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综合化体制下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范大学综合化体制下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师范大学综合化体制下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发展是高等院校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自然趋势。师范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在原有的师范性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向综合性转型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新课题。本文以天津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的发展为例探讨了综合性师范院校本科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关键字:教育转型;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一、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改革的背景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及《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公布使得负责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大学经历了重大变革:师范教育转型为教师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样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一方面鼓励了综合性大学兴办教师教育另一方面强劲冲击了原师范大学的发展,使其逐步向综合性转型。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不仅是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回应,也是学校对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发展变化的应对,更是师范大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 。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数学是师范大学传统师范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学校的转型带动数学专业转向综合性教育。数学“教师教育”与“综合性教育”如何合理兼顾成为师范大学综合化体制数学专业发展的新课题。一方面数学专业要解决如何在原来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另一方面在向综合性大学数学专业靠拢的同时要根据自身定位合理安排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优质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地方综合性师范大学数学本科毕业生只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就业,更多的学生要选择考研或到其他行业就业。数学专业在向“综合性教育”转型的改革实践中一定要研究好如何使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更适应当代学生的就业形式,更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的高数学素质要求:不但具有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能缜密地运用数字、符号、图像及数学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在数学相关领域触类旁通地开展探究性学习。由此,综合性师范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向多元化转型,教学模式应遵循多样性与系统性相协调原则,充分利用数学是教师教育类、理工类最基础的学科的条件积极拓宽专业服务范围,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三、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3.1 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培养,实行“4+0”培养模式

        多年的师资培养经验和教育学科优势坚定了师范大学在向综合性发展过程中应坚守完善教师教育特色。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大学一般针对重点中学高水平师资培养尝试进行“4+2”的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而一般地方性师范大学则采取了“3+1”、“2+2”等不同培养方式,努力在本科四年内进行必要的教师教育改革和尝试。

        天津师范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增加非师范专业发展成为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校将原师范类的专业教育教师及专业教育类课程全部调到教育学院成立了教师教育中心,统筹规划总体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而原师范专业则本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标准重新构建了培养方案。学校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教务处、教师教育处分别负责与各学院协调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对本科生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的 “4+0”培养模式。该模式下,数学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数学的学科专业教育,在4学年的学习期间,要修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学有余力且志愿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本科生同时还可以在2-4年级通过择优选拔到教师教育中心选修数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理念、教师职业基础理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体验与能力养成四个模块,同时完成教育教学顶岗实习任务即可获得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业证书及数学方向教师资格证书。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培养的“4+0”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不但实现了以综合的学科知识促进教师教育的教育改革理念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了双重保障。

        3.2. 发挥交叉学科优势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综合性师范大学可以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的相互渗透方面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前,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只是围绕着中小学的课程而设计。转型后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增加了很多非师范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等。可以考虑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通过优化基础课程,深化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等形式,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增强其发展后劲。

        天津师大数学科学学院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共同承办了天津师范大学2010级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实验班,该实验班学制4年,通过优化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管理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组合成具有精英式平台课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加大学生掌握数学、经济或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该实验班实行一定范围内的专业自选机制,实行独立教学班管理,配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班导师,1-4学期主要以优化后的基础课程及深化后的专业课程构成的平台课为主单独上课,5-8学期在确定专业的基础上进入经济或管理相应专业系统学习,毕业时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分别授予经济或管理学学士学位。因为实验班是在新生入学时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选拔才产生的,所以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都已对四年的大学生活进行了规划,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动力大,积极进取,成绩优异。#p#分页标题#e#

        3.3  教学模式遵循多样性与系统性相协调原则

        基于综合性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数学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就业需求遵循多样性原则,但不能盲目追求“高大全”,致使课程堆积,不成体系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基础主干课实行分层教学、专业选修课实行分方向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性学习需求。

        3.31  基础主干课实行分层教学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数学专业负责人在新生入学后要专门结合当今数学专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部分学生入学初就明确了考研的目标,迫切希望扎实深入地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主干课程,对授课内容的质量和难度提出较高需求。由此,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择优对 1-2年级数学专业主干课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快班特别聘请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在原大纲基础上加大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提高学习要求,为学生将来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分层普通班依然执行原大纲要求,使得想在其他方面发展锻炼自己的同学在时间和精力上因学有余力而成为可能。

        3.32  专业选修课实行分方向培养

        考虑到学生就业出口的多样性,3-4年级的数学专业选修课进行了系统的方向分类:基础数学方向、统计方向、应用数学方向等。学生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及将来发展需要选定一个方向修读课程。例如:对数学有学习兴趣并想考研的学生可以修读基础数学方向,本科毕业后想先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应用性强的统计方向或应用数学方向的系列课程。通过限选、任选学分的要求,保障每个方向所修读知识的系统性,避免了学生为拿学分而盲目选课,为学生向数学高深知识研究、金融、统计、计算机等领域发展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四、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通过对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受益的学生在考研、数学专业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历史的好成绩。首届实行分层教学的07级学生考研率在20%,在考上研的学生中约有45%的学生考上了211工程高校,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组(天津赛区)获一等奖2名(天津市共1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2009、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3项,天津市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

        综上所述,转型后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可以在原有的单一的“师范教育”基础上,合理兼顾数学“教师教育”与“综合性教育”达到质的飞跃:综合化的学科平台不但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双专业型”教师教育人才;而且可以利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的相互渗透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永忠.师范大学转型不能丢掉教师教育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57-58

[2]李波.现代大学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