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品德教学的双赢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节日等配合进行。”从课标要求,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给我们品德教学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用活教材,把儿童的生活实际纳入我们的教学资源问题。 特色教育是学校的灵魂,它蕴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教育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样式,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品德学科教学要求和特色教育内涵二者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新课程建设所需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开展特色教育所需课堂教学资源在方式、内容上是完全可以相互交融和相互充实利用的。利用好学校特有教育资源,让已经初具雏形的特色教育成果为品德教学服务,让品德教学推进特色教育的开展,其目的就是要借助品德这个学科所具有的特殊的德育教育性特点,以现有的特色教育成果为载体,按照“常态、有效、好操作;优质、高效可持续;相融、创新、有特色”的宗旨,努力建构起品德学科教学特有的研修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品德学科教育实效,达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特色教育创建和课堂教育创新的双赢。 一、挖掘地域资源,找准校园特色融合品德教学 晋安区地域广阔,城乡结合,有优美的山水、悠久的文化,不少学校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条件,挖掘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人文优势,积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形成鲜明特色。引导学校借助已经形成的特色,在品德教学中引导特色与教材中知识点融会贯通,为品德教学提供实践、体验、感悟的空间和素材。同时,也借助课堂主渠道作用,拓展和提升特色创建成效,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晋安区是全国著名的国石寿山石之乡,寿山石文化是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特色。 红寮中心小学地处寿山石的故乡———寿山乡红寮村,与寿山石文化的悠久历史有着不可分离的情缘。 学校以此为契机,以石为题,以石为材,对整个校园进行了合理美观的布置;设置了寿山石文化课程,使用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寿石探源》、《田坑类》;建成开放了寿山石标本室和精品室。几十年来,从学校走出的寿山石技师、名师代不乏人。每个红寮学子都为做一个寿山人而感到骄傲。无独有偶,鼓山镇樟林村是寿山石两大雕刻派系中“东门派”的发源地之一。樟林小学的学生中寿山石雕刻艺人的子女占75%。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樟林小学以“传承寿山石悠久文化,感受寿山石雕刻艺术”为主题,开展特色教育建设。学校充分重视和发挥校园环境布置的宣传教育功能,特别开设寿山石雕作品欣赏和篆刻课程,设立“寿山石”多功能教室,让学生们在福建师大美术系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习雕刻。 在教学品德教材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过程中,教师就有意识借助现有的寿山石探源和寿山石篆刻特色素材,让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山水、人物来实践、体验、感悟,进而激发学生从喜欢寿山石提升到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样,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寿山石的认知又近一程,对学校特色的拓展又提一步,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情感,达到了“双赢”目的。 再如:晋安区西园中心小学,处于有着全国著名民间艺术之乡的“软木画”的家乡,其开展的“软木画”特色教育建设影响大至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处于福建著名木雕之乡的象园小学“木雕”,位于全国著名腰鼓之乡的战坂小学的“校园腰鼓”等都给品德课程的学习带来了空间和素材,产生较好较大的影响。2010年4月,象园小学面向福州市公开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浓浓家乡情》,就将象园小学的木雕艺术、红寮的寿山石、西园的软木画等等福州的各类乡艺融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交流中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萌发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并懂得去爱护与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成效。 二、把握课域特点,借助学科特色服务品德教学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较之其他课程,它的综合性更强,并融入了各门学科的精粹,淡化学科边缘。这些看似与品德学科无关的学科特色教育资源,如果能用心去挖掘和把握,从中寻找到有效的教学载体,我们还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知识,培养情感,养成良好的对待学习、生活等态度,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校这一特殊的“加工厂”,我们尝试通过对学科特色教育资源的研究,采取了因校而宜、因学科而宜、因教师而宜的方式进行整合,突出了以特色学科创建来服务品德教学,以品德教学来推进特色学科创建。 如:晋安第三中心小学,前身是铁路实验小学,该校英语学科基础好,师资力量强,学校以“铁路”为载体,将“双语”(英语和汉语)与铁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铁路与英语》学科特色校。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有《交通与生活》这个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交通服务中用上英语,无疑会为现今的生活带来时代的气息。 鳝溪小学的教育特色“闽剧进校园”,成功培育了新的一代闽剧传承人,在国家组比赛中屡获大奖,学校也被授予闽剧特色校。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乡音,乡曲》的教学中,闽剧的介入可以说是最好的素材了。 新店中心小学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独创的“中宫六六格”书帖,贴近小学生写字习贴,获得国家专利。每年学校均有大批书法艺术特色生被福州写字书法特色校招走。每年春节,学生书法义写春联,无不让人感叹“后生可畏”,焕发着书香之气的校园引来了北欧五国大使参观学习和赞叹。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品德教育中的《追根寻源》《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教师让学生在畅谈中感受书画的魅力,感受学习书法的艰辛与收获,感受到国粹的骄傲,更感受到传承与发扬书画艺术的责任。#p#分页标题#e# 三、立足德域范畴,拓展活动特色提升品德教学 品德课是一门提高小学思想品德素质的学科,但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习惯于简单化的看书传授,总是扮演着说教者的角色。学生则是接受道德知识的容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武装了嘴巴,而与行为脱节,导致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不强。为此,只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活动中感受德育、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德育,利用好各种德育教材组织开展好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借助特色德育活动提升品德教学实效,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如:鼓山新区小学,是一所创办不久位居城市中心的学校,学生近2000人,学校周边交通拥挤,学生安全隐患多。学校结合现状,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自编平安歌,自创平安操,出版平安校本教材,开设平安教育墙,组织开展平安系列活动,学校开展的平安校园特色活动在全国屡获大奖,校长到人民大会堂领取奖杯。品德教学中有这样的主题《珍爱生命》《安全的生活》,我们就可以指导学校充分运用学生在学校训练中所形成的技能技巧,用于生活,指导生活。我们更要引导学校充分合理的利用社会上的资源,针对当前的一些安全隐患作出具有可操作的防范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的能力。 又如,品德教学中有许多传统节日的认知,我区鼓山苑小学的民俗文化特色教学就采取让学生在传统节日中动手、动脚、动脑中认识福州的民俗、民风,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感情,效果显著。“方寸看世界”,晋安区进修校附小的邮票带着激发学生爱国热忱的目的进入我们的品社课堂,孩子们在收集和鉴赏邮票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的《江山多娇》……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课堂教学的呈现,实现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优势互补。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而我们说,“处处留心皆资源”。创新品德教学,充分开发与利用鲜活的教育名片———特色教育,让一切隐含着品德教育教学元素的每一个过程都萌发了勃勃生机,为品德教学服务的同时又凸显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地域、课域、德域特色,达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赢性”。