文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
一. 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推动着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加,科技的发达和交通的便利为人力,资源,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也在重构。不同文化之间不断地冲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全球化的背景必然导致一种多元文化并存,互动及融合的局面的出现,不可避免的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跨文化时代,因此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对本国本民族实施跨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服文化的自我中心主义,加强对外来文化的敏感和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友谊和团结。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了解该语言的文化是真正理解和运用该文化的语言的重要前提。虽然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从而产生重叠现象,但更多的是文化差异的广泛存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两种文化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就经常成为困扰学生英语学习的难题,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不易接受,严重阻碍了他们正确得体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通俗的来讲,跨文化交际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跨文化在西方语言中所指的并不是单纯的相遇在一起的不同文化,而是相遇时不同文化发生异议充足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系统的特质,当他与另外一种文化相遇时,不可避免的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对方,而这种自身出发的理解永远不可能与对方完全吻合,只能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2.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不同,造成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困难,也形成了 他们在相互理解和合作上的障碍。产生语言障碍首先表现为不同文化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体系。作为符号体系而言,它是可以被其他文化的人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比较难掌握的是语言中语言符号所赋予文化的内涵和情感。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达中,所使用的词语融入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情感,融入了自我世界的民族观念。有时这是难以被其他文化的人所理解和掌握的。
我们所说的文化差异,其实就是不同语言文化的内涵和情感上的差异。语言的前一种功能,即对一般事件的指代功能,我们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或语言符号的指意来克服。而要克服 后一种障碍就难的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常常是造成语言障碍的原因不同文化的人在语言交流中往往会因为不知道对方的文化底蕴,造成误解。例如:在中国, 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 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 (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 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在他们看来,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 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再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英国人或美国人则说“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
3. 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依存性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英语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文化教学远没有这么单纯。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言老师也必然是一名文化老师。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教学又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我们首先从文化谈起。文化culture 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度其广泛的词语。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一部分老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实际不然。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双向文化导入,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p#分页标题#e#
三、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跨文化教育看作是外语教学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
1. 实施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如何才能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导入相关文化知识,传授两种社会文化的相同和差异,让学生对文化差异有比较高层次的敏感性,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这是要遵循一定原则的。盲目而大量的在教学中添加文化知识,不仅不会让学生充分理解,合理运用,反而会因为大量盲无目的信息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发生干扰。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应该紧密相关,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文化知识教学才可以结合语言教学实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效应。学以致用,收效才会更加明显。
2)时效性原则。要尽量选择最新,最热门的材料,使学生紧跟时代潮流。
3)系统性原则。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影响和制约。文化的导入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只有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化,才能水到渠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 跨文化意识。
4)趣味性原则。大学生处于思维的活动期,敏感性强,若所选材料具有趣味性,效果自然会更加明显。因此,教学中应针对在非母语环境下进行外语教学的现状,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尽量创造真实的语言文化氛围,融入目的语文化。
2. 将文化贯穿于外语教学中
首先,学生方面,第一,外语学习者应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与外籍教师或留学生接触直接从他们身上感受目的语所属社会的文化。也要积极参加外语老师组织的各种外语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又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综合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第二,外语学习者应该进行广泛的外文阅读,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第三,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外语学习者还应当适当阅读一些中西文化比较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通过一些跨文化的语用对比分析学习者一定能在感性与理性层面上更好的认识目的语文化与本组文化的差异,更好的提高社会文化能力。第四,学生要自己主动尽可能多掌握外语习语。外语习语是外语词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性不可改变性等特点。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些习语,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就不能完全准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归根到底这些习语在形成的过程中就是受其文化的影响,因而习语往往更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解决办法就是外语学习者要尽力多掌握习语,只有熟悉习语的结构,意义,背景,感情色彩等,才能提高辨认和运用习语的能力。
其次,就教师而言,课堂外语学习长久以来都是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渠道。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阅读课中教师可根据课文涉及内容向学生输导反映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词汇和修辞及语篇等语言知识所承载的文化蕴涵则结合语言点的讲解同步传授给学生。作为外语教师,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导入英美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补充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随着社会对外语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外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在课堂外语学习中,外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但是作为外语老师来讲,如何将深厚的文化贯穿在外语教学中,是这个时代诸多外语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要想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当中,要将这些文化和意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并能运用在实际语言表达当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不能过分抬高西方文化而贬低另一方文化。培养学生对差异文化的包容的态度,以使他们在日后的对外交流中不辱使命,这样的外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束语
外语教师应当顺应社会要求,不只是教外语语言,还应当选择时机,恰当地进行文化差异对比。 这个环节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文化教学的开展,对于外语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西文化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语言和文化又是相互依存的。要学好一种语言,势必也要学习、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长足进步,对外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培养精通语言的人才,还应该是了解目的语文化的语言文化型人才,应该是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对于外语教学而言,教学的目的要在教语言的同时贯穿文化。脱离外语民族的文化进行外语教学是不成功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在外语的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用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林大津.文化交际研究 [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张劲松.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时代教育,2007, (10).
[3] 梁悦瑶.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 2007,(03).
[4] 霍尔. 侯勇译.无声的语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5]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