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课程理念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所必备的因素,进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体育教师教学努力地发展所必需的几个阶段。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能力;多元化;
一、我国体育课程理念历史演变
随着我国建国以来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小学体育大纲的改革,出现了体育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运动技术理念、快乐体育理念、体质本位理念、自然体育思想理念、成功体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和健康观理念等教学理念随之产生,所有各种理念是相互渗透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一)“运动技术观”体育课程理念
建国初期,国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20 世纪 50年代初至70代末,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观受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影响,体育教育大纲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体操、游戏和田径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多从教育学和生物学角度考虑学校体育的实际和价值,运动技术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素质教育”体育课程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程理念强调了体育课程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了体育在教育体系当中的地位,关注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但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下的我国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主体性等方面没有真正融合到教学中。
(三)“健康观”体育课程理念
2000 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 1-6 年级 体育与健康7 -12 年级课程标准》简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五大领域目标和六个水平目标。[1]
二、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它需要独特的能力和结构。”[2] 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人的改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变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本质上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以及绝对的权威。教师教学行为是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而教学行为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学行为能力。
(二)学习方式的创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自发地进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更新必然对教师教学行为及其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三)教学载体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教学载体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然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等等。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三、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对于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材料、教学模式等采用由教师自行决定。教师能否采用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材料和教学模式等成了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整体的,其构成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学的设计过程实质是在教学选择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学因素,确定教学实施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过程。特别在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下,备教学整合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3]
(一)教学选择能力的发展
教师具有为教学设计而做的教学资源选择的能力。自主性、启发性教学自然需要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可选择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时机,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4] 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 教学目标选择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依据具体学科和学生特点、教学的具体条件而制定的,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同地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条件下所能实现的课程目标不同。即使是教学材料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师仍必须决定哪些目标最适合于他的学生。[5]#p#分页标题#e#
2. 教学内容选择能力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包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以及课外学习资料等进行适度的改编、拓展和开发,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需要。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能够善于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与教学科技的发展,教学己迈入一个新纪元,面对自由、开放、多元与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师不仅必须娴熟教学原则,更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有达到有效的教学。”[6] 因此,教师能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使所选定的方法能够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能够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获得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总是要与一定的教学手段相配搭,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物质保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运用的有效性。不同的教学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特性,没有一种万能媒体,也不存在一种使于各种学科内容和学习对象的媒体,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够用的教学手段。
(二)教学整合能力的发展
所谓整合就是将两个及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成一和谐的整体。因此,我们也可将教学整合理解为将教学中不同的因素如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融合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适合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 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整合能力
教师把教学内与生活整合,即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整合。把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整合,把特定学习与已有知识经验、时代背景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还要求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同时,还应不断把握人在时空中的动态变化及关系;关注人生阶段发展与整个一生的关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 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的整合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整合能力是教师把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目标,以利于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一种能力。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整合要求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即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来进行教授或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三)教学沟通能力
教学不单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不管是内容的讲授、提问的方式、学生问题的答疑、学生学习的引导,都需要教师有较高水平的教学沟通能力。
1. 教学对话能力
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活动。[7] 新课程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要求教师注意师生的沟对话,要注意倾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而不是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任务上。同时,教师教学对话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住学生,从而让他们在知识的产生、构建、转换和再构建时有丰富的机会发展概念和技能。
2. 学习指导能力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而且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现代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8]现代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弱点是不能有效地进行个别教学,学习指导能力也就成为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评价能力
“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好的教学需要好的评价。而有效教学评价,其关键则在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也就包括学生学习评价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自我教学评价能力。
(五)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从教学准备开始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和变革学习方式的能力、机智幽默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
[2]Gary D. Borich.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 The fifth edition. Merill Prentice Hal, 2004: 3
[3] 钟宏桃.略论教师课程整合教学能力[J].广西教育,2003 (12).
[4] 肖川 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02.
[5][美]Charlotte Danielson著,张新立译.教学框架-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1.
[6] 潘慧玲 等. 国民中小学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指标之研究 [J] 研习资讯,2004 (2).
[7] 周铭.对话式教学的价值与实施 [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