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影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影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为了使电影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功能,在近年的语文教学中,自己探索运用电影来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规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将传统电影设计成为电影教学的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采用字、词、句加语篇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参考书给出统一的答案,考试也要求学生答出与教师标准答案相同的答案,否则就不能得分,结果往往使教学内容过于知识化、抽象化,缩小了学生对语言感觉的空间,造成学生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突出语言教学实践性的特点,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我们常说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但是语文教学的千人一面,考试中的强求一律,除了对学生思维的遏制和带给他们对读书的厌倦外,还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快乐和自信呢?此外,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通常重笔头轻口头、重讲授轻实践,致使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利用电影辅助语文教学有诸多的优势电影以多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使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通道加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电影呈现的情景真实生动,语言丰富地道,形式活泼多样,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为学生的语言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引人电影具有独特的优势。   1.电影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形象。   2.电影使教学情景直观化。电影不仅内容生动丰富,而且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立体地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因此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发展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设了调动大脑及其他感官对语言综合信息进行反应和吸纳的环境,更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   3.精彩的电影对白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潜能,为写作和口头表达提供了素材。   银幕字幕还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如果适当地加以选择和介绍,电影能做到的也许是语言教学中最难以做到的:怎样让学生开口说话。   4.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爱电影,这一点勿庸质疑。教师利用学生对电影的喜爱留一些与电影有关的作业。如果说电影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情的话,那么它也同样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谈论他们喜欢的电影时,常会克服平时交谈中所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即使最胆小和最缺乏热情的学生也会在表达对电影的情感中找到自己的声音。电影除了使人产生发自内心的交谈欲望之外,还为学生提供彼此分享感受的话题。   三、电影教学中应注宜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精心选择电影的内容。不是任何电影都可以看,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到对影片的情节和内容心中有数,精心策划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看,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电影。现行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亲情歌吟”,编者在此安排了一组享有很高权威性的母爱散文,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当代母爱和平民母爱”。在此基础上,自己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真正的母爱就是:“以孩子和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哪怕自己只有辛苦付出而无半点享受也无怨无悔”。   其次,要精看与泛看相结合。电影的显著特点是信息量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具有反复播放、分段播放的功能。因此,组织学生有效的观看是其核心所在。虽然观看电影有耳濡目染,自然形成感悟的效果,但如果缺乏了针对性、目的性,我们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电影的文化艺术氛围、了解文化背景、适应各种人物的语言。同时要善于控制课堂,适时地进行必要的点拨,并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交流。   再次要适时的组织学生写观后感。电影给写作任务提供了话题,观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某些科学性、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加深,可要求学生在观着电影后交一篇短文,关于电影主题的即可,以保证学生对所看电影形成自己的看法。   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包括影片评论、电影制片艺术、影星的表演艺术、电影主题及背景资料和电影业的新闻等等。教师还可设计对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的讨论,使学生看完影片产生回味,激发思维热情,进而展开评论和赏析,提高他们创造性的语言应用能力。如《火烧圆明园》描述的是八国联军人侵中国的一段屈辱史,通过影片的观看不仅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